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微服买烧饼,夸烧饼香气十足,转身走后却对随从说:杀了摊主

分享至

“皇上,这烧饼确实香气十足啊。”福康安低声说道。

乾隆点点头,望着眼前热情的摊主,嘴角带着满意的笑容。

然而,当三人走出十几步后,乾隆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还在收拾摊子的老汉。

他转身对随从说出了一句让人震惊的话:“杀了摊主。”

这个看似普通的烧饼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01

京城的秋日午后,阳光透过紫禁城的重重宫墙,洒在养心殿的青石台阶上。

乾隆皇帝弘历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眉头紧锁。

这已经是他今天批阅的第三十六份奏折了,内容无非是各地的赋税收成、河道治理、官员调动等等。

同样的格式,同样的措辞,甚至连错别字都出现在相同的位置。

他放下奏折,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万岁爷,您这是怎么了?”一旁的太监李德全小心翼翼地问道。

乾隆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方的天空。

“德全,朕在这深宫大院里待了这么多年,有时候真想知道,外面的百姓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李德全连忙躬身道:“万岁爷日理万机,为天下苍生操劳,实在是百姓们的福气。”

乾隆摆摆手:“这些套话就不必说了。朕决定了,明日微服出宫,到民间走走。”

李德全大惊:“万岁爷,这可使不得啊!外面人多眼杂,万一有个闪失...”

“无妨。”乾隆转过身来,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兴奋,“就带你和福康安,三个人,扮作商人模样。”

“可是万岁爷...”

“不必多说,朕意已决。”

次日清晨,三个身着普通商人服装的男子悄悄走出了紫禁城的侧门。

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相貌堂堂,举止间带着几分不同寻常的气度。

这正是乾隆皇帝弘历。

跟在他身后的是贴身侍卫福康安,二十八九岁的年纪,身材高大,眼神机警。

最后是太监李德全,五十来岁,瘦小精干,走路时总是习惯性地弓着腰。

三人沿着官道一路向西,出了京城,来到了一个叫做柳树镇的小镇。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小镇,青砖灰瓦,街道不宽,但是很热闹。

集市上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

有卖菜的农夫,有做小买卖的商贩,还有背着书包的私塾学童。

这一切对于常年深居宫中的乾隆来说,都显得新奇有趣。

他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着街市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主子,您看这里的百姓倒是安居乐业的样子。”福康安低声说道。

乾隆点点头:“确实如此,这比那些奏折上写的要生动得多。”

三人继续往前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街市上的人流虽然减少了,但是各种小摊贩却更加热闹起来。

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热汤面的,还有各种小吃摊。

就在这时,一阵诱人的香味飘了过来。

那香味很特别,既有麦面的香甜,又有芝麻的浓郁,还夹杂着一丝说不出的香料味道。

乾隆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是什么香味?”

福康安四处张望:“主子,好像是从前面那个烧饼摊传来的。”

三人循着香味走去,只见街角处有一个小摊子。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头发花白,脸色红润,正在熟练地翻动着炉子上的烧饼。

炉火映红了他的脸庞,也照亮了那些金黄色的烧饼。

每个烧饼都烤得恰到好处,表面撒着芝麻,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老汉看到有客人走近,立刻抬起头来,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



“几位客官,要买烧饼吗?我这烧饼刚出炉,又香又脆。”

乾隆走近摊子,仔细打量着那些烧饼。

确实烤得很好,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这烧饼怎么卖?”

“一文钱一个,三文钱四个。”老汉热情地介绍着,“我这烧饼用的都是上好的面粉,还有秘制的调料,保证您吃了还想吃。”

乾隆点点头:“那就来四个吧。”

老汉立刻挑选了四个最好的烧饼,用油纸包好递给乾隆。

“客官您是外地来的吧?听口音不像是咱们本地人。”

乾隆接过烧饼,随口答道:“是啊,我们是从京城来的商人,路过此地。”

“哦,京城来的啊。”老汉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那可是大地方,我们这小地方比不了。”

乾隆咬了一口烧饼,顿时眼前一亮。

这烧饼的味道确实不同寻常,外皮酥脆,内里松软,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很难形容。

“这烧饼香气十足,味道极佳!”乾隆由衷地赞叹道。

老汉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客官您真是会品尝,我这烧饼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

福康安和李德全也各自尝了一口,都点头称赞。

“确实很香,比京城里的一些点心都要好吃。”李德全说道。

老汉更加高兴了:“几位客官真是太抬举了。我姓张,在这里摆摊已经十多年了,街坊邻居都叫我张老汉。”

乾隆点点头:“张师傅手艺很好,这烧饼做得地道。”

“哪里哪里,都是祖传的手艺,也没什么特别的。”张老汉谦虚地说道,但眼中却透着一丝得意。

02

夜色渐浓,街市上的人流更加稀少了。

但是张老汉的烧饼摊前却依然有几个客人在排队等候。

看得出来,他的生意确实不错。

“张师傅,看起来你这生意很红火啊。”乾隆继续和他攀谈。

张老汉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回答:“托大家的福,这些年来生意还算可以。特别是最近天气转凉了,大家都喜欢吃点热乎乎的东西。”

“这倒是,秋天吃烧饼正是时候。”乾隆表示赞同。

“是啊,春夏的时候生意就差一些,大家都喜欢吃清爽的东西。”张老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不过总的来说,这十多年来,我这小摊子养活了一家人,也算是知足了。”

福康安在一旁问道:“张师傅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有个儿子在县城做小买卖,偶尔回来帮帮忙。”张老汉说道,“媳妇早些年去世了,现在就我一个人在这里。”

李德全听了,有些同情地说:“一个人确实辛苦。”

“习惯就好了。”张老汉淡淡地说道,“而且这里的街坊邻居都很照顾我,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会帮忙。”

乾隆环顾四周,确实看到有不少当地人和张老汉打招呼,看起来关系都很不错。

“这地方民风淳朴,大家相处得都很和谐。”乾隆感慨道。

“是啊,我们这里虽然是小地方,但是人心都很善良。”张老汉说着,又补充道,“最近还来了不少外地人,都说我家的烧饼做得好。”

“外地人?”乾隆问道。

“是啊,有做买卖的,也有路过的行人。”张老汉说道,“前几天还来了几个京城的客人,和您一样,都夸我这烧饼香。”

福康安和李德全交换了一个眼神,但没有说话。

“看来张师傅的手艺确实名不虚传。”乾隆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都是大家抬爱。”张老汉继续忙着手里的活儿,“其实做烧饼也没什么秘诀,就是要用心,用好的原料,掌握好火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乾隆说道,“我们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要想做出好的产品,确实需要用心。”

张老汉点点头:“客官说得对。我这烧饼,从和面到烘烤,每一步都不能马虎。特别是火候的掌握,差一分钟都不行。”

“看得出来张师傅是个认真的人。”乾隆说道。

“做人做事都得认真,这是我爹从小教给我的。”张老汉说道,脸上露出怀念的表情。

随着交谈的深入,张老汉变得更加健谈了。

他开始主动介绍起这个小镇的情况。

“客官您看,那边是李家的杂货铺,老李人很实在,从不缺斤短两。”

“那边是王家的豆腐坊,他们家的豆腐嫩得很,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去买。”

“还有那个赵老头,修鞋的手艺一绝,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修鞋。”

乾隆仔细听着,时不时点点头。

这些都是很普通的街坊邻居,过着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看起来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错。”乾隆说道。

“是啊,虽然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是能吃饱穿暖,也就知足了。”张老汉说道,“特别是这几年,朝廷的政策好,税收也不重,大家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听到这话,乾隆心中一暖。

看来自己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至少在这个小镇上,百姓们的生活确实有了改善。

“朝廷的政策确实不错。”乾隆附和道。

“是啊,听说现在的皇上很体恤民情,经常减免税收,还派人到各地巡查,防止官员贪污。”张老汉说道,语气中带着敬佩。

福康安忍不住偷偷看了乾隆一眼,只见皇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皇上确实是个好皇帝。”李德全也忍不住说了一句。

“那当然了,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数。”张老汉说道,“以前那些贪官污吏,现在都收敛多了,不敢胡作非为。”

就在这时,又有几个客人来买烧饼。



张老汉连忙去招呼客人,乾隆三人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

只见那几个客人都是本地人,和张老汉很熟悉的样子。

“张叔,来四个烧饼。”

“好嘞,刚出炉的,还热着呢。”

“张叔的手艺就是好,我们家小孩最爱吃你做的烧饼了。”

“那就多来几个,回去给孩子们吃。”

看着这温馨的场面,乾隆心中很是感慨。

这就是真正的民间生活,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人情味。

等那几个客人走了,张老汉又回到了乾隆他们身边。

“刚才那几个都是老客户了,从我刚开始摆摊就在这里买烧饼。”张老汉说道,“十多年了,看着他们的孩子都长大了。”

“看得出来大家都很信任您。”乾隆说道。

“是啊,做生意就是要讲信用,童叟无欺。”张老汉说道,“我这烧饼,用料实在,价格公道,所以大家都愿意来买。”

乾隆点点头,对这个老汉的人品很是认可。

03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街市上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一些小摊贩还在坚持营业。

乾隆看了看天色,觉得差不多该离开了。

但是这烧饼确实很香,让人回味无穷。

“张师傅,你这烧饼确实不错,我们再买一些路上吃吧。”乾隆说道。

张老汉立刻高兴起来:“好嘞,您要多少个?”

“再来十个吧。”乾隆说道。

“十个?”张老汉有些惊讶,“这么多啊?”

“我们要赶夜路,多买一些备着。”乾隆解释道。

“那好,我挑最好的给您。”张老汉说着,开始精心挑选烧饼。

他把每一个烧饼都仔细看了看,确保色泽金黄,没有烤糊的地方。

然后用干净的油纸一个个包好,整齐地放在一个竹篮里。

“客官您看,这些都是最好的,保证您满意。”张老汉说道。

乾隆接过竹篮,沉甸甸的,还带着温热。

“多少钱?”

“应该是二十五文钱,不过...”张老汉犹豫了一下,“算了,就收您二十文钱吧,多的那个就当是交个朋友。”

乾隆有些意外:“这怎么好意思?”

“没关系的,您是外地来的客人,能看得起我这小摊子,我就很高兴了。”张老汉真诚地说道。

这份朴实的善意让乾隆很感动。

他从怀里掏出钱袋,数了二十文钱递给张老汉。

“那就谢谢张师傅了。”

“客气什么,应该的。”张老汉收好钱,“您路上小心,有机会再来我们这里。”

福康安和李德全也连声道谢。

看着眼前这个善良的老汉,三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暖流。

这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心地善良,待人真诚。

“张师傅,您人好手艺也好,生意一定会越来越红火的。”乾隆由衷地说道。

“托您吉言。”张老汉笑得很开心,“只要大家喜欢吃,我就一直做下去。”

“那我们就不打扰您做生意了。”乾隆准备告辞。

“不打扰,不打扰,能遇到您这样的客人,我很高兴。”张老汉连忙说道。

夜色已经完全降临了。

街市上的灯笼一盏盏亮起,给这个小镇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气氛。

但是大多数摊贩已经开始收摊了,准备回家休息。

张老汉也开始收拾自己的摊子,把剩下的烧饼装到篮子里,准备明天继续卖。



“张师傅,您这是要收摊了?”乾隆问道。

“是啊,时间不早了,该回家了。”张老汉一边收拾一边说道,“明天一早还要起来和面呢。”

“您每天都这么辛苦?”李德全有些同情地问道。

“习惯了,做这一行就是这样,早起晚睡的。”张老汉淡然地说道,“不过也还好,至少能养活自己。”

乾隆看着张老汉熟练地收拾摊子,心中很是感慨。

这些普通的百姓,为了生计每天都要这样辛苦劳作。

他们没有什么大的追求,只是希望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张师傅,谢谢您的烧饼,我们该走了。”乾隆再次道谢。

“您慢走,路上小心。”张老汉热情地相送,“有机会再来我们这里,我再给您做好吃的烧饼。”

“一定会的。”乾隆点点头。

张老汉一直把他们送到摊子外面,还嘱咐道:“外面天黑路滑,您几位走路要小心。”

“谢谢您的关心。”福康安也礼貌地说道。

“应该的,应该的。”张老汉摆摆手,“都是出门在外的人,应该互相照应。”

乾隆三人告别了张老汉,拿着热乎乎的烧饼,开始离开这个小镇。

回头望去,只见张老汉还站在摊子旁边,目送着他们远去。

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但是脸上依然带着淳朴的笑容。

“这个张老汉确实是个好人。”李德全感慨地说道。

“是啊,朴实善良,很难得。”福康安也点点头。

乾隆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着。

他心中想的是,如果天下的百姓都能像张老汉这样安居乐业,那该多好。

三人沿着石板路慢慢往前走,身后的灯光越来越远。

小镇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夜风轻拂,带着一丝凉意,但是手中的烧饼还是温热的。

04

三人已经走出了烧饼摊十几步远。

街道上越来越安静,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在夜色中回响。

福康安走在前面探路,李德全紧随其后,乾隆在最后面。

就在这时,乾隆突然停下了脚步。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福康安发现皇上没有跟上来,连忙回头。

“主子,怎么了?”

乾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缓缓转过身去。

他的目光穿过夜色,看向了不远处的烧饼摊。

张老汉还在那里收拾摊子,在昏黄的灯光下忙碌着。

不时还有几个路过的熟人和他打招呼,场面很是和谐。

李德全也停下了脚步,疑惑地看着皇上。

“万岁爷,有什么不对吗?”

乾隆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盯着张老汉的身影看了很长时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出的警觉。

“主子?”福康安小声地询问。

乾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转身面对两个随从。

他的脸色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凝重。

“福康安,李德全。”他压低声音说道。

“奴才在。”两人连忙应声。

乾隆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能听到他们的对话。

然后,他说出了一句让两人震惊的话。

“杀了摊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