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晚的北京街头,有一场特殊的“网友会面”,“线下守护者”刘漫竹老师接到了她要守护的孩子们——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第四小学的国粹小队。这群来自西南大地的四年级孩子,第一次结伴北上,来到了首都北京,开启为期七天的研学旅程。白T恤配红书包,是“去远方”公益项目师生的标配,当远远望见那抹熟悉的色彩向她奔来时,刘漫竹老师心里忍不住泛起一阵激动,这一次,她将守护着这支小队。
孩子们此行主要研究国粹京剧。研学第一天,孩子们要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刘漫竹老师凌晨两点半就从家出发和小队成员汇合,三点多带着两个孩子先行出发,几乎整夜没合眼。看完升旗,距离到中国戏曲博物馆的预约还有漫长的4小时,起得又早又没有地方休息,大家又困又乏,一行人闲逛时误打误撞走进了“京韵园”。
![]()
孩子们在“京韵园”调研
园内正有大爷大妈在晨练,领队张老师引导孩子拿着研学问卷去完成调研任务,孩子们大大方方地上前,与老人们热络地谈论京剧。临别时,孩子们还把从家乡云南带来的咖啡作为感谢回礼,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公园,那幕画面显得格外温馨动人。这段出乎意料的相遇,让孩子们了解到京剧的接地气。
![]()
孩子们仔细聆听讲解
在中国戏曲博物馆聆听讲解,则是当天研学行程中的重中之重,这是孩子们了解京剧的关键一步。馆内,资深讲解员用近两小时的细致讲解,带孩子们梳理了京剧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让他们对这门国粹有了更系统的认知。尽管因为早起的缘故,孩子们仍带着浓浓倦意,但为了学到更多京剧知识,深入了解国粹京剧,一个个又支棱着坚持了下来。孩子们第一天初露的锋芒,也让刘老师心里的担忧减轻了许多——她本以为是来照顾孩子们。
![]()
小队在中国戏曲博物馆
时间紧,任务重。第一天充实而紧密的行程后,刘老师陪着孩子们来到了国家大剧院。讲解员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原本静态的艺术变得鲜活而灵动起来,生动地将馆内的数字艺术展,用一种新奇又好玩的方式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这几天的疲惫一扫而空,眼中满是新奇,探索的欲望溢了出来,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刘老师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在数字艺术展前闪闪发光的眼睛,被他们的求知欲望感染,忽然就懂了“去远方”项目里的那句话“当你们认真规划路线、埋头写方案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比星星还要亮!只要敢想,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
孩子们在国家大剧院聆听讲解
转换的身份,不变的爱
这趟旅程,并不是刘老师第一次守护“去远方”的孩子们,除了这次的“线下守护者”外,她还担任过“核实员”和“安全员”。从核实孩子们的方案,到线上守护孩子们的安全,再到线下陪同出行,不同角色的切换,使得她与“去远方”的联结愈加紧密。担任“核实员”期间,刘老师审阅过来自全国各地孩子们精心设计的方案,核实意味着责任,她不得不时常进行取舍。转任“线上安全员”后,关注天气预报变成了刘老师雷打不动的习惯。而成为“守护者”,让她真正体会到领队老师的艰辛与不易。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让她对项目的热爱愈发深厚,也让她更深切地体会到幕后工作的分量。
孩子们行程最后一天,刘老师依旧早起,清晨赶往酒店与孩子们汇合。一大早,孩子们揉着惺忪的睡眼,开始收拾行李以便寄存。刘老师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笨拙地叠衣服,把零碎物件一股脑往行李箱里塞,拉链卡住时,有的使劲按压,有的又拿出来重新塞。看着这些生涩笨拙的尝试,刘老师想去帮忙,但还是忍住了,她知道,即使不够熟练,本身也是一次不断摸索和成长的过程。在陪伴孩子们出行的时间里,还有很多个这样的时刻,刘老师按下了“帮助”的冲动,而是让自己站在一旁,看孩子们发挥潜力,只是短短几天,她就发现孩子们的成长远超过她的想象。
几天的相伴,孩子们已然和刘老师成为朋友,他们记得升旗那天,虽然刘老师只睡了两个小时,但却不忘记贴心的为他们准备面包鸡蛋和牛奶当早餐;去故宫那天,做过讲解员的刘老师一路上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讲解和科普,“特别崇拜刘老师,懂那么多”、“我们和刘老师属于是一个双向奔赴,希望她以后能来普洱玩”。刘老师的守护他们记在心里,而孩子们的变化,刘老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们的成长在许多方面可谓是从0到1——自行解决出行遇到的困难、即使疲惫也忍着学习以及虽然不够完美但却已经可以自己整理行李和物品,临别之际,虽有不舍,但想到孩子们看得见的成长,刘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对孩子们的期盼和祝福。
爱是唯一的路标
刘老师和真爱梦想的“羁绊”源自2018年。彼时,她在“WWW教育峰会”上听到了潘江雪老师的演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孩子,一直是她生活中关注的重心。了解到真爱梦想的核心理念是倡导“全人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后,她一拍即合,随即开通月捐,与真爱梦想结下善缘。当看到“去远方”项目招募志愿者信息时,她那颗深埋心底的公益种子,终于找到了最契合的土壤。
![]()
刘老师和小队在戏曲博物馆(右一)
刘老师体验和参与过“去远方”项目的不同类型志愿者,尽管志愿者的职责各有侧重,但当逐一体验后,她清晰地看到了贯穿其中的核心共同点,那就是都源于对孩子们的爱。不论是仔细、负责地筛选每一份学生小队方案,还是忧心远方的小队因为恶劣的天气能否顺利抵达目的地,又或是在故宫徒步的过程中看到因为酷暑而变得无精打采的孩子们而悄悄放慢的脚步,正是因为有爱,愿意在幕后默默付出,不辞辛劳。
去远方,在路上
“做公益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嘛,毕竟现在做公益早就不是经济实力的比拼。”说到支撑刘老师在公益路上默默耕耘十几年的核心动力时,她朴素而充满力量的话语让人动容。只要时间和地点合适,她总会第一时间报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对她来说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力所能及地承担社会责任。
刘老师是无数真爱梦想志愿者默默奉献的代表。他们在幕后用专业、细致、无私的付出,构筑起“去远方”公益项目坚实而温暖的基石,为勇敢追梦的孩子护航,他们的存在,让“去远方”的旅程,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探索,更是一场被爱与责任全程守护的生命成长。
什么是去远方
“去远方”公益项目,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最受师生喜爱、课程覆盖率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综合实践项目之一,通过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实现“人生第一次去远方”的梦想,帮助8-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激发对远方的好奇、培养自主学习的必备能力、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
如有疑问需咨询请将您的疑问发送到去远方官方邮箱
quyuanfang@adream.org
特别鸣谢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