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伙对下面这个图并不陌生,如下图:
是不是很面熟?每个框架开关上都有这个图,虽不说完全一致,但也大差不差。
这个图就是开关的三段式电流保护曲线,也叫LSI曲线,L是long的缩写,S是short的缩写,I是instantaneous的缩写,分别称为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短路瞬时,这在上图中一目了然。
若在高中时候,或许对这个曲线会有更加深刻的解读,整个看起来就是几个函数图像的组合,且都是基本函数。
长延时部分为t=K/I²,具有反时限特性,电流越大,时间就越短。短延时部分为t2=λI2,瞬时部分为t3=λI3。这几个函数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上面的图像。
根据Q=I²Rt,可得Q/R=I²t,因在过载和短路故障的时间较短,在这段时间内发热量Q与负载电阻R变化不大,故Q/R可取常数K,即K=I²t,则t=K/I²,可见,在真正意义上是时间t与电流平方的对应关系。
再看最上面这张图,横坐标是电流I,纵坐标为时间t,它是一个电流与时间的对应关系,被称为断路器的安秒特性曲线,但真正表述横坐标的是电流倍数,即实际电流I与额定电流In的倍数。
那么,断路器的三段式电流保护是如何解读与应用的哪?且听下说…
长延时L的动作电流值可调范围是0.4~1倍In,可整定反时限动作时间是3~144s。短延时S的动作电流值可调范围是1~10倍In,可整定反时限动作时间是0.1~0.8s。瞬时I的动作电流值可调范围是1.5~15倍In。短路瞬时动作时间就是短路保护脱扣时间,一般取0,但还会有断路器的固有脱扣时间,通常小于30ms。
以上就是断路器的三段式电流保护,可见,不管是哪一段保护,都躲不过短路电流峰值Ipk,因为,短路峰值电流在10ms时来到最大,是交流分量与直流分量的叠加。
三段式电流保护,就是为了满足上下级的配合关系,满足选择性的要求,若母线发生短路,则由进行开关执行保护,若在下一级断路器发生短路,则应由下级断路器执行保护,进线开关就不应该动作,所以才要从电流和时间上加以限制。
本篇就说这么一些,相信通过本篇会对断路器三段式保护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解读,在实际应用当中也能够轻松驾驭,关键还是在选型与应用,让保护搭配起来,更有针对性。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的文章、视频、图片等均转自相关媒体或网络,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加入箱变/成套电气学习交流群,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进群
(若二维码失效,请添加微信:3120448392 拉进群)
看完了,请转发到朋友圈,分享是美德!
电气知识课堂
ID:gh_3962e54db974
送给朋友看看!喜欢的,请点
点右下角,以示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