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企思智库,远征将军的思想家园
【哈马斯发不起工资了?40年来最严重财政危机内幕】
你能想象吗?一个能跟以色列打了一年多仗的武装组织,现在竟然连自己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没错,就是那个在加沙呼风唤雨了快四十年的哈马斯,现在真的是穷得叮当响。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一个能造火箭弹、挖地道、跟以色列硬碰硬的组织,怎么就突然缺钱缺到这个份上?
兵没钱发,只能招娃娃兵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现在哈马斯的军事部门已经发不起战士的工资了。以色列那边的前高级情报官员奥德·艾拉姆最近爆料说,哈马斯现在国库空得像被老鼠啃过的米袋子,只能招募十几岁的小男孩去干放哨、埋炸药这些危险活儿。
这让人怎么想?一个正经的武装组织,居然要靠童工来维持运转,这不是明摆着已经山穷水尽了吗?
更让人意外的是,哈马斯那些精巧的地道系统也没能重建起来。还记得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以色列军方在加沙北部发现的那些地下建筑吗?宽敞的瓷砖房间、防爆门、机械通风设备,还有满满当当的武器库,简直就像个地下豪宅。
可是现在呢?两个月前在空袭中丧命的哈马斯军事指挥官穆罕默德·辛瓦尔,生前只能躲在加沙南部一家医院地下9米深的破烂单间里。这前后对比,简直就是从五星级酒店跌到了地下室。
“哈马斯现在是真的只能勉强维持生存了。”艾拉姆这话说得很直白,没有重建隧道,也没钱给训练有素的战士发工资,这不就是在吃老本吗?
政府机构快要散摊子了
咱们再说说哈马斯的政府运作。从2007年开始统治加沙到现在,这个政府现在是真的撑不下去了。
当地的巴勒斯坦警察和几个加沙人透露,哈马斯政府既发不起警察工资,也发不起政府雇员的薪水,就连阵亡战士家属的抚恤金都停发了。你想想,连死了人的家属都照顾不了,这个政府还能有什么威信?
![]()
跟哈马斯关系不错的加沙分析人士易卜拉欣·马德洪说得很实在:“哈马斯对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战争毫无准备。” 现在只能采取紧缩措施,该砍的砍,该省的省,同时还得硬撑着维持垃圾收集、发电机燃料管理这些基本服务,不然老百姓更要造反了。
说白了,哈马斯现在就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外表还得装作一副“我还能管事”的样子,实际上内里早就千疮百孔了。
为了填补这个大窟窿,哈马斯只能指望当地社区自己想办法,靠所谓的“强大社会网络”来缓冲冲击。这不就是把责任推给老百姓吗?
靠扣援助物资过日子?这事儿有争议
现在咱们来聊聊最有争议的话题——哈马斯到底有没有私吞国际援助?
战争刚开始那会儿,哈马斯主要是靠对商业货物征税和扣押人道主义物资来维持运转。有个曾经在边境工作的加沙人说,哈马斯的便衣人员经常在拉法口岸和凯雷姆沙洛姆口岸清点货物,调查仓库和市场。
以色列和一些外国官员说,哈马斯通过这些手段搞到了数亿美元,甚至扣押15%的国际援助物资。有些分给自己人和支持者,剩下的拿去卖钱。这要是真的,那可真是发国难财啊。
不过呢,这事儿也有另一面。联合国、欧盟委员会还有那些主要的国际援助组织都说,没证据显示哈马斯系统性地偷援助物资,以色列政府也拿不出确凿证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副执行主任卡尔·斯考更是直接说,哈马斯系统性挪用援助“并非这场冲突的主要问题”。他们在21个月的战争中只发生了三次援助被抢劫事件,而且都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国际援助组织都说有严格程序追踪援助分发,没发现系统性挪用。可是一位埃及官员却说哈马斯确实偷了部分粮食援助,“他们正靠这个活着呢”。
这到底谁说的对?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了。
![]()
越穷越要面子,镇压手段越来越狠
现在哈马斯的日子不好过,脾气反倒越来越大了。压力越大,镇压手段就越狠,这好像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今年春天开始,跟哈马斯有关的武装力量发布了一些视频,内容让人看了心里发毛:蒙面枪手殴打那些被指控偷援助物资的人,甚至朝他们的腿开枪。这哪里是维持秩序,简直就是杀鸡儆猴。
对批评者的恐吓也在升级。31岁的穆瓦菲克·克杜尔就因为公开反对哈马斯,被数十名武装人员抢劫殴打。你想想,一个敢说真话的普通人,就这样被群殴了,这得给其他人多大的心理阴影?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外强中干的表现。越是虚弱的时候,越要表现得凶狠,好让别人不敢轻举妄动。可是这样下去,只会让民心更加背离。
民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最要命的是,哈马斯的声望正在持续下滑。
40岁的哈马斯政府雇员拉米(这是化名)说得很直白:现在加沙街头的愤怒已经取代了冲突初期的乐观。当初大家以为“即将解放巴勒斯坦或取得重大胜利”,现在看来完全是一厢情愿。
拉米这话说得很重:“以色列的行为无疑是犯罪,但哈马斯的误判及对战争后果的不负责,也是这场灾难的重要原因。”
你听听,这可是哈马斯自己人说的话。连内部人员都开始质疑领导层的决策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民心真的散了。
老百姓刚开始还能忍,觉得是为了大义,为了解放。可是打了这么久,别说解放了,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谁还有耐心?
![]()
谈判桌上的最后一搏
现在哈马斯和以色列正在就60天停火协议进行谈判。以色列那边想继续施压,而哈马斯呢,急着要重新开放加沙边境、增加人道主义援助。
熟悉谈判的官员说,哈马斯之所以这么急,部分原因是想缓解粮食短缺引发的公众不满,同时恢复现金流。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谈判来救命。
一位西方官员说得很直接:“哈马斯力推恢复旧体制,原因之一是他们在所有仓库都派人驻守。”有了加沙政府雇员的存在,哈马斯就能继续监管市场、征税或扣押物资。
这不就是想重操旧业吗?毕竟,对哈马斯来说,控制物资流动就等于控制了生命线。
说到底,这事儿让人怎么看?
写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一个曾经能跟以色列硬碰硬的武装组织,现在沦落到连工资都发不起的地步,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是说明战争的代价太沉重,任何组织都承受不起?还是说明哈马斯当初的决策就有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后果?
更让人深思的是,在这场危机中,真正受苦的还是普通的加沙民众。政治领袖们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老百姓却要面对没有工资、没有援助、没有希望的现实。
拉米那句话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哈马斯的误判及对战争后果的不负责,也是这场灾难的重要原因。” 这话虽然很重,但恐怕也是很多加沙人的心声。
你觉得呢?在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冲突中,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那些做决策的人,又是否真的考虑过普通民众的感受?
【来源:装扮装装装饰k】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