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北京——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中国军人以忠诚与奉献书写着新时代强军篇章。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守护民生的前沿,从科技强军的征程到社会服务的实践,他们以荣誉为底色,用行动诠释“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永恒誓言。
![]()
荣誉:勋章背后的家国担当
2024年建军节前夕,中央军委向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等“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荣誉。杜富国在排雷任务中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用血肉之躯守护战友安全;钱七虎隐姓埋名六十载,为国铸就“地下钢铁长城”,并将800万元奖金捐助贫困学子;聂海胜三巡太空,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他们的故事,是人民军队荣誉体系的生动缩影。
在地方,荣誉同样激励着退役军人。江苏盐城某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张伟,曾获个人三等功,退役后扎根基层,牵头成立“老兵调解队”,累计化解邻里纠纷200余起。他常说:“军人的荣誉,不在勋章,而在百姓的认可。”
军事:科技强军守护和平
新时代,人民军队以科技为刃,锻造克敌制胜的攻坚铁拳。2024年建军节期间,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在东海海域展开两栖作战演练,官兵驾驶战车在浪涌中完成对岸打击、抢滩登陆等课目,锤炼全天候作战能力;第82集团军某防空旅在渤海湾畔组织跨昼夜实弹射击,构建低空超低空火力网,检验复杂战场环境下的抗击效能。
![]()
科技强军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奉献。钱七虎团队攻克的关键技术,让我国地下防御工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航天领域,聂海胜等航天员的太空探索,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坚实基础。正如《解放军报》所言:“科技强军,是人民军队对和平的庄严承诺。”
和平:从战场到民生的坚守
和平年代,军人的使命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2025年“八一”前夕,江苏响水县民政局联合社区志愿者,为退役军人及军属提供免费健康检查、生活照料等服务,并送上米面油等物资。75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建国感慨:“国家没忘记我们,这份温暖比什么都珍贵。”
在社区,军民共建活动蓬勃开展。上海普陀区某街道组织青少年与退伍老兵共绘“强军画卷”,通过艺术创作传承红色基因;玄武区花园路社区开设“老兵讲堂”,邀请退役军人分享军旅故事,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这些举措,让“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奉献:退役军人的“第二战场”
退役不褪色,是中国军人的精神底色。山东临沂的退役军人王强,退役后返乡创业,成立农业合作社,带动300余户村民脱贫致富。他主动将合作社10%的收益用于资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并定期组织农技培训,帮助战友掌握就业技能。他说:“在部队,我保卫国家;在田间,我守护乡亲的饭碗。”
类似的故事遍布全国。临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现役军人银鹏飞家属送去“二等功臣之家”牌匾,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军营;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青少年慰问军旅艺术家邬大为,通过红色教育传承奉献精神。
养老:军民携手共筑幸福晚年
在养老服务领域,军民融合的实践温暖人心。江苏盐城某社区推出“军属养老优先通道”,为现役军人父母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监测等服务,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社区工作人员李芳介绍:“我们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陪老人聊天、代购生活用品,让军人能安心服役。”
此外,多地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鼓励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北京海淀区某社区的退役军人张建国,累计服务时长超500小时,他笑着说:“在部队,我是战士;现在,我是社区的‘老兵志愿者’。”
![]()
结语:军魂永驻,共筑中国梦
从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科技强军的新征程;从抗洪抢险的堤坝,到社区服务的岗位,中国军人始终以荣誉为帆、和平为舵、奉献为桨,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2025年建军节,让我们向所有现役及退役军人致敬——你们是国家的脊梁,是人民的英雄,是和平的守护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