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5年第二季度“庐江好人”
名单公布啦!
第二季度“庐江好人”名单
张昌生 男 岗湾街道牌楼社区居民
江海霞 女 泥河镇沙溪村(南京市江宁区水务集团收费员)
孔维林 男 同大镇新河村村民
张宏/徐旭 男/女 白湖镇六岗村村民
汪其长 男 郭河镇马塘村村民
王向东 男 白山镇九联村村民
汪文香 女 罗河镇高桥村村民
江月俊 女 乐桥镇鳌山村村民
郑义为 男 柯坦镇柿树村村民
让我们一起
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
“庐江好人”
张昌生,男,岗湾街道牌楼社区居民。为了能够献血,张昌生始终保持着高度自律的生活习惯,从不抽烟喝酒,坚持清淡的饮食。2003年以来,张昌生累计献血总量达14400毫升,这份坚持与付出,让他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直至金奖。2023年6月,合肥市无偿献血办公室为他颁发感谢状。手捧感谢状的那一刻,张昌生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的见证,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与温暖。一路前行,一路向善。张昌生认为,做公益,就是满怀奉献之心用行动回报社会,绝不是说说而已。加入消毒队伍助力防疫、向受灾群众捐款捐物、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他怀揣公益之心,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点滴微光温暖身边的人。
江海霞,女,泥河镇沙溪村(南京市江宁区水务集团收费员)。2025年4月13日中午,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花博园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事发当天11时许,江海霞正带着孩子游玩,突然发现不远处一名老人侧倒在地,面色青紫、已无意识。她立即冲上前去,指挥同行人员协助将老人平放,随后迅速俯身检查,发现老人已无呼吸。曾服役于部队医疗岗位的江海霞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双膝跪地,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3分多钟的持续施救,汗水浸透后背、膝盖磨破、手臂颤抖,江海霞咬牙坚持,直至老人恢复自主呼吸。面对“怕不怕被讹”的询问,她坚定回应:“军装能换,军魂不能没!”
孔维林,男,同大镇新河村村民。在新河村,提起老党员孔维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退休多年的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本色,心系群众。2025年5月28日清晨,孔维林正在家中用餐。突然,一位邻居神色慌张地跑来告知:独居的程某某老人已经一整天没露面。他赶忙来到老人家门口,只见门窗紧闭,孔维林用力拍打门窗并高声呼喊,里面却死寂一片,没有任何回应。凭借多年生活经验和强烈的责任感,孔维林敏锐地意识到,老人很可能在屋内发生了意外。他当机立断,果断破门,眼前景象令人揪心:程某某已瘫倒在地,面色苍白,意识模糊。他争分夺秒拨打急救电话,联系村“两委”支援,守护老人直至救护车到来。在得知老人由于送医抢救及时,已脱离生命危险时,孔维林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宏/徐旭,男/女,白湖镇六岗村村民。2025年4月10日下午,徐旭和丈夫张宏正开车载着母亲返回老家,行至夹山蕻森林公园附近时,远远望见马路上躺着一个人,一旁还倒着一辆自行车。“是不是有人骑车摔倒了?”徐旭心中一紧,张宏放慢车速缓缓靠近。发现这人满脸是血、意识模糊,看起来十分严重。夫妻俩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其抬到车上,送往最近的医院。直到确认这位伤者脱离了危险,夫妻俩才默默离开。后来,康复后的何先生通过派出所找到了这对热心的夫妻,上门表示感谢。一个见义勇为,一个知恩图报,他们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汪其长,男,郭河镇马塘村村民。在马塘村,只要提起汪其长,村民们都不禁感叹这位父亲的伟大和艰辛,女儿2岁时就被诊断出患有小儿麻痹症,一直瘫痪在床。43年如一日,他无怨无悔照顾残疾女儿。谈及照顾女儿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汪其长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泪光。他说:“女儿因为身体缺陷,每天上下床都需要我抱着,日常吃饭也需要我照顾。但我从不觉得她是累赘,这是我作为父亲的责任。”这份深沉的父爱,是他40余年来从未改变的坚守。尽管医生告知他,女儿的病不可能治好,但汪其长表示,将一如既往尽力照顾女儿走下去……
王向东,男,白山镇九联村村民。王向东和夏菊枝是一对恩爱夫妻,两人育有一子,生活虽不富裕,但平淡幸福。然而,2023年8月,妻子被确诊为肝硬化。到了2024年4月,已发展成肝衰竭,病情危重,急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看着妻子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王向东心如刀绞,他暗下决心,要给妻子捐肝。他的决定遭到了亲人的极力反对。他也深知捐肝的风险,但他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病魔夺走生命。在王向东的一再坚持下,最终得到了亲人的支持,并顺利完成了手术。如今,王向东和夏菊枝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汪文香,女,罗河镇高桥村村民。在高桥村,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挽救患有尿毒症的儿子,年满六旬的她将自己一颗肾脏移植到儿子体内,为儿子换回第二次生命。2019年,汪文香31岁的儿子被确诊为尿毒症,每周需进行3次透析,巨额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绝境。看着儿子被病痛无情折磨,汪文香强忍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在家中做多种手艺活,想尽办法增加收入,誓要为儿子寻得生的希望。在得知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且费用大幅降低时,她毅然决定捐出自己的一个肾脏,为儿子争取一线生机。2025年1月,母子俩在医院顺利完成肾脏移植手术,儿子重获新生,也让这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江月俊,女,乐桥镇鳌山村村民。30多年前,江月俊的丈夫因一场意外导致双腿瘫痪,丧失了自理能力。江月俊强忍泪水,毅然辞去工作,向丈夫承诺:“从前你撑起这个家,往后我当你的腿!”从此,她成为丈夫的“双腿”和“支柱”。三十余年来,她以柔弱双肩扛起家庭重担,用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丈夫走出伤痛阴霾,用青春和坚守诠释了妻子的责任与担当,被邻里称为“轮椅背后的守护者”。在照顾丈夫期间,江月俊同时照料患病的公婆,为老人寻医问药十余年直至离世。她把“言传身教”绣成家风长卷,教育引导孩子以言践行,让孝老爱亲成为流淌在血脉里的传承。
郑义为,男,柯坦镇柿树村村民。1984年,郑义为的儿子因患脑炎致智力一级残疾,无自理能力,次年,女儿又突患眼疾致双目失明,而妻子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常年吃药。面对这一切,郑义为毫无怨言,一直坚强地面对生活。有人曾问他:“这么多年,你是怎么撑下来的?”郑义为感叹地说道:“我如果松手,他们又靠谁呢?只盼我这身体争点气,能多照顾他们几年。”40多年来,为了照顾好这个家,郑义为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他用行动诠释了平凡而伟大的亲情,谱写了孝老爱亲的生动篇章。
好人就在我们身边
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温暖了社会
向好人学习!为好人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