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青年学子以实践诠释责任担当的时代背景下,2025年7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海青镇滨河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里暖意涌动,来自齐鲁师范学院的志愿者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公益托管活动。
“青衿行”志愿服务队带着青春的热忱与教育的初心,在此开启以“青衿携梦入乡野,十五朝夕共成长”为主题的三下乡托管服务第一天的见面会。来自齐鲁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与村里的孩子们围坐一堂,用真诚与期待编织起一段关于陪伴与成长的序曲。
![]()
初见的时光总是带着几分雀跃的羞涩,却又藏不住彼此靠近的渴望。见面会的序幕,在志愿者们的自我介绍中缓缓拉开,“小朋友们,大家好呀,我是齐鲁师范学院的文文姐姐,平时喜欢画画和讲故事,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想教大家用画笔记录家乡的美景”,“我是来自齐鲁师范学院的甜甜姐姐,我也喜欢讲故事,大家有什么小秘密或小问题都可以和我分享哦,姐姐会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像投入湖面的星光,在孩子们眼中漾起好奇的涟漪。志愿者们不仅细数着各自的专业所长,更分享着藏在心底的期待:她们朴实的表达,让“青衿行”三个字从队旗上的符号,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承诺——以青春之名,做孩子们夏日里最亲近的同行者。
![]()
![]()
志愿者的热忱如晨露般浸润了初见的拘谨,当轮到孩子们自我介绍时,一只只小手在课桌下悄悄蜷起,又在鼓励的掌声里慢慢舒展,“我叫怡怡,今年8岁,喜欢跳皮筋,希望哥哥姐姐们能陪我一起玩”“我是小浩,10岁了,我会背好多古诗,我们可以比比谁知道的故事多哦”“我叫雨晴,9岁,我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稚嫩的声音里裹着泥土的芬芳,明亮的眼眸中盛着对世界的好奇。
![]()
为了让接下来的十五天更懂孩子们的心意,“青衿行”志愿服务队特意准备了一份浸着巧思的调查问卷。问卷上没有生硬的设问,只有一个个贴近童心的追问:“你现在读几年级呀?”“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哪门学科最让你心动?”“这个夏天,有没有藏在心里的小目标?比如学会一首歌,或者背会一首诗?”“有什么悄悄话想对志愿者哥哥姐姐说?哪怕是‘我想让你陪我玩’都可以哦。”孩子们握着笔,有的歪着头琢磨“小目标”该写“学会骑自行车”还是“下次考试考满分”,有的把“悄悄话”写成了歪歪扭扭的画,还有的举着问卷仰起脸:“老师,我写我每天都想见到你们,可以吗”志愿者们蹲在课桌旁,指尖拂过那些带着体温的字迹,仿佛触到了一颗颗蓬勃生长的种子——有的偏爱文字的浪漫,有的痴迷数字的奥秘,有的向往自然的灵趣,这些真实的答案,终将成为十五天里最珍贵的“导航图”。这十五天,我们不想做“老师”,只想做陪孩子们追蝴蝶、数星星、聊心事的大朋友,让每个清晨都有期待,每个黄昏都有收获。
![]()
![]()
![]()
![]()
![]()
![]()
从陌生到熟悉的距离,不过是三言两语的真诚;从承诺到践行的路程,却需要十五个日夜的用心。“青衿行”深知,乡村的沃土从不缺希望的种子,缺的是俯身浇灌的耐心;孩子们的心中从不缺梦想的火苗,缺的是添柴加薪的温暖。
而我们将见证,当青春的热忱与童心的纯粹相遇,当十五天的陪伴与乡土的厚味相融,那些在见面会上种下的种子,终将在滨河村的阳光下抽出嫩芽。这短暂的相聚,终将成为一粒埋在时光里的琥珀,既映照着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的赤诚,也闪耀着教育微光点亮乡野的力量,更在乡村振兴的长卷上,写下属于“青衿行”与滨河村的,最温柔也最坚定的注脚。
![]()
撰稿:丁玟琪
摄影:刘琛
审核:刘肖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