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最不起眼的耗材--离心管,也是最常用的耗材。在生物科学,特别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离心管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每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离不开离心管。每个生物化学实验室都会准备多种类型的离心机,离心管的工作原理是将溶液在高速下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得悬浮的微小颗粒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达到与溶液分离的目的。
1963年,全世界第一只微型离心管诞生于德国eppendorf公司,为分子生物学微量操作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今天EP(eppendorf)管已经成为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小管子的专用代称。
离心管按照材质分类
塑料离心管:塑料离心管有聚乙烯(PE)、聚碳酸酯(PP)、聚丙烯(PP)等,优点是透明或者半透明,它的硬度较小,可以使用穿刺法取出梯度,缺点是容易变形,抗有机溶剂腐蚀性差,使用寿命也较短,一般建议选择聚丙烯的材料离心管。
玻璃离心管:玻璃离心管不能承受较大的离心力,并且在使用时还需要垫橡胶垫,密闭性也不够好,一般不用于高速离心机上。
钢制离心管:钢制离心管强度大、不宜变形、抗冻、抗腐蚀,拥有较多的优点,所以在使用上它的范围最广,但是其表面非透明,比较难观察分离情况。虽然钢制离心管的抗腐蚀性能很好,但是在使用时也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强腐蚀性的化学物品。
离心管按容量大小分类
大容量离心管(250mL、500mL),又称离心瓶,是大容量细胞收获、切粒和蛋白纯化的离心选择;
普通离心管(15mL、50mL),实验室最常见的离心管;
微量离心管(0.6mL、1.5mL、2mL),常与微型离心机配套使用,用于微量试剂的分离,分子生物学微量操作实验中经常用到。
离心管按底部形状分类
圆底离心管:当进行密度梯度收集,可选择圆底;圆底底面积大,相较尖底能承受更大的离心力;
尖底离心管:当样品少时,收集沉淀时,用尖底的更好分离,上层液更容易用吸管吸取;
平底离心管:用途和尖底离心管一样,但离心管可立,实验中更方便放取。其他平底的离心管多是离心瓶,样品管。
离心管按盖子的闭合方式分类
压盖式:常用于微量离心管;
螺旋盖:常用于容量较大的离心管,或是离心瓶。
按离心速度分类
低速离心:一般指最高转速小于8000r/min即8000转每分钟;
常速离心:一般指最高转速小于15000r/min即15000转每分钟;
高速离心:一般指最高转速大于15000转但小于30000转每分钟的。
在如此高离心力的情况下,耐受力差的离心管会发生破裂、甚至爆管,这会导致样品损失和不必要的污染。有时甚至会对离心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泄露的气溶胶会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不利于实验的开展和有效进行。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