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文 /林鸿东
上周日下午,到豪岭 拜谒林希元墓。
林希元墓的石雕多为新镌,然而坟墓两侧碑刻却有两篇旧文,其中之一为 清康熙时期福建提学高日聪所撰写的 《林次崖先生墓碑记》。驻足细读,颇有感触。
林次崖先生墓碑记
稽自宋龟山杨先生载道而南,闽南理学大盛,维时朱夫子作为传记,使圣道灿然,炳烁千古,而微言精义,又得明时《蒙引》,《存疑》两书发明之。君子谓传注为四书功臣,两书复为传注功臣,世之学者,群奉为指南,遵之则得,悖之则失。于以绍前贤,开来学,功至钜也。顾《蒙引》作于虚斋蔡氏,《存疑》则实林次崖先生所著,两先生有功圣道如此,宜乎明德达人,克昌厥后,如出一辙矣。
乃余钦承简命,视学入闽,仰体圣天子崇德褒贤至意,凡所履辙求其乡名哲故址,冀慰瞻仰之私,始知蔡氏子孙通显,累累不绝,祭祀以时,而次崖先生后裔贫弱特甚,至先人丘陇,亦迷不知处所。余走檄访之,得其裔孙林琪芳称:“乃祖次崖公,以理学特祠,祖墓在从顺坑内,向因迁移,遂致荒冷。”余读其语暨同安尹徐君详请之文(徐尹讳名觐,江宁人,莅同十余年,兴利剔弊,识拔单寒,有善政),益觉怆然,因薄出俸钱,令其立石。
余惟先生讳希元,号次崖,生平刻志读书,研理精密,登明正德丁丑进士(先生以儒士,丙子丁丑联捷)。宦迹所至,皆赫赫有声。初授评事,疏罢镇守内监,置江彬于法不稍徇;判泗州则赈饥全活,单骑解散弄潢池者千余人。迨夫督学岭南,则拔单寒以兴文教,粤人至今颂德不衰,,祀于名宦。是先生忠诚经济,已足垂休奕代;况《存疑》一书,窥斯道之堂奥,实堪羽翼经传,虽西山《衍义》,文定《春秋》,何以加兹。余谓即起先生从祀,恩置守冢,亦非过典,奈何都不可得!而窀穸荒凉,墓槐寂寞,一至于此,良足感也。
昔温庭筠过陈琳之墓,凭吊慷慨,作诗歌以纪其事。矧余于先生,能嘿嘿已哉!因为记。俾世之过而思者,知理学之传在此一抔土焉!阐发幽光,尚有望于君子。
清康熙庚午年 提学高日聪
此碑碑文是清康熙时期的福建提学高日聪为明代理学家林希元所撰写。
文章开宗明义,追溯闽南理学的辉煌源头——宋代杨时(龟山先生)“载道而南”,经朱熹(朱夫子)集大成,使圣学光耀千古。文中指出,明代蔡清(虚斋)的《四书蒙引》和林希元(次崖)的《四书存疑》是阐释朱熹传注的功臣,被后世学者奉为圭臬。
续而,高日聪笔头一转,提及自己“视学入闽”,肩负着皇帝“崇德褒贤”的旨意,刻意于寻访乡贤故迹。然而,他惊讶地发现,蔡清的后代“通显,累累不绝,祭祀以时”,而林希元的后裔却“贫弱特甚”,甚至连祖先的坟墓在哪里都“迷不知处所”。高日聪发文寻访,最终找到了林希元的裔孙林琪芳。林琪芳告诉 高日聪, 祖墓在“从顺坑内”,但因迁移而荒废冷落。得知情况后,高日聪“益觉怆然”,于是捐出自己的俸禄,为林希元立碑。
高日聪极为 推崇林希元的理学著作《四书存疑》,认为该书“窥斯道之堂奥,实堪羽翼经传”,与真德秀的《大学衍义》和胡安国的《春秋传》相比毫不逊色。高日聪回顾了林希元的一生,称其是“ 宦迹所至,皆赫赫有声”,如当大理寺评事时的刚正不阿,当泗州知州时的过人胆识,督学岭南时的仁义之举。高日聪还认为 ,凭林希元的贡献,即使追封从祀孔庙或设立守墓户,也不算过分。遗憾的是,“都不可得”!
到处寻觅,最终踏进林希元墓地的高日聪,万万没有料想到,自己所仰慕的一代理学名宦,其坟墓竟会如此荒凉,不由悲怆之感顿生。碑文中,最让我动容的是高日聪那句“ 俾世之过而思者,知理学之传在此一抔土焉”。
![]()
![]()
![]()
![]()
![]()
![]()
![]()
![]()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