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三菱汽车一纸公告宣布终止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合资业务,清空最后一块中国生产版图。 从整车到发动机,这个曾为长城、比亚迪、吉利“输血心脏”的日系巨头,40年征程就此归零。
![]()
发动机霸主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车企,连一台像样的发动机都造不出。 跨国车企技术封锁下,只有深陷财务危机的三菱伸出了手。 1997年,沈阳航天三菱合资成立,次年哈尔滨东安三菱落地。 这两家“发动机工厂”迅速成为国产车的“心脏供应商”巅峰时占据国产车30%的份额,比亚迪F3、长城赛弗、奇瑞风云等初代神车,掀开机盖清一色是三菱的4G6系列发动机。
“逆向研发三菱发动机,是当时自主品牌的必修课。”一位车企老工程师回忆。沈阳航天三菱的流水线曾24小时运转,累计生产超过120万台发动机,养活了大半个国产车圈。
越野车领域更是三菱的天下。 第二代帕杰罗V33凭借强悍四驱性能,成为矿山、边防部队的公务车标配。 1996年,湖南长丰猎豹引进帕杰罗技术国产化,让“山猫”开进了寻常百姓家。 2003年,三菱在华销量突破14万辆,力压本田登顶日系冠军。
![]()
整车业务的昙花一现
发动机的成功让三菱决心“下场造车”。 2012年,广汽三菱合资公司成立,欧蓝德、劲炫等SUV迅速走红。 2018年,广汽三菱销量冲上14.4万辆巅峰,长沙工厂超4000名员工日夜赶工,欧蓝德单车型年销破10万辆,占品牌总销量七成。
郑州车主老张的2017款欧蓝德至今跑了18万公里:“空间大、四驱强,跑烂路从没掉链子。 ”东南三菱翼神车主李女士更怀念它的操控感:“当年开它上街,年轻人没有不回头看的。 ”
崩塌来得猝不及防
转折点在2019年悄然降临。 广汽三菱销量断崖式下跌:2020年7.5万辆、2022年仅剩3.36万辆。长沙工厂产能利用率暴跌至16%,车间空旷得能听见回声。
![]()
致命问题浮出水面:六年没换代,电动化躺平。 主力车型欧蓝德自2012年国产后,内饰和动力总成几乎未变。 2022年推出的纯电车阿图柯,实则是广汽埃安V的换标车,售价贵5万元,上市即滞销。
联盟内耗让情况雪上加霜。 雷诺-日产-三菱的股权纠纷导致新车研发停滞,中国团队申请引进新车型需经日本总部层层审批。 一位前员工透露:“2019年就规划插混欧蓝德,日产怕影响奇骏销量直接否决。 ”
溃败早有伏笔
质量问题早已埋雷。 2000年帕杰罗因刹车油管缺陷导致多起事故,被迫召回7.2万辆,公务车市场口碑崩塌。 2016年,三菱又被曝油耗数据造假,全球召回200万辆,品牌信誉破产。
![]()
中国车企集体“断奶”。 奇瑞鲲鹏2.0T、长安蓝鲸1.5T等自研发动机量产,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热效率突破43%,三菱发动机技术仍停留在90年代水平。2024年沈阳航天三菱亏损6252万元,客户只剩众泰等边缘车企。
日系车的集体困境
三菱的退场撕开了日系车在华困局的裂口。 2024年,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从四年前的23.1%暴跌至12.1%。 本田销量9年来首破跌破百万辆,日产常州工厂关闭,丰田被迫减产。
电动化迟缓是通病。 当比亚迪海鸥以7万元标配快充时,本田e:NS1仍卖18万且续航仅420公里;丰田bZ4X因充电效率低下,冬季实测续航缩水40%,被车主戏称“电动老头乐”。
![]()
再见,但不会忘记
2024年7月,广汽埃安用1元钱买下三菱长沙工厂的新闻登上热搜。设备拆除那天,老工人老赵在车间角落捡到一枚锈蚀的三菱徽章:“当年装发动机那会儿,这标代表质量免检。 ”
在沈阳,原航天三菱厂区已挂上“国擎动力”新招牌,生产线正改造为电驱系统试验中心。 门卫室墙上还贴着泛黄的标语:“以心为本,造中国最好的发动机”落款日期停留在2018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