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这片经历过殖民统治又重归祖国怀抱的土地上,2018年5月的一场立法会公听会让一个名叫张倩盈的女大学生"一战成名"。作为香港专上学生联会主席,她在《国歌法》公听会上公然宣称"每次听到国歌就想吐",这番言论不仅引发当场激烈对峙,更成为香港社会近年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七年过去,这位曾经口出狂言的"学联女当家"如今身在何处?她的极端言论又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让我们回溯这段充满争议的人生轨迹。
![]()
一场蓄谋已久的挑衅
2018年5月5日,香港立法会就《国歌法》本地立法举行公听会,这场会议本应是各界理性讨论法律条文的平台,却因一位年轻女性的发言演变成一场政治风波。
当天下午,当轮到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简称"学联")主席张倩盈发言时,这位当时年仅二十出头的大学生语出惊人:"我每次听到国歌,我都想嘔(呕)!"
这句话如同一枚炸弹在会场引爆。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张倩盈发言时语气轻蔑,表情挑衅,完全不像是在进行理性讨论,而更像是在刻意制造冲突。她的言论立即遭到在场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政治及公共行政委员姚洁凝当场怒斥:"请你离开香港,不要搞乱香港!"
姚洁凝的回应掷地有声:"作为一个大学生,既然你一听国歌就会呕,既然你一听国歌就会默哀,我建议你尽快离开香港,不要再忍受这首国歌之余,也不要再用抗争的手段,搞乱香港!"这番话赢得了现场多数人的掌声支持。
事后调查显示,这场看似即兴的冲突实际上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泛民议员范国威在发言时故意缩短自己的发言时间,点名让"市民代表"张倩盈使用他剩余的发言时间。
当主持会议的政制事务委员会主席廖长江明确表示发言顺序和时间由主席决定时,范国威仍不依不饶,而张倩盈则不顾规则自行站起来发言。这种明显的配合行动暴露了两人早有预谋的意图——利用公听会平台传播极端观点,制造社会对立。
![]()
张倩盈的"港独"轨迹
张倩盈并非一夜之间成为争议人物。追溯她的政治活动轨迹,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激进路线。2016年11月,当时还是岭南大学学生的张倩盈就在"城市论坛"上公开鼓吹暴动,声称"'港独'从来都是一条路",并扬言要像旺角暴乱那样上街抗争。这种极端言论在当时就已引起关注,但并未阻止她在学生组织中的晋升。
2018年3月,张倩盈以9票的微弱优势当选香港专上学生联会主席。这个成立于1958年的组织历史上曾是港英政府培养亲英代理人的平台,香港回归后更成为境外势力渗透的重点目标。
张倩盈当选后立即接受采访,扬言将就《国歌法》进行抗争,包括"以身试法嘘国歌",甚至不惜负上刑责。这些言论预示了她后来在公听会上的挑衅行为。
![]()
张倩盈的政治立场与"自决派"接近,她曾公开表示这一派别更符合她的立场。值得注意的是,她不仅停留在言论层面,还积极参与实际行动。
在成为学联主席前,她就仿效"占中"行动,发起占领岭南大学的行动,在校内扎营四天,虽然最终未能引起广泛响应。这种将校园政治化的做法引发了教育界对香港高校学生组织被极端势力操控的担忧。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总会理事长卢文端曾痛心表示:"对于张倩盈的行为我实在感到很痛心,为什么现时仍然有大学生敌视自己的祖国?难道她不是人吗?"这番言论反映了主流社会对张倩盈这类激进学生领袖的困惑与愤怒。
![]()
从"学联女当家"到"过街老鼠"
公听会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全港范围内的舆论风暴。社交媒体上,#张倩盈滚出香港#成为热门话题,大量香港市民对其言论表示愤慨。有网友评论道:"身在中国,不思国家苦难,不尊重先辈,却向西方大国摇首摆尾,叫嚣表忠心!这放在抗日战争年代,妥妥的汉奸卖国贼。"
面对舆论压力,张倩盈选择了"龟缩潜水"——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她仍未就自己的言论公开道歉。这种态度进一步激怒了公众,香港媒体持续追踪报道,揭露她更多不当言行。有知情学生爆料,张倩盈不仅在政治立场上极端,私德也有问题,曾卷入三角恋丑闻,被指为"第三者"。
在法律层面,张倩盈的言论已经触及红线。随着2020年《国歌条例》在香港正式实施,侮辱国歌行为被明确定性为违法。虽然张倩盈的言论发生在立法前,但她的行为已被记录在案,成为日后可能面临法律追究的证据。
更严重的后果是,张倩盈的极端立场使她逐渐失去生存空间。随着香港社会由乱转治,国家安全法落地实施,"港独"势力土崩瓦解。曾经支持她的境外势力也因国际形势变化而收缩在香港的活动。
多方消息证实,张倩盈最终"犹如丧家之犬般潜逃海外",而当初在公听会上与她配合的范国威"也因为狂妄行为被捕"。
![]()
教育反思
张倩盈事件绝非个案,它折射出香港回归后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曾指出,部分学校对国歌、国旗教育重视不足,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国家认同。这种情况在张倩盈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她对国歌的厌恶不是审美层面的,而是政治立场的直接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张倩盈事件发生后,香港教育部门迅速采取行动,要求将国歌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规定学生必须学会唱国歌和了解升旗礼仪。一些学校在重大节日举行升旗仪式,甚至有企业组建了自己的升旗队。这些措施旨在从基础层面重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
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在公听会上强调,立法并非惩罚机制,不是要强迫市民爱国,而是期望市民不要流于偏激。这种理性态度与张倩盈的极端言论形成鲜明对比,也指明了香港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法治框架下,既保障言论自由,又维护国家尊严。
七年之后
七年时光流转,曾经嚣张宣称"听国歌想吐"的张倩盈已从公众视野中彻底消失。据可靠消息,她为逃避法律责任已外逃他国。这种结局颇具讽刺意味——一个口口声声要"为香港奋斗"的人,最终却连香港都不敢留。
与此同时,香港社会已翻开新的一页。《国歌法》《国安法》的实施有效遏制了"港独"势力的蔓延,社会秩序重回正轨。曾经被张倩盈之流把持的学生组织也进行了彻底改革,清除了极端分子。香港青少年在国家历史、文化方面的教育得到显著加强,国家认同感不断提升。
回望2018年那场公听会,姚洁凝对张倩盈的怒斥"请你离开香港"如今看来更像是一语成谶。香港不需要仇恨自己国家的人,正如国歌中所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张倩盈选择了背离这一精神的道路,最终只能被时代浪潮淘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