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月八”风情节发源于黔西南州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这个节日源自著名的“阿依与阿兰”传说:上古时代洪水退去后,苗家少年阿依与姑娘阿兰凭借猎狗尾端的三粒稻种重建家园,并在丰收日结为夫妻,由此衍生出"尝新祭狗-歌舞庆丰-民族团结"的完整文化体系。
2024年该节日被正式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成为展示苗族农耕智慧与生命观的重要载体。当然,根据传统历法,八月八是指农历的八月初八,而非公历8月8日。所以一般会在9月举行。
![]()
八月八风情节主要活动包括
囔新祭典:清晨由寨老主持祭谷神仪式,用新收稻米制作花糯米饭,遵循"狗先食,人后享"的古礼
服饰展演:女性身着绣有蝴蝶纹、山水纹的百鸟衣,佩戴重达数公斤的银冠项圈,通过T台走秀展示服饰制作技艺
![]()
歌舞盛宴:芦笙舞、板凳舞与《苗族古歌》吟唱交替上演,近年新增多民族联合表演环节
技艺展示:设置蜡染、苗绣、银饰锻造等非遗工坊,游客可参与体验
跨界联合:2024年起创新增设乡村马拉松、金融知识科普等环节,传统篝火晚会吸引逾2万人参与,形成"传统文化+文旅+公共服务"的新型节庆模式。
![]()
八月八是苗族的盛大节日,集合了当地和附近县市的苗族同胞,以及彝族、布依族同胞共同庆祝。这个发端于农耕祭祀的节日,正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样本。
关注掌上非遗,我们一起零距离接触更多非遗文化项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