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乡村小学,借助自制动画短片,讲解酱油的悠久历史及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区别;走进社区,讲解酱油古法酿造工艺、选购技巧……近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代酱人”实践团赴湖北孝感应城市开展了一系列以酱油与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实践团深入乡村小学、社区服务中心,通过趣味课堂、互动实验、线上直播等形式,向儿童和居民普及调味品知识。
![]()
课堂互动 张贝婷 摄
在应城市陈河镇中心小学,实践团携手三峡大学“泽润未来”支教团,开设了以酱油知识科普、普通话推广为主题的宣讲课堂。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们拿出不同品牌的酱油,指导孩子们了解标签信息。
“大家看,这瓶酱油的配料表里只有水、大豆、小麦和食盐,而另一瓶却多了焦糖色和防腐剂。那么,大家更愿意选择哪一个呢?”实践团成员刘佳欢询问道。孩子们齐声回答:“配料少的那瓶!”
“配料相对简单的酱油,其风味可能更接近用传统酿造工艺酿造出来的酱油。但需要明确的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焦糖色和防腐剂,在限定范围内科学使用,其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刘佳欢随即解释道。
“不是配料少就一定更优,选购时要读懂配料信息,再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做明智的消费者。”刘佳欢还通过互动问答、实物教学等形式,向孩子们讲解了如何辨别“三无”食品、识别食品保质期以及合理选择酱油。
“此类活动既实用又有趣,我期待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开展,惠及更多师生。”陈河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利明表示。
在新河社区、刘杨社区,实践团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了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精心设计宣讲内容,助力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活动结合当地特色与现代化传播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覆盖,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在新河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课堂上,刘佳欢结合当地老字号黄滩酱油“春曲、夏酱、秋油”的古法酿造工艺,解读了酱油酿造的原理;课堂下,居民拿起科普宣传扇细细端详,知识传播变得更“接地气”。“以前买酱油只看牌子,现在学会了看配料表,这些知识太实用了!”社区居民李阿姨说道。
来到刘杨社区,实践团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支教团,针对社区儿童开展了科普活动。刘佳欢对各品种酱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比了广式生抽、老抽与北方酱油在色泽、咸度和用途上的不同特色,让孩子们能直观了解平日里各类酱油的品质差异与正确的选购方法。活动同步开启线上直播,进一步扩大了科普覆盖面。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7月31日4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