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进入暑期,各地公共图书馆迎来亲子阅读客流高峰,许多场馆提前准备,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亲子阅读活动。根据暑期读者流量和阅读需求,今年制定或采取了哪些措施?亲子阅读服务如何进一步创新和拓展阅读场景,更好地满足亲子家庭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从功能供给向场景赋能的转型?如何为不同亲子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情感支持与服务?
关键词:全景体验 科技赋能 情感共鸣 文明阅读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 李念祖:
为了更好地满足亲子家庭多样化的需求,创新和拓展亲子阅读服务场景,作为首都图书馆“一馆三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图书馆今年暑期推出了“踏浪书海 阅夏乘凉”系列活动,以“讲、学、艺、游、展”构建多元阅读场景,呈现超200场“阅+X”的阅读体验。
针对亲子阅读,北京城市图书馆通过“空间延伸+形式创新”的方式,打造覆盖馆内外、文化与科技、静态与动态融合的多元场景,让阅读从书本阅读走向全景体验,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情感共鸣的情绪价值赋能。馆内童书分享、趣味讲座精彩不断,馆外“阅读北京·童行中轴”行读体验、“燕都访碑”实地探访碑刻、12条红色线路探寻北京红色记忆,让家长与孩子在可触摸、可参与的动态体验中读懂北京中轴线,见证北京历史、重温红色故事。还有“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纪念展通过VR技术重现长征历史,“京城博谈·科学新视界”带来生物科技、3D打印、北斗系统等主题科普公开课,以科技赋能阅读,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增加亲子家庭的情感交流。
阅读场景多元化是情绪价值的载体,情绪价值是阅读服务的灵魂。两馆推出的暑期亲子阅读服务,让阅读成为可游、可玩、可感、可创的生活体验,实现知识传递与情感共鸣同步。孩子在有趣中爱上阅读,家长在陪伴中理解孩子。
首都图书馆还推出了“京剧体验营”和“太空探秘夏令营”主题研学活动,让国粹与航天知识触手可及。古籍文献馆推出仿古印刷体验、VR造纸体验、古籍修复技艺展示和古籍修复课程,深化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情感与文化认同的双重赋能。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 谢贝妮:
暑假以来,浙江图书馆日均进馆人数破万,馆内各借阅空间基本座无虚席,较假期前入馆人数至少增长一倍。为了让更多市民在图书馆享受优质公共服务,浙江图书馆启动“晨鸟计划”,在各馆区有限空间内多次增加阅览座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为了满足暑期亲子阅读的多样化需求,浙江图书馆面向6岁至18岁的青少年推出暑期夏令营活动,围绕阅读、科普、传统文化、非遗体验主题推出公益课程,助力青少年暑期“充电”,激发阅读兴趣。之江馆区“有趣的甲骨文”“仰望苏东坡”等沉浸式数字展览,以数字技术重构文化叙事,为亲子家庭提供轻松触达的阅读体验。
为了引导青少年重视经典阅读,浙江图书馆推出“中华经典通识”系列讲座,并开启“重读经典”系列阅读沙龙活动,鼓励亲子家庭来馆共读经典文学作品,营造重温经典的家庭阅读氛围;推出“智慧父母”夜学堂,帮助家长破解暑期亲子的沟通难题,从问题归属到冲突解决,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为了拓展亲子阅读的服务场景,暑假期间,浙江图书馆联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重点开展“文脉寻踪 走读浙江”系列活动,结合暑期“旅游热”为青少年打造更多元的阅读场景。各馆从特色馆藏出发,设计走读路线,带着青少年探寻浙籍名人、浙学书院、浙传典籍背后的历史。
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主任 林 琳:
暑期以来,上海图书馆东馆少儿借阅区总接待逾6万人次,图书借还5.8万人次,流通图书36.4万册次。今年暑假,我馆少儿阅读服务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参与其中。
为满足暑期青少年读者及家长的阅读需求,我们提前两个月启动相关准备工作。一是提前进行图书储备,6月至7月分批补配近8000册热门图书、绘本;二是自6月1日起延长少儿借阅区的开放时长,由原来的每周42小时延长至54小时;三是对借阅环境安全进行排摸,协同安保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四是提前进行志愿者招募及培训,加强文明阅读巡视,确保借阅流程顺畅、活动秩序井然。
我们认为,图书馆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服务,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文献资源建设、现场管理和活动策划等方面,我们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首先,充分体现图书馆专业性和独特性。我们在少儿阅读服务上围绕“认识图书馆、爱上阅读”这一主题,在文献挑选、馆藏建设、活动策划上充分考虑小读者阅读倾向,将亲子阅读、自我学习与图书馆核心能力紧密结合,确保为亲子家庭提供权威、可靠的信息来源,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其次,创新、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东馆少儿借阅区除了提供传统纸本书刊借阅外,还提供1500套点读设备外借,并配备大量西文书尤其是小语种图书;开设“四点半课堂”“立体书展阅”等活动,邀请亲子家庭沉浸式体验数字阅读。为了满足无法到馆的亲子家庭的阅读需求,我们还开通了上海“享借”网上借书的青少年频道。
最后,想方设法培养少年儿童文明素养。我们注重通过各类富有童趣的文明阅读标识导引,提醒亲子家庭在馆内注意阅读秩序;开设“图书馆第一课”活动,为孩子们讲授图书馆文明礼仪;拍摄视频进行文明素养宣讲,多管齐下共同营造美好的阅读环境。
统 稿:本报记者 丁贵梓
参与采写:黄艺芹 本报记者 裴秋菊 周传人
2025年7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业界微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