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也成为了国际美食汇聚地,香港涵盖粤菜、川菜、潮州菜等中国传统风味,以及日式、东南亚、欧美等全球特色料理,一度有“美食天堂”之称。
![]()
而“美食天堂”这一美誉源于香港多元融合的饮食文化与高品质的餐饮服务,香港餐饮业包括茶餐厅、大排档、米其林餐厅等多样餐饮形态,也一度是内地餐饮业学习的标杆和样板。
![]()
然而,随着香港旅游业以及其他行业的衰落,餐饮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2024年底的数据统计显示:香港持牌食肆达1.72万间,较2018年增15%,但总收益反比2018年低10%(约30亿港元),行业陷入“僧多粥少”竞争。同时,工资及食材成本持续上升,叠加租金回落缓慢,中小商户利润率受压。
![]()
随着“港人北上”越来越成为香港市民消费的潮流,香港北上人次激增,2025年单日高峰超30万人次港人出境,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港人北上已成常态,尤其是距离深圳较近的新界北区(元朗、上水)成“重灾区”。
![]()
和香港消费相比,深圳餐饮性价比优势显著,同品质消费成本约为香港1/3,导致中价餐饮(人均150-300港元)客源流失最严重。
![]()
以往熙熙攘攘的边境商圈出现萧条街景,上水药妆店生意仅恢复至疫情前20%,元朗餐厅称通关后生意反比口罩期间差。
香港传统的旅游核心区消费严重依赖旅客,尤其是铜锣湾、尖沙咀等高租金区域需靠游客支撑,但内地客消费模式转向“深度游”,扫货需求锐减,对餐饮的需求自然也就受到直接影响。
![]()
2024 年的数据也显示:港人北上消费总额达 557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200 亿元,其中餐饮占比超 90%。2025 年五一假期,港人北上消费笔数和金额同比翻倍,新茶饮、火锅、潮玩成热门品类。
高端餐饮首当其冲,复活节假期晚间生意额减少四成,因高消费力群体更倾向到深圳体验性价比更高的餐饮。
![]()
除此之外,香港餐饮业尤其是中小餐饮的服务态度,也一直被内地游客甚至是本地市民诟病,诸如消费现时,说普通话点单被歧视也屡屡发生,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不再选择去香港消费。
![]()
香港立法会议员张宇人预计,结业潮延续至2026年,目前仅20-30%食肆盈利,诚然,高昂的运营成本,消费价格高,服务态度不好,“港人北上”的冲击,似乎成为香港餐饮无解的问题,很明显,香港餐饮业正经历 “冰火两重天”:传统模式加速淘汰。
![]()
香港的餐饮行业必须告别“高租金-高定价”旧模式,转向精益运营与场景创新,而后来的创新者,唯有通过 “内地经验本土化” 实现突围,能平衡性价比、体验感与成本控制的餐饮企业,才能在洗牌中占据先机。(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