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丰满劳工的血泪印记

0
分享至

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的玻璃展柜里,一张斑驳的“昭和十二年(1937年)劳工证”静静陈列。编号“219505”的劳工,是一万多名死于丰满水电站建设的中国劳工之一。他的孙子曾来到纪念馆,颤抖着触摸展柜说:“爷爷被抓走时,父亲才3岁。这张证件是爷爷留给全家唯一的‘遗物’。”



1937年开始,日军以“高薪招工”为名,从山东、河北等地骗招十余万劳工,强迫他们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修建吉林丰满水电站。为防止劳工逃跑,上工前、下工后都要进行严格的点名,点过名字后,劳工便被押送到工地上,成百上千的监工手拿木棒、马鞭、小铁锤,凶神恶煞地严密监督着做工的劳工,凡是他们认为磨洋工的,干活不出力的,都可以任意毒打。劳工们每日劳作十几个小时,食不果腹,病痛缠身,万余人因虐待、饥饿和疾病致死。

在吉林城南约25公里处的吉林市丰满区孟家村东山,有3条100多米长、6米宽、4米深的天然沟壑,掩埋着日军占领时期修筑丰满水电站的劳工尸骨,达到惊人的上万具之多,因此被称作“万人坑”。这些遗骨中有很多呈现捆绑、颅骨击穿等被伤害的痕迹。

如今,在丰满“万人坑”遗址上修建的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由苦难劳工史实陈列一厅、苦难劳工史实陈列二厅、中国丰满罹难劳工纪念碑、“工人慰灵塔”等组成。展厅内,锈迹斑斑的镣铐、泛黄的劳工证、残破的饭碗与劳工遗骨形成强烈冲击,犹如一部部无声的史书,直观而惨烈地呈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一名参观者哽咽道:“这些镣铐曾锁住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些白骨都曾是盼着回家的父亲、儿子啊!”

作为吉林省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接待参观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约占四成。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说,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地,更为参观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思政课”。

日前,吉林市10家单位700余名共产党员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苦难劳工史实陈列一厅、苦难劳工史实陈列二厅、罹难劳工纪念碑前驻足沉思,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到那段血泪史。在纪念碑前,他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响彻云霄;党员们向遇难同胞敬献花篮,寄托深切哀思。一名党员凝视着二厅中的尸骨哽咽道:“这里死难的劳工们,都曾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说:“参观纪念馆,我深受震撼。馆内陈列的历史场景,再现了劳工们曾遭受的苦难,让我深刻体会到那段黑暗历史中劳工们的无尽痛苦与挣扎。我觉得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我们的警醒。它提醒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岸松

图片来源吉林市劳工纪念馆

责编周凇宇 实习生杨子阔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吉林日报吉林站 incentive-icons
吉林日报吉林站
关注热点新闻,展示江城形象
8736文章数 6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