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有个村子资产过亿才算富。
这事听着像天方夜谭,但确实发生在花园村。40年前这里人均年收入才87元。村民住草棚喝邻村水,穷得叮当响。
转折点在1981年。22岁的生产队长邵钦祥凑1500元办蜡烛厂。半年就赚回本钱,村民看到了希望。
同年他又开服装厂,年利润突破50万。1991年他干了个大事。把46家小厂合并成花园工贸集团。
争议就从这里开始了。小厂主们发现利润大头都被集团拿走。
买台设备都要层层审批,错过商机是常事。2005年搞红木产业更绝。免费给地但原材料必须从集团买。
转手加价三成,小厂被掐住命脉。高科技领域玩得更狠。
买断维生素D3专利,全球七成市场被垄断。价格翻三倍,其他厂家只能交专利费。并村操作更让人看不懂。
第一次用断水断电逼村民签字。
第二次搞工龄换股权,老村民5亩地抵不上司机15年工龄。
福利看着好实则套路深。想退出集团?
医保报销直接砍半。别墅要先付七成,剩下从分红里扣十年。现在全村85%劳动力在集团上班。
2024年营收冲到786亿,吞并18个村。表面是共同富裕,实则掌控经济命脉。最早跟邵钦祥创业的,现在多是打工仔。
产业升级背后是资源垄断。村民年入16.5万,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这种模式能走多远?并村扩张已经碰到天花板。专利壁垒迟早会被打破。
过度依赖集团存在风险。看看数据就明白。
红木家具占营收四成,受房地产影响大。新能源铜箔技术领先,但投入巨大。生物医药专利2028年到期。
未来五年是关键转型期。邵钦祥今年70岁,接班问题还没解决。二代能否延续商业神话?
村民依赖症怎么破解?留给花园村的时间不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