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底,一个英国人站在澳大利亚的军港里,对着全世界的镜头说出了一句让人瞠目结舌的话。
同时,太平洋另一端的中俄军演正如火如荼,这场风波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
达尔文港的阳光格外刺眼,2025年7月27日这天,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站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甲板上,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
这艘航母刚刚完成了漫长的航行,从英国本土出发,穿越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经过印度洋,最终抵达澳大利亚北部。30年来,英国航母第一次停靠在这里。
记者们嗅到了新闻的味道,台海问题成了当天最热门的话题。
"如果台湾海峡爆发冲突,英国会做什么?"
希利的回答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如果我们必须再次走向战争,澳大利亚与英国将并肩作战。"
这句话传回英国后,引起轩然大波。《每日电讯报》用了"最强硬表态"这样的字眼。BBC也在黄金时段播出了这条新闻。
![]()
希利当时可能没想到这句话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毕竟英国现在的海军实力,真的能支撑这样的豪言壮语吗?
英国网民的反应来得特别快,社交媒体上,嘲讽声一片。
"为台湾而战?我们甚至不能击沉英吉利海峡的小皮艇。"
"希利像一箱青蛙一样疯狂,我们将耗尽我们的老爹军人。"
"如果约翰·希利做出决定,那必须以首先站在前线为条件。"
网民们的怒火烧得很旺,一个接一个的嘲讽评论,让希利和英国政府颇为尴尬。
事情闹大了,希利赶紧找补,说自己只是"泛泛而谈",强调英国更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争端。
![]()
但话已经说出口了,水泼出去了,还能收得回来吗?
就在同一时期,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伦敦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谈,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澳大利亚方面显得很谨慎,副总理马尔斯只是重申了维护台海现状的立场,没有跟着希利的节奏走。毕竟澳大利亚此前刚刚顶住美国压力,拒绝承诺介入台海冲突。
英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就在希利发表涉台言论的几天后,中俄"海上联合-2025"军演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拉开帷幕。
2025年8月1日上午,俄罗斯远东的这个港口城市格外热闹。中国海军的舰艇编队早在7月31日就抵达了这里,俄方在码头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
参加这次演习的中方舰艇阵容不容小觑。
导弹驱逐舰绍兴舰、乌鲁木齐舰,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还有综合救援船西湖船。加上固定翼飞机、舰载直升机和海军陆战队员,中方投入的兵力相当可观。
俄方也拿出了看家本领。"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是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舰。"响亮"号轻型护卫舰虽然吨位不大,但装备先进。
"别洛乌索夫"号救生船的加入,说明这次演习包含了救援科目。
演习的主题很明确: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
8月3日,演习进入海上实战阶段。双方参演舰艇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港解缆起航,驶向预定海域。
![]()
演习科目涵盖了现代海战的各个方面。援潜救生、联合反潜、防空反导、对海作战,每一项都考验着双方的协同作战能力。
这次演习有个特点,俄方特别强调了演习的防御性质。"不针对第三方国家"的表态重复了好几次。
演习结束后,中俄双方还将在太平洋相关海域组织海上联合巡航,这意味着两国海军的合作不会止步于演习。
自2012年以来,中俄"海上联合"系列演习已经举办了10次。从最开始的磨合,到现在的默契配合,这个平台见证了两国海军关系的发展。
对比英国航母在澳大利亚的高调亮相,中俄军演显得务实得多,没有太多的政治表态,专注于提升实际作战能力。
![]()
时机的巧合让人深思,英国防长刚刚放出狠话,中俄军演就开始了,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面对英国防长的涉台言论,北京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冷静。
没有激烈的措辞,没有针锋相对的回击,中方选择了重申一贯立场的方式来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很典型:"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干涉。"
这句话听起来平平无奇,但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量很大。中方没有把英国防长的言论当成严重威胁,而是当成了一般性的外部干涉。
7月1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的话说得更明白:"台海的真正现状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这个表态的时机很有意思,比英国防长的涉台言论早了9天,看起来更像是事先的预防性表态,而不是被动回应。
中方的逻辑很清楚,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纵容支持,英国防长的言论恰好印证了这个判断。
中方在表态中特别强调了"历史大势"这个概念。"改变不了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这句话说得很坚决。
北京的这种冷静反应其实更有威慑力,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但立场坚定不移。
相比之下,英国防长的表态显得有些急躁。在澳大利亚的军港里对着镜头放狠话,这种做法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自信。
![]()
中方还有一个表态很耐人寻味:"有关国家和组织如果真心希望台海和平稳定,就应该恪守对中方所作政治承诺。"
这句话明显是说给英国听的。1972年中英建交时,英国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现在防长公开表态要介入台海,这算不算违背了当初的承诺?
4月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表态更直接:"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是'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纵容支持。"
外部势力,说的就是英国这样的国家。
从时间线看,中方的表态都很及时,但措辞都很克制,既表明了立场,又没有把事情闹大。这种处理方式很符合大国外交的风格。
英国防长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
![]()
2025年上半年,英国的经济数据很难看,通胀率一度突破5%,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上升,国防预算增长乏力,军费开支面临严重压力。
转移国内矛盾的老套路又被用上了,当经济出问题的时候,政客们最喜欢在外交上做文章。
英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自冷战结束以来,英国海军水面舰艇数量下降了超过60%,现役驱逐舰只有6艘,护卫舰8艘。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确实是英国海军的骄傲,但这艘航母的编队需要依靠盟友舰艇才能拼凑完整。单次部署的成本高达8亿英镑,相当于英国陆军年度装备预算的70%。
这样的军事实力,真的能支撑希利的豪言壮语吗?
地理距离是个更大的问题。
英国距离台海万里之遥,军事投射能力严重受限。即使航母编队真的要开到台海,补给线会被拉得很长,后勤保障完全依赖美日澳等盟友。
![]()
2025年6月,英国国防部的一份内部电报被泄露。电报明确警告:单独行动风险极高,远东部署需要美日澳全方位配合。
希利的表态更像是政治姿态,而不是军事威胁,给美国人看的成分更大一些。
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需要用实际行动来维护。特朗普政府对盟友的要求向来很高,英国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忠诚"。
但这种表忠心的方式选错了对象,中国不是可以随便威胁的国家。
台湾"中研院"7月份的民调显示,岛内对"英美澳日共同协防台湾"的信心比去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对英国单独介入的信心只有14%。
连台湾民众都不相信英国的军事实力,希利的话还有多少可信度?
![]()
英国防长的这次表态是一次失败的政治表演,既没有威慑到对手,又在国内招致嘲讽。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跟踪报告认为,英国介入台海只会加剧地区紧张,难以实质改变台海力量对比。
英国《泰晤士报》7月的社论说得很直白:"外交舞台上的勇敢表态,是对经济困境最好的安慰剂。"
安慰剂终究只是安慰剂,当现实的压力袭来时,再多的豪言壮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中俄军演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展示的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合作。英国防长在澳大利亚放的狠话,更像是一出独角戏。
![]()
台海的未来,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希利最终会发现,21世纪的太平洋,已经不再是英国人可以随意驰骋的海域了。
参考资料: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8月1日电: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演习以"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为主题
英国《每日电讯报》2025年7月27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表示,如果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已做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准备
国际在线2025年7月28日综合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胁是"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纵容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