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黏土怎么才能捏成圆滚滚的小球呀?”“姐姐,我的扭扭棒总是立不起来!”7 月28日,孝南区毛陈镇文体活动中心的手工课教室里热闹非凡。该镇“爱心托管班”的9 名志愿者分工协作,带领40余名孩子用黏土和扭扭棒创作,让五颜六色的材料在小手里变成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作品。
巧思构图,黏土捏塑童真梦
这堂手工课由志愿者团队共同筹备,他们提前一天就把安全无毒的各色黏土分装成小份,并准备了树叶、瓶盖等辅助工具,还带来了提前做好的小兔子、小花朵等扭扭棒样品。课堂上,两名志愿者分别负责黏土组和扭扭棒组的教学,另外两名则在教室两侧随时待命,帮孩子们递材料、修作品。
![]()
“大家先把黏土揉软,就像给它‘按摩’一样。” 黏土组的志愿者边说边示范,手指灵活地转动,一块黄色黏土很快变成了圆乎乎的小鸡身体。旁边扭扭棒组的志愿者正手把手教小雨做花瓣:“先折一个小圆圈,再把边缘捏弯,像不像盛开的花?”另一侧的志愿者蹲在小宇身边,帮他把歪倒的扭扭棒小树固定在黏土底座上,还有一名志愿者细心地给孩子们分发湿巾,随时擦去他们手上的黏土痕迹。
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很快投入创作。黏土组的桌子上,渐渐出现了彩色的小蛋糕、圆滚滚的小动物;扭扭棒组的作品架上,挂满了会晃动的小灯笼、能站立的小机器人。志愿者们穿梭在孩子中间,时而示范,时而鼓励,教室里满是欢声笑语。
作品传情,志愿心桥暖童心
“这是我做的全家福!”三年级的婷婷举着黏土作品给志愿者看,作品里有三个黏土小人,爸爸戴着黏土做的安全帽,妈妈的头发用棕色扭扭棒装饰,中间的小黏土人手里还捧着一朵用扭扭棒做的小花。婷婷说,爸爸在工地工作,妈妈平时喜欢养花,这个作品是想送给周末回家的爸爸妈妈。
扭扭棒组的小宇也有自己的创意。他把红色和黄色的扭扭棒拧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小小的消防车,还在车身上粘了黏土做的车轮。“上次看到消防员叔叔救火,我就想做个消防车送给他们。” 小宇认真地说,志愿者帮他在消防车顶部加了一根可以弯曲的“云梯”,让作品更逼真了。
![]()
孩子们的作品里藏着不少生活印记。有的用绿色黏土捏出托管班的小树苗,配上扭扭棒做的树叶;有的把黏土压成圆形,用扭扭棒围出花边,说是“奶奶做的馅饼”;还有的做了个黏土小书包,上面用扭扭棒拼出“好好学习”四个字。志愿者们把孩子们的作品一一摆在展示台上,原本空荡荡的台子很快变得五彩缤纷。
创意飞扬,共筑暑期希望园
“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有人照看,还能学到东西、交到朋友。”托管班负责人表示,这堂手工课是爱心托管班“创意课堂”特色课程系列之一,每周都会开展。志愿者们来自不同专业,有的擅长手工,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科普,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课程,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
“黏土和扭扭棒容易塑形,能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一位志愿者道出初衷,他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设计了难易适中的创作主题,并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作品。志愿者们帮他们把作品装进透明袋,上面写上名字和创作日期。小宇把消防车小心翼翼地放进袋子里,说要带回家给弟弟看;婷婷则把全家福作品抱在怀里,盼着爸爸妈妈早点看到。看到孩子们拿着作品时的开心模样,志愿者们也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走出教室,孩子们的笑声还在活动中心回荡。志愿者们翻看手机里拍摄的作品,相视一笑。这些用黏土和扭扭棒做成的小物件,或许并不精致,却承载着孩子们的想象与情感,也藏着志愿者们对孩子们的用心陪伴。而这样充满暖意的课堂,还将在毛陈爱心托管班继续下去。
来源:毛陈镇团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