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唠个冷门人物——李典。 说真的,翻《三国志》看到这人名字,我第一反应是:“等等,曹操手下真有这号人?” 结果越扒越惊,这位爷简直是三国版的“低调王者”啊!
![]()
一、年少好学,偏不爱打架
李典这人吧,出身山阳钜野(现在山东巨野),家里估计挺阔。按现在话说,典型“书香门第公子哥”。别人家孩子舞刀弄枪,他倒好,捧着本《春秋左氏传》啃得津津有味。
“打仗?没意思!”——我猜他当年就这么想的。 嗯,少年李典的理想大概是当个学者,或者...隐士?反正跟“名将”俩字八竿子打不着。可乱世嘛,哪由得你选。
![]()
二、运粮船上的神操作!
后来跟了曹操,第一桩露脸的事居然是...运粮草! 黎阳前线打袁谭、袁尚,曹操派他和程昱搞后勤运输。结果半路杀出个高蕃,带兵把河道卡死了。老曹发话:“船过不去?那就走陆路呗!” 李典一瞅形势:“高蕃兵少还轻敌,这时候打他稳赢!” 程昱也点头。
然后呢?李典小手一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 ——咔嚓!高蕃没了,水路通了。 你说这胆识!运个粮都能打成闪电战,服不服?
![]()
三、救夏侯惇:草包将军的救命恩人
更绝的是叶县那场仗。刘备假装撤退,夏侯惇这暴脾气立马要追。 李典一把拦住:“别!刘备跑得蹊跷,南边路窄草深,铁定有埋伏!” 夏侯惇白眼一翻:“你懂个锤子!” 带着于禁就冲了...
果然中埋伏!被刘备摁着揍。 李典呢?骂骂咧咧带兵救援:“还得老子擦屁股!” 刘备一看援军来了,溜得比兔子还快。 啧啧,要没李典,夏侯惇怕是要提前领盒饭。
![]()
四、合肥名场面:私怨?不存在的!
最经典还得说合肥之战。 当时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守城,互相看不对眼多年。孙权大军压境,张辽想按曹操密令出城突袭,又怕俩队友不配合。
乐进装死,李典却拍案而起:“国家大事!谁跟你计较私仇?” ——这话一出,张辽都惊了吧? 结果俩人联手暴打孙权,成就“张辽止啼”神话。 说真的,合肥头功该分李典一半!没有他这句“顾大局”,张辽再猛也白搭...
![]()
五、英年早逝,曹操肠子悔青
可惜啊!天妒英才。 三十六岁,正当年呢,突然就没了。 翻史书我都纳闷:咋死的?病?伤?史料居然没写!
曹操哭没哭不知道,但损失绝对肉疼——能文能武、懂战略还不抢功的将才,三国掰着指头能数出几个? 要是他活到五十岁... 赤壁之后的历史会不会改写?唉,难说。
![]()
六、为啥说他被严重低估?
你看啊: 打仗像下棋,走一步看三步(比如劝夏侯惇别追); 做人够敞亮,公私分明(合肥名场面); 甚至...带兵风格都透着儒雅范儿(军中称他“长者之风”)。
可后世一提曹魏名将,张口就是“五子良将”,李典呢?总被当成背景板! 想想挺冤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乐进斩淳于琼,于禁...咳咳晚节不保。可李典的战术价值、人格魅力,哪点差了?
写这儿突然想起个细节:陈寿在《三国志》里,把李典跟李通并传,字数少得可怜... 唉!历史啊,有时候真像褪色照片,精彩的全模糊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