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部分细节经过文学化处理,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你们闻到了吗?这味道..."村长老刘站在李家院门口,深深吸了一口气。
"太香了,从来没闻过这么奇怪的香味。"邻居张婶紧跟着说。
"肯定是从院子里传出来的,昨天台风过后就开始有了。"
越来越多的村民聚拢过来,所有人都在议论着这股突如其来的异香。
台风"海葵"刚刚过境,整个村子还在清理积水,但没有人关心那些,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股神秘的香味牢牢吸引住了。
李明夫妇对视一眼,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01
李家祖宅坐落在广州市郊一个叫做青龙村的地方,这座三进院落的古建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即便经历岁月洗礼,依然透着昔日的威严。
"明仔,你真的要买回祖宅?"电话那头,李明的父亲李老爷子声音有些颤抖。
"爸,我想好了。"
李明坐在广州珠江边的豪宅里,透过落地窗望着远方,"我们在广州打拼了三十年,该回去看看了。"
李明今年四十八岁,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
当年十八岁时,他跟着父亲离开青龙村到广州闯荡。
从摆地摊做小买卖开始,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身家过亿。
妻子王雅比他小五岁,是他创业路上的伙伴,也是公司的副总裁。
两人膝下无子,这些年来事业有成,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那房子已经空了快二十年了,现在的主人是村里的老财主刘德华,你确定他肯卖?"李老爷子担心地问。
"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李明语气坚定。
其实,李家祖宅的故事要从李明的曾祖父说起。
李家曾是青龙村的大户,拥有良田数百亩,祖宅更是村里最气派的建筑。
曾祖父李德昌是个有远见的人,除了经营农田,还做些小生意,在当地颇有声望。
但到了李明祖父那一代,时局动荡,家道中落。
再加上父亲年轻时好赌,几乎败光了家产,不得不将祖宅卖给了刘家。
李明的父亲年轻时就立志要赎回祖宅,但一生都没能如愿。
这个心愿,现在要由李明来完成。
两个月前,李明专程回到青龙村踩点。
村子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但已经破败了许多。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祖宅虽然有人照料,但也显得萧条。
"李明?真的是你?"
村里的老人们认出了他,"你发达了啊,开着这么好的车回来。"
"各位叔叔伯伯,我想把祖宅买回来。"李明开门见山。
"买回来?刘德华那个老狐狸会卖吗?"
"试试看。"
消息很快传到了刘德华耳朵里。
这个六十多岁的胖老头当年花十万块钱买下李家祖宅,这些年来一直当作出租屋,每年能收几万块租金。
"李明要买回祖宅?"刘德华眯着眼睛,"他有多少钱?"
"听说身家过亿。"
刘德华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李家的房子确实不错,是清朝中期的建筑,保存完好,如果卖给有钱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两天后,李明带着王雅来到了青龙村。
"这就是你要花大价钱买的房子?"王雅站在祖宅门前,看着眼前这座虽然保存完好,但明显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眉头紧皱。
祖宅分为三进:前院是客厅和会客的地方,中院是起居室,后院是卧室和厨房。
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在当地算是相当气派的宅院。
"想当年,你们李家可是村里的首富。"
刘德华笑眯眯地迎了出来,"这房子可是正宗的清朝建筑,有文物价值的。"
"刘叔,您开个价吧。"李明直接说道。
"这个价格嘛..."刘德华故意拖长声音,"少于三千万免谈。"
"三千万?"王雅差点跳起来,"你怎么不去抢?"
刘德华不慌不忙:"你们可以到处打听打听,像这样保存完好的清朝建筑,现在市面上要多少钱。
而且这可是你们李家的祖宅,有历史意义。"
王雅气得说不出话来。她觉得刘德华这是趁火打劫,明摆着欺负他们有钱。
"雅雅,别激动。"李明拉住妻子,转向刘德华,"行,三千万就三千万。"
"什么?"王雅瞪大眼睛看着丈夫,"你疯了吗?"
"我没疯。"李明淡淡地说,"这房子值这个价。"
刘德华也有些意外,他本来以为李明会还价,没想到对方真的愿意出这个价钱。
"李总爽快!"刘德华高兴得合不拢嘴,"那我们什么时候办手续?"
"现在就可以。"
村里人听说这个消息,都炸开了锅。
"李明疯了吧?三千万买这破房子?"
"有钱没地方花了这是。"
"刘德华这下发财了,这房子他当年就花了十万块钱买的。"
"三千万啊,我们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但也有老人摇头:"李家的房子,本来就该回到李家人手里,李明这孩子有出息,知道认祖归宗。"
签约那天,整个村子的人都来看热闹,公证员从县城赶来,办理过户手续。
李明拿出银行卡,当场转账三千万。
"明仔,你这..."刘德华接过钱,手都在抖,三千万,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数字。
"刘叔,这房子本来就是我们李家的,现在只是物归原主。"李明淡淡地说。
王雅在一边气得说不出话来。她觉得丈夫完全是在用钱打水漂。
三千万,就算在广州也能买套不错的房子了,在这个破村子里买个破房子,简直是疯了。
当天晚上,夫妻俩住在村里唯一的旅馆。
"李明,你老实告诉我,你买这房子到底想干什么?"王雅坐在床边,语气严肃。
"我想回来住。"李明说,"广州的生活太快了,我想找个地方静静。"
"静静?三千万买个地方静静?你脑子被门夹了?"
"雅雅,你不懂。"李明看着窗外的月亮,"这是我们的根。"
"根?什么根?我只看到你把我们辛苦赚的钱往水里扔!"
"这房子里有我们家族的记忆,有我童年的回忆。
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根没了就真的没了。"
王雅瞪着他:"你说得轻松,三千万不是小数目,我们公司现在资金紧张,你却在这里挥霍。"
"公司的事我会想办法。"李明态度坚决,"但这房子我必须买回来。"
夫妻俩第一次为了这件事大吵了一架。
王雅甚至威胁要离婚,但李明态度坚决,绝不后悔。
"你要买就买吧,但别指望我跟你一起住在这破地方。"王雅气呼呼地说。
02
拿到房契后,李明立即开始了对祖宅的修缮工作。
他从广州请来了专业的古建筑修复团队,要求按照原样修复,不能改变一丝一毫的结构。
"李总,这房子的结构很特殊。"
工程师老张指着房梁说,"用的都是上等的木材,工艺也很精湛。能保存到现在,确实不容易。"
"尽量恢复原貌。"李明说,"该花的钱不要省。"
修缮工作比预想的复杂,古建筑修复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工艺,很多东西都要定制。
光是屋顶的瓦片,就花了两个月时间才全部更换完成。
"李总,这房子的地基很奇特。"
老张指着院子中央的一片空地说,"按理说这么大的院子,中间应该有水井或者花园,但这里什么都没有。"
李明走过去看了看,那片空地大约有二十平方米,地面比周围略微凹陷,土质也有些不同,呈现出一种深褐色。
"可能是以前填平的池塘。"李明随口说道。
"不像。"老张摇头,"这土很松软,而且..."他停顿了一下,"有股奇怪的味道。"
王雅走过来闻了闻:"什么味道?我怎么没闻到?"
"很淡很淡的味道,说不出是什么。"老张说。
李明也凑过去闻了闻,确实有一股若有若无的味道,但很快就消散了。
修缮工作进行了三个月,期间,村里的老人们经常过来看热闹。
"李家这房子啊,以前可是有说法的。"七十多岁的村民老陈神神秘秘地对李明说。
"什么说法?"李明问。
"你爷爷的爷爷,据说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老陈压低声音,"村里人都说他藏了宝贝在这房子里。"
"宝贝?什么宝贝?"
"这谁知道呢?反正李家当年败落得太快了,很多人都觉得不正常。
按理说,家大业大的李家,不应该这么快就衰落的。"
李明笑了笑,没当回事,这种传说每个古老的村子都有,大多是后人的臆想。
但王雅却开始有了些想法。
"你说,会不会真的有什么东西?"她晚上悄悄对李明说。
"你也信这些?"
李明摇头,"如果真有宝贝,我曾祖父当年为什么不拿出来救急?"
"也许他来不及?或者忘记了?"
"别胡思乱想了。"
修缮完成后,李明和王雅正式搬进了祖宅。
村里人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
起初大家都觉得他们是有钱人的怪癖,但看到李明夫妇确实是诚心要在村里住下,而且为村里修路、捐款办学,态度渐渐友善起来。
"李总,您这是要在我们村扎根啊。"村长老刘笑着说。
"这里本来就是我的家。"李明说。
李明还聘请了几个村民做保洁和维护工作,每个月给他们发工资,这让村民们对他更加认可。
"李总人不错,有钱但不摆架子。"
"是啊,还给我们提供工作机会。"
王雅虽然嘴上还在抱怨那三千万花得不值,但慢慢也适应了乡村生活。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里的生活确实很宁静。
她开始在院子里种花养草,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但她始终对院子中央那片空地很好奇。
"为什么不在那里种点什么?"她问李明。
"不知道,总觉得不合适。"李明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动那块地。
每次走过那片空地,他都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那里埋藏着什么秘密。
时间就这样过了半年,李明夫妇已经完全融入了村里的生活。
李明把公司的一些业务转移到网上办公,只有重要事务才回广州处理。
王雅则开始研究农业,打算在村里搞一些生态农业项目。
"这里的山清水秀,搞有机农业应该不错。"她对李明说。
"你的想法很好。"李明支持她,"我们可以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但就在他们计划着美好未来的时候,台风来了。
03
九月的广东,正是台风多发的季节。
气象台发布消息,今年第12号台风"海葵"将在两天后登陆珠江口,青龙村正好在路径上。
"这个台风很厉害,我们要做好准备。"村长老刘挨家挨户通知。
李明和王雅开始准备应对台风。
他们检查了门窗,储备了食物和水,还买了应急发电机。
"这房子两百多年了,应该经历过无数次台风吧。"王雅有些担心。
"放心,这房子的结构很牢固。"李明安慰她。
村里的老人们也来提醒:"李总,台风来了要小心,这房子虽然结实,但毕竟年代久远。"
"谢谢大家关心。"李明很感动。
台风"海葵"比预期来得更猛烈。
9月15日下午,天空开始变色,乌云密布。风越来越大,树木开始摇摆。
到了晚上八点,狂风开始肆虐。
树木被连根拔起,屋顶的瓦片被掀翻,雨水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李明和王雅躲在房间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心里忐忑不安。
"轰隆!"一声巨响,似乎有什么东西倒塌了。
"应该是后院的那棵老槐树。"李明说。
"这房子不会有事吧?"王雅担心地问。
"不会的,这房子很结实。"
但随着台风的加强,整个房子都在摇晃,雨水从窗缝渗进来,地面很快就湿了一片。
"停电了。"王雅说。
李明赶紧启动发电机,房间里重新有了光明。
风雨持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台风终于过境。
李明和王雅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间,查看损失情况。
前院的屋顶掉了几片瓦,但主体结构完好。
后院的那棵百年老槐树确实倒了,横在院子里。
"还好,损失不算大。"王雅松了口气。
"这房子确实结实。"李明感慨。
但当他们走到院子中央那片空地时,都愣住了。
那里积了很多水,水位很深,几乎要没过脚踝。
但奇怪的是,院子其他地方的积水都不深,只有这一块特别深。
"这里怎么会积这么多水?"王雅奇怪地问。
李明也觉得奇怪,按理说这里地势略低,积水是正常的,但这水位也太深了。
"可能是地下有暗沟。"李明猜测。
他们找来水桶和瓢,开始往外舀水。
舀了一上午,水位才慢慢下降,但就在这时,一股奇异的味道开始在院子里弥漫。
"你闻到了吗?"王雅停下手中的动作。
"什么?"李明也闻到了,"这是什么味道?"
味道很特别,不像任何一种花草或者食物的味道,但却让人觉得很舒服,有种说不出的清雅。
"是从地下冒出来的。"王雅蹲下身仔细闻了闻。
随着积水的减少,味道越来越浓。
到了下午,整个院子都被这股味道笼罩了。
更奇怪的是,这味道似乎还在向外扩散。
傍晚时分,村长老刘带着几个村民过来查看台风损失。
"李总,你们家怎么这么...特别?"老刘一进院子就觉得不对劲。
"我们也不知道,台风过后就开始有这味道了。"李明如实说。
"太奇怪了,这味道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来没闻过。"
很快,消息传遍了全村,村民们纷纷赶来看热闹。
"这味道真的很特别啊。"
"像花香,又不完全是。"
"会不会是什么药材?"
有人提议挖开看看,但李明犹豫了。
"这是我们家的祖宅,不能随便挖。"他说。
但王雅的想法不同。
那天晚上,她对李明说:"你说,会不会真的像村里老人说的那样,下面埋着什么东西?"
"不可能。"李明摇头。
"那这味道怎么解释?台风过后突然出现,而且越来越浓。"
李明也想不出合理的解释。
第二天一早,味道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浓了,整个村子都能闻到这股奇特的味道。
村民们又聚集在李家院子里。
"李总,这事太奇怪了,要不还是挖开看看吧。"村长老刘建议。
"对啊,万一下面真有什么呢?"其他村民也跟着起哄。
李明还在犹豫,但王雅已经下定决心。
"挖吧。"她对李明说,"我也想知道下面到底有什么。"
味道越来越浓,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这股神秘的气息中。
李明终于同意了挖掘。
他从工具房里拿出铁锹,在众人的围观下,走向院子中央那片散发着奇异味道的土地。
"这里的土确实很松。"李明试探性地挖了几锹,土很容易就被翻起来。
随着挖掘的深入,味道变得更加浓郁,围观的村民们都被这股神秘的味道深深吸引。
"快看!"王雅突然指着挖开的土坑,"那是什么?"
在深约一米的地下,隐约可以看到一个暗褐色的轮廓,像是某种容器的边缘。
李明小心翼翼地继续挖掘,很快,一个古朴的陶罐露出了大半个身子。
"真的有东西!"村民们兴奋地议论着。
李明将整个陶罐完全挖出来,这个陶罐上刻着精美的花纹,看起来年代久远,价值不菲。
但这还不是全部。
当李明准备打开陶罐查看里面的内容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王雅瞪大的双眼中满是不敢置信,她的手颤抖得连铁锹都握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