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万块钱一个月?我请个大学生才5000!"董事长王总拍着桌子怒吼。
"王总,刘工的技术确实..."人事经理想要解释。
"技术再好又怎么样?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搞这种高薪养闲人?"
刘建华静静地坐在会议室里,听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话。
43岁的他,在这家精密制造公司干了整整15年,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做到总工程师。
然而今天,他要被"优化"了。
三个月后,当公司核心产线突然瘫痪,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
王总咬着牙签下了600万的合同,请来了德国的顶级专家。
当那个"德国专家"摘下帽子的瞬间,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各位,还记得我吗?"
![]()
01
2024年3月15日,春天的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玻璃窗洒在桌面上,但刘建华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冷。
"刘总工,请坐。"人事经理李晓雯的声音有些不自然。
坐在主位上的董事长王志强正用一种冷漠的眼神看着他。
"刘建华,43岁,总工程师,月薪30000元。"王志强每念一个数字,声音就加重一分,"你知道现在市场竞争有多激烈吗?公司去年利润下滑了15%!而你一个人的工资,就抵得上6个大学生!"
"王总,我的工资是当年您亲自定的..."
"那是当年!"王志强打断了他,"现在形势不一样了。隔壁华泰公司的总工程师才拿2万,照样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我们公司的技术含量和华泰不是一个层次的。"刘建华努力保持冷静,"我们的精密加工精度达到了0.001毫米,这在国内都是顶尖水平。"
"精度高又怎么样?客户又看不见!"王志强不耐烦地挥挥手,"技术这东西没你想的那么复杂。我已经联系了几个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年轻有活力,工资要求也不高。"
刘建华心里一阵苦笑。王志强显然不明白,技术工作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经验和积累往往比学历更重要。
"公司决定优化一批高薪岗位。"王志强避开了刘建华的目光,"给你两个选择:第一,降薪到15000继续干;第二,拿N+1的补偿离职。"
刘建华沉默了很久。15000的月薪,连现在工资的一半都不到。
"我选择第二个。"刘建华站起身来。
"希望你能理解,这是商业决策,不是针对你个人。"王志强说道。
刘建华点点头,没有说话,走出了会议室。
第二天,刘建华办完了所有的离职手续。
临走前,他的助手小张红着眼睛问他:"刘工,您真的要走吗?"
"嗯。"刘建华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公司的决定,我们要理解。"
"但是现在手头的几个项目怎么办?特别是那个航空零件的项目,技术要求那么高..."
刘建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小张,我走了以后,你要多帮帮新来的总工。记住,技术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新总工?"小张愣了一下,"王总已经定了人选?"
"应该快了吧。"刘建华苦笑了一下,"听说是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年轻有为。"
下午3点,刘建华拖着行李箱走出了公司大门。春天的阳光依然温暖,但他的心情却格外沉重。
在公司门口,他遇到了老同事李师傅。
"建华,听说你要走了?"李师傅是车间的老师傅,跟刘建华关系一直很好。
"嗯,另谋高就。"刘建华不想多说。
"唉,现在这世道..."李师傅摇摇头,"你这样的技术人才,到哪都是宝贝。王总这次是真的糊涂了。"
"李师傅,话不能这么说。"刘建华拍拍李师傅的肩膀,"公司有公司的难处。"
"什么难处?我看就是舍不得花钱!"李师傅愤愤不平,"你知道不知道,王总上个月刚买了一辆奔驰S级,200多万呢!"
刘建华没有接话。他知道再多的抱怨也改变不了什么。
"建华,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李师傅关心地问。
"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找工作吧。"刘建华说道。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43岁的年龄,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占优势。特别是对于技术岗位来说,很多公司都更愿意要年轻人。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他总得想办法。
02
刘建华回到家,妻子王美丽正在厨房做饭。
"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王美丽问道。
"美丽,我被公司辞退了。"刘建华直接说道。
王美丽愣了一下:"辞退?为什么?"
刘建华把下午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王美丽听完后,气得脸都红了。
"这个王志强太过分了!"
"算了,美丽。"刘建华拉住妻子的手,"我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然后再找个更合适的工作。"
"可是咱们家的房贷还没还完,孩子上大学也要钱..."王美丽担心地说。
刘建华的心里也是一沉。房贷每个月8000多,女儿刘小雨在省城上大学,每个月生活费2000多。失去了月薪3万的工作,家里的经济压力确实很大。
"你别担心,我很快就能找到新工作的。"
晚上,刘建华给女儿打了个电话,但没有告诉她自己被辞退的事情。
接下来的几天,刘建华开始在各大招聘网站投简历。
他的简历确实很漂亮:985大学机械工程硕士,15年精密制造行业经验,主导过多个重大技术项目,拥有十几项技术专利。
但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偶尔有几个回复,一听说他43岁的年龄,对方的热情就明显降低了。
各种委婉的拒绝,刘建华听得太多了。
一个月过去了,刘建华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里的积蓄在快速消耗,压力越来越大。
就在这时,刘建华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国外号码。
"Hello, this is Liu Jianhua."刘建华用英语接起了电话。
"Hi Mr. Liu, this is Klaus from Siemens Germany..."
电话里传来一个德国人的声音。原来是他以前的一个德国同事推荐了他,西门子在中国有个技术合作项目,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
两人详细聊了半个多小时,Klaus对刘建华的技术背景很满意,邀请他到北京进行面试。
一周后,刘建华赶到北京参加面试。面试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但是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西门子那边依然没有消息。刘建华发邮件询问,得到的回复是项目暂时推迟了。
这个消息让刘建华很沮丧。
与此同时,他原来工作的公司那边,传来了一些消息。
03
这天下午,刘建华接到了老同事李师傅的电话。
"建华,你听说了吗?公司出大事了!"李师傅的声音很着急。
"什么事?"
"那个新来的总工,把航空零件的项目搞砸了!客户那边闹得很厉害,要求退货赔偿。"
刘建华心里一沉。这个航空零件项目技术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马虎。
"具体是什么情况?"
"还不是材料热处理的问题。新总工按照书本上的参数来做,结果热处理过度,整批零件都报废了。"
"损失大吗?"
"大了去了!这批零件价值200多万,加上违约金,公司至少要赔500万。王总气得都住院了。"
挂了电话,刘建华心情复杂。虽然对王志强当初的决定有些怨言,但看到公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还是很难受。
![]()
第二天,刘建华又接到了小张的电话。
"刘工,王总想请您回来帮忙处理这个航空零件的问题。他说只要您愿意回来,条件可以谈。"
刘建华没有立即回答,最终说道:"小张,你告诉王总,我现在很忙,暂时没有时间。"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结束。第二天下午,刘建华接到了王志强的电话。
"建华,公司现在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想请你回来帮忙看看。我们可以聘请你作为技术顾问,费用好商量。"
"王总,当初您不是说我的技术没那么复杂吗?找几个大学生就能解决?"
王志强被问得有些尴尬:"建华,当初的事情...现在情况紧急,我们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王总,不好意思,我现在真的很忙。"刘建华再次拒绝了。
接下来的几天,刘建华又陆续接到了几个原同事的电话,都是劝他回去帮忙的。据说公司的情况越来越糟,不仅航空零件项目出了问题,其他几个项目也开始出现质量问题。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刘先生,我是德国TechMax咨询公司的代表。"电话里是一个说着流利中文的德国人,"我们想邀请您担任我们公司的技术顾问。"
TechMax是德国一家知名的技术咨询公司,专门为全球的制造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了解到您在精密制造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希望您能加入我们的团队,薪资待遇非常优厚。"
刘建华详细了解了一下,这家公司给出的条件确实很有吸引力:年薪60万人民币,还有各种福利和奖金。
"我需要考虑一下。"
"当然可以,我们给您一周的考虑时间。另外,我们可能会先安排您参与一个项目,作为试用。"
一周后,刘建华收到了正式的合同和第一个项目的资料。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项目竟然是要帮一家中国的精密制造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而这家企业的名字,让他看了又看:正是他原来工作的那家公司。
原来,王志强在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解决技术问题后,最终决定花重金聘请国外的专家。通过层层关系,他联系到了德国TechMax公司,愿意支付600万的咨询费,请他们派最好的专家来解决问题。
而TechMax公司在接到这个项目后,经过内部讨论,认为刘建华是最合适的人选。
看着合同上的条款,刘建华忍不住笑了起来。
王志强当初嫌他3万的月薪太高,现在却要花600万请"德国专家"。而这个德国专家,恰恰就是他自己。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04
2024年7月15日,刘建华站在镜子前,仔细整理着自己的着装。
今天是他以"德国专家"的身份第一次回到原公司的日子。
为了这次"角色扮演",他特意买了一套德式风格的西装,还配了一顶帽子。TechMax公司给他的身份设定是:Klaus·Liu,德国TechMax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华裔德国人。
上午9点,TechMax公司的中国代表张先生开车来接刘建华。
"Klaus先生,今天辛苦您了。"张先生用英语和他交流。
"No problem."刘建华用带着德国口音的英语回答。
车子驶向刘建华曾经工作了15年的那家公司,他的心情五味杂陈。三个月前,他被这家公司以"成本太高"为由辞退,现在却要以"德国专家"的身份重新回来,而且身价是原来的20倍。
公司门口已经聚集了一群人在等候,为首的正是董事长王志强。三个月不见,王志强看起来憔悴了许多,头发白了不少。
车子停下后,张先生先下了车,然后恭敬地为刘建华打开车门。
刘建华戴着帽子,低着头走下车。
"Welcome to China!"王志强用蹩脚的英语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笑容。
刘建华礼貌地和他握手,用德式英语回应:"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在张先生的介绍下,王志强和公司的其他高管依次和"Klaus先生"握手。整个过程中,刘建华都保持着低调和专业的姿态,没有人认出他的真实身份。
接下来,一行人走进了公司的会议室。这是刘建华三个月前被宣布辞退的地方,现在他却以完全不同的身份重新坐在了这里。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刘建华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包括他的前助手小张,以及那个新来的总工程师。
"各位,这位就是德国TechMax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Klaus·Liu先生。"张先生开始介绍,"Klaus先生在精密制造领域有20年的丰富经验,这次他将帮助我们解决目前遇到的技术难题。"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轮到刘建华发言了。他站起来,环视了一下会议室里的所有人。
"女士们,先生们,"刘建华用标准的德式英语开始讲话,"我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帮助大家解决技术问题。在德国,我们有一个理念:技术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接下来,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始详细介绍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航空零件项目的热处理工艺问题;几个精密加工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新产品研发进度缓慢。
刘建华认真听着这些问题的描述,心里清楚得很。这些都是他离开后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公司缺乏有经验的技术负责人。
"从你们描述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出在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上。"他分析道,"德国制造业之所以享有盛誉,就是因为我们对工艺的严格控制和对质量的执着追求。"
"我需要实地查看你们的生产线,了解具体的设备状况和工艺流程,然后才能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两天,刘建华开始了他的"调研"工作。在小张的陪同下,他重新走进了熟悉的生产车间。
在热处理车间,他发现了几个关键问题: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不对,导致温度显示与实际温度有偏差;加热程序设置有误;冷却系统的风量分布不均匀。
这些问题,他在担任总工程师期间都已经解决了,但新来的总工程师显然不了解这些细节。
按照刘建华的指导,各个车间开始实施改进措施。结果立竿见影:热处理车间按照新的参数重新处理了一批零件,质量完全达标;精密加工车间调整了工艺参数后,产品合格率从80%提高到了98%。
"Klaus先生真是神了!"王志强兴奋地说道,"我们折腾了三个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您一出手就搞定了!"
第三天,刘建华提出要查看公司以前的技术资料,了解历史上的技术积累。
王志强立刻安排人把公司的所有技术资料都搬到了会议室,其中就包括刘建华当年制定的各种工艺规程、技术标准和改进方案。
"Klaus先生,这些都是我们公司的技术档案。"小张介绍道,"大部分是我们以前的总工程师刘建华制定的。"
刘建华拿起一份资料,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和签名,心情复杂。
"这位刘建华的技术水平怎么样?"他故意问道。
"刘工的技术确实很厉害。"小张如实回答,"这些年公司的技术进步,大部分都是他的功劳。只是王总觉得他的工资太高了,所以..."
刘建华点点头,继续翻看资料。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公司十几年来的技术发展历程,每一个工艺改进,每一个技术突破,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看着这些资料,刘建华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05
会议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空调的嗡嗡声。
刘建华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熟悉的厂房。三个月前,他就是在这些厂房里挥洒汗水,为这家公司的技术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Klaus先生?"王志强看他突然沉默,有些担心地问道。
刘建华回过身来,目光扫视着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这些人中,有些是他的老同事,有些是他曾经的下属,还有一些是他离开后新来的员工。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刘建华用中文说道,声音平静但充满力量。
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这位"德国专家"怎么突然说起了中文?而且说得这么标准?
"Klaus先生,您的中文说得真好。"王志强尴尬地笑了笑。
刘建华没有理会王志强的客套话,而是继续说道:"我想问问大家,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专家?是因为他的国籍,还是因为他的能力?"
会议室里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
张先生感觉到了不对劲,赶紧用英语问道:"Klaus先生,您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刘建华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
"我在这里工作了三天,解决了你们三个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刘建华继续说道,"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技术方案,这些工艺参数,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早就存在了。"
"Klaus先生,您的意思是?"王志强有些困惑。
刘建华走到桌子前,拿起那些技术资料:"这些资料里,几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能找到。只是你们没有认真去研究,没有真正去理解。"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或者说,你们没有给制定这些方案的人应有的尊重。"
小张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眼睛睁得大大的。
刘建华看着小张,微微一笑:"小张,你还记得热处理车间的那个温度传感器问题吗?我们是不是讨论过很多次?"
小张的脸色瞬间变白了:"您...您是..."
"还有精密加工车间的刀具选择问题,"刘建华继续说道,"我记得我们曾经为了找到最佳的切削参数,做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试验。"
![]()
会议室里开始有人窃窃私语。
王志强的脸色也变了:"Klaus先生,您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建华走到王志强面前,缓缓地摘下了帽子。
当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
"各位,还记得我吗?"刘建华平静地说道,"我是刘建华,三个月前被'优化'掉的那个总工程师。"
王志强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呆住了。
"刘...刘建华?"他结结巴巴地说道,"这...这怎么可能?"
"很意外吗?"刘建华苦笑了一下,然后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里的人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来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