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乌龙茶的璀璨星河中,凤凰单丛以其“一树一香”的万千芳华,成就了自然花香最清高、香型最多样的传奇,稳坐“茶中香水”的宝座。
而当“鸭屎香”凭借奇特名号风靡大江南北时,可曾有人记得,在凤凰山云雾缭绕、人迹罕至的高处,还藏匿着真正的凤凰单丛鼻祖——红茵。
![]()
这野性难驯的古茶树“喜阳光而怕潮湿,喜云雾而怕阴雨”,因而在凤凰山脉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云雾带零星生长,属典型的紫芽茶类型。
因茶树嫩梢芽叶泛着独特的紫红光泽,看上去宛如披覆着一层华贵的红毯,故而得名“红茵”(“茵”在潮汕话中寓意为“毯子”)。
![]()
相传南宋末代皇帝赵昺逃难至凤凰山时感到口渴,山民献上用形似鸟嘴的红茵茶叶烹制的茶汤,其饮后止渴生津龙心大悦,“宋种”之名由此流传。
但严格来说,当时被称为“宋种”的茶更可能是红茵茶树的栽培后代——鸟嘴茶(即后来的凤凰水仙)所制,红茵则是当之无愧的凤凰单丛始祖。
![]()
红茵令人称奇的除了显赫出身,更在于其长期被潮汕人民视为“解毒消积”的佳饮,尤其是沿海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家中常备的茶饮就是野生红茵茶。
这主要是因为沿海渔民多以高蛋白的鱼肉、海鲜为食,长此以往可能会在体内产生“肉毒”,野生红茵茶能够有效帮助他们解肉毒。
![]()
而今,潮汕独具特色美食的生腌海鲜,吃多了易积寒湿、生“毒”滞气,喝老红茵茶解“肉毒”、化积滞的习俗,仍在潮汕地区口口相传。
那么,作为凤凰单丛无可争议的始祖,红茵茶的“过人之处”究竟在哪里?今天,小懂就结合相关科学研究,为大家揭开野生红茵茶的自然密码~

野生红茵茶的生化品质?
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曾以纯野生红茵茶、红蒂、锯朵仔、大乌叶为样品,对比测试了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
结果如下图所示,纯野生红茵茶除了可溶性糖、灰分含量垫底,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水浸出物、花色素苷含量均优于其余三类凤凰单丛茶。
![]()
尤其是野生红茵作为紫芽茶的主要生化基础——花色素苷,其为花青素与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抗氧化合物,含量高达120.32nmol/mg。
此外,抗氧化能力出色的茶多酚在红茵茶中的含量高达356.84mg/g,比垫底的红蒂茶高出145.6mg/g左右,锯朵仔、大乌叶的茶多酚含量也较低。
![]()
上述研究进一步测试了相同质量凤凰单丛茶汤的总抗氧化能力及抗菌活性,结果显示红茵茶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最优。
抗菌活性呈现的结果也如出一辙,四种凤凰单丛茶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从大到小次序均为:红茵>红蒂>锯朵仔>大乌叶。
![]()
茶汤对活性氧基团的抑制率(自由基等)、及抑菌圈直径的大小与抗氧化、抗菌活性呈正相关,这足以表明野生红茵茶的抗氧化、抗菌活性均更优异。
总之,野生红茵茶的高水浸出物含量是其耐冲泡的物质基础,而含量丰富的茶多酚、花色素苷则提升了红茵茶的抗氧化、抗菌作用,不失为伏天养生佳饮。
![]()
一般新采制的野生红茵茶由于茶多酚、咖啡碱、花色素甘(花青素)等含量高,在冲泡时最好要控制投茶量,避免泡出来的茶汤过于苦涩!
在此,小懂咨询业内人士了解到野生红茵茶的最佳茶水比为1:100左右,而选用的泡茶水以矿泉水冲泡为佳。
![]()
这样能让花青素等物质在矿泉水中持续产生氧化反应,使茶汤由最初的浅黄色逐渐变为迷人的“粉汤”,入口甜润、汤质饱满。
细品茶汤中带有山野气韵,饮后迅速回甘生津,余韵绵长;耐泡度也不在话下,持续泡8道以上仍不失其味~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野生红茵茶的生化品质》,朱慧、李云、陈树思、周春娟、陈丹生、吴清韩、马瑞君(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广东州 521041)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茶知识
2、

与茶友谈茶、喝茶
群内不定时发红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