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是北京烤鸭的代表,1864年就开了张。创始人杨全仁从河北逃荒来北京,先卖生鸡鸭,攒钱盘下前门大街一家干果铺,改名叫全聚德,坚持用果木烤鸭,讲究31道工序,很快就火了。
清末慈禧太后过生日去吃,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接待外宾也选这儿,北京奥运会时,外国人蜂拥而至,觉得不吃全聚德不算来北京。巅峰时候,全聚德营收19.44亿元,净利润1.52亿元,门店上百家,全国连锁,简直是餐饮界的扛把子。
可好景不长,从2013年起全聚德就开始走下坡路。营收掉到18.47亿元,之后年年下滑,到2019年只剩15.66亿元。为什么呢?主要因为2012年底八项规定出台,公款吃喝受限。
![]()
全聚德定位高端,人均消费200多,烤鸭一套258元起,还加10%服务费,靠商务宴请和旅游团撑着,一下子没了这些大单,收入就腰斩。普通人咬牙去一次,觉得值当老字号的名头,但政策一变,高端市场凉了半截。
再加上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便宜坊、四季民福、大董这些烤鸭店分量足,价格亲民,口味创新,年轻人爱去。相比之下,全聚德守着传统鸭子,菜单变化小,年轻人觉得老气横秋,不划算。
有网友晒账单,六个热菜加一套鸭子,花了近1000元,那时候一斤才5毛。但全聚德卖的汁170元,黄瓜条还额外收费,网友气炸了,网上吐槽铺天盖地,品牌形象直线下降。
![]()
服务也成问题,好多消费者反馈,觉得店员看不起人,服务员态度冷淡,上菜慢,上错菜不道歉,甚至酱料洒身上就走人。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口碑烂了。媒体报道过,全聚德靠老字号名气坐地起价,但消费者在意性价比,不是历史。
全聚德犯的错就是没跟上时代。固守高端定位,不肯降身段,忽略大众消费变化。年轻人95后成主力,他们只看实惠,不认老字号。营销落后,没玩好社交媒体,直播带货起步晚。食品板块试卖白酒,1864款天猫销量才300多瓶,传奇款不到100瓶。
2023年上新10种冷藏产品,有些线上突破,但整体占比低,营收里餐饮还占77%。创新方面试过,投资1600万推鸭哥科技外卖,结果一套鸭子298元,还加服务费,年轻人不买账,一年后关门,钱打水漂。
![]()
2020年后全聚德开始改,降价取消服务费,菜单调整,培训服务员。一年后餐饮回暖,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涨20%,全聚德抓住机会,营收翻倍到14.32亿元,净利6004万元。
门店升级,和平门店空中四合院、前门店中轴食礼、王府井店宫囍主题,收入占比高,拉动口碑。中秋十一双节,收入超2019年111%,创5年新高。食品板块酱鸭收入涨219%,子品牌零研所进休闲食品,签冠军代言人。
但好景不长,2024年净利3413万元,降43%。鸭苗价涨8%,没提价,成本压利润。京外毛利滑坡,门店缩到101家,关亏损店。2024前三季度净利7045万元,降1.8%。
![]()
研发费涨63%,推新店如拉萨首店、京粮大厦店,仿膳茶社重开,卖宫廷点心。但第三季度营收降5.88%,净利降6.19%,四年首负增长。
到2025年,情况更糟,利润没达预期,又关多家亏损店。股价跌,市值39亿元,主力资金流出。管理层变动,副总换人。控股股东首旅集团抽调人手稳盘,但核心问题没解。
![]()
全聚德地域性强,北京烤鸭在外地没旅游属性,价差大,本地平价鸭子抢市场。对手周黑鸭休闲便携,叮咚买菜预制菜,胖东来价美,网红荣昌卤鹅流量大。
老字号衰落不新鲜,王麻子易主,狗不理退市,全聚德也这样。根子在于不创新,商业模式老套,而消费者需求多元,得解决性价比、服务、年轻化这些痛点。未来全聚德继续攻坚,守正创新,渠道拓宽,或许能稳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