邓启金
凌晨四点的湛江,房东的钥匙在锁孔转动——这不是夜归人的温情故事,而是一场以“公共安全”为名的暴力闯入。睡梦中的孩子被强光惊醒,冰凉的针头刺破皮肤时,他们颤抖的肢体语言在监控里凝固成无声的控诉。而当地官方事后抛出的“合法合规”声明,竟将“儿童同意”作为破门抽血的遮羞布,这套权力逻辑的荒谬性已然刺穿了社会良知的底线。
“儿童同意”?这堪称基层治理中最精致的黑色幽默。当睡眼惺忪的孩子在深夜被一群陌生成年人围住,在父母缺席的惊恐中,一句怯懦的“嗯”如何能等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知情同意?《民法典》白纸黑字规定,八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医疗行为需法定代理人追认。权力者却将孩子惊恐中的沉默或点头,偷换概念为“自愿授权”,这无异于将法律踩在脚下,更暴露出对儿童权益令人发指的漠视。
程序正义的盔甲下,包裹着权力的任性獠牙。官方精心编织的“闭环”——电话未通、儿童同意、房东开门——看似严丝合缝,实则处处漏风。电话未接是否穷尽了联系监护人的可能?基孔肯雅热是否紧急到必须深夜破门?房东手中的钥匙,本属于租赁契约,此刻却被征用为公权力突破宪法“住宅不受侵犯”原则的攻城锤。当商业房东异化为“网格化协管员”,当私宅大门在行政指令下随意洞开,公民最后的安全感已被碾得粉碎。
更深的恐惧,在于那把被驯化的“万能钥匙”。疫情紧急状态虽已远去,但“房东开门”的粗暴模式,连同“入户消杀”“强制转运”等非常规工具,并未随病毒退潮而封存。它们沉淀为基层的“治理肌肉记忆”,随时准备以“必要”之名重启。这把“公共安全”的万能钥匙,今天能打开打工者孩子的房门,明日就能插入任何一扇被标记为“风险”的民宅——当权柄的边界如此模糊,谁的家门还能真正上锁?
湛江卫健局的调查恐难跳出“自查自清”的窠臼。真正的解药,在于彻底检视并锁死那只“权力工具箱”:法律必须明确传染病防控中强制检测的门槛与程序,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监护人缺席的侵入性操作;基层执法者亟需植入人权意识与比例原则,让“手段必须合乎目的”成为铁律;而每一次以“公共利益”之名伸手时,权力都需在众目睽睽下证明其别无选择、且伤害最小。
当孩子的卧室在凌晨沦为“防疫战场”,当“同意”二字成为强权的修辞术,我们失去的远不止一管血样。公权力每一次对私域的践踏,都在蛀空社会信任的基石。若不能以制度牢笼锁住那串危险的钥匙,今日湛江孩童的惊惶泪水,终将成为明日我们共同的安全噩梦——毕竟,在万能钥匙的逻辑下,没有哪扇门能永远属于你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