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当周围陷入沉睡,频繁的尿意却一次次将许多老年人、甚至中年人从梦中唤醒,这已然成为困扰众多男性的常见问题。在医学领域,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被定义为“夜尿增多”,这并非只是简单的睡眠干扰,背后可能潜藏着身体发出的健康警示。尤其对中年及以上男性而言,夜尿频繁不仅会导致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长期忽视还可能延误潜在疾病的治疗,影响生活质量。
杜智勇主治医师
定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专业方向:
泌尿系统肿瘤(尤其是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肾上腺肿物)的微创手术治疗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术、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隐睾引降固定术、阴茎黏连松解术+皮瓣转移术)
尿路上皮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
泌尿系肿瘤的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手术治疗
学术任职:
河北省儿科学会第一届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背景:
医学硕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
曾赴河北省儿童医院进修小儿泌尿外科微创技术、阴茎畸形整形手术
临床特色:
擅长复杂泌尿系结石的手术,如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等
在泌尿小儿外科鞘膜积液、疝气、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论文成果:
发表SCI论文4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2篇
什么是夜尿增多?
正常标准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夜间排尿次数通常不超过2次,如果夜尿超过2次,就属于夜尿增多,这往往是身体某个系统出现问题的信号。很多人觉得“起夜”是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其实不然。夜尿增多的本质是膀胱储尿功能或尿液生成机制出现了异常,它可能是身体某个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
从短期影响来看,频繁起夜会严重破坏睡眠结构。长期睡眠碎片化,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情绪烦躁、记忆力减退,甚至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从长期危害来看,夜尿增多往往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比如前列腺增生在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频繁,若不及时干预,后期可能发展为尿潴留、肾功能损伤;糖尿病患者若因夜尿增多就诊,往往血糖已超标数月甚至数年。因此,把夜尿增多当作“小毛病”拖延,可能会让小病拖成大病。
男性夜尿增多:
这些原因最常见
1. 前列腺增生:男性“多尿”的“重灾区”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导致中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最常见原因。数据显示,50岁以上男性中,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80岁以上比例更是高达80%。增生的前列腺会像“气球”一样膨胀,压迫尿道,导致膀胱需要更频繁地收缩才能排出尿液,储尿能力大幅下降。患者最初表现为夜尿次数增多,随后可能出现尿线变细、排尿费力、尿不尽等症状。
2. 泌尿系统:感染与功能异常的“报警”
膀胱和尿道是尿液储存与排出的“通道”,一旦出现异常,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排尿频率。膀胱炎是常见诱因之一,细菌感染会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使膀胱的“容量感”失灵,哪怕只有少量尿液也会触发尿意,夜间平躺时这种刺激会更明显,患者常伴有尿液浑浊、异味或尿痛。膀胱过度活动症也是重要原因。这类患者的膀胱肌肉会出现不自主收缩,就像一个“不听话的气球”,还没装满就想“放气”,表现为频繁尿意,白天和夜间都会发作,部分人甚至会因担心漏尿而不敢出门。
3. 全身疾病:那些“不相关”的器官在“搞事”
夜尿增多有时并非泌尿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连带反应”。糖尿病就是典型例子,当血糖浓度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时,尿液中会含有大量葡萄糖,这些葡萄糖会像“海绵”一样吸附水分,导致尿液总量增加。同时,高血糖还会损伤膀胱周围的神经,使膀胱感知功能下降,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后才会突然产生强烈尿意,夜间尤其明显。
心功能不全也可能引发夜尿。白天站立或坐着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淤积在下肢;夜间平躺后,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脏的量增加,流经肾脏的血液增多,尿液生成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夜尿频繁。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下肢水肿、白天尿量少而夜间尿量多的特点。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同样不容忽视。患有该病的男性在夜间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体内缺氧,肾脏为了“缓解”缺氧状态,会加速尿液生成,进而增加夜尿次数。这类患者通常伴有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却很少将其与夜尿联系起来。
4. 生活习惯:这些“不经意”正在加重夜尿
除了疾病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夜尿增多的“推手”。睡前大量饮水、喝茶或咖啡,会直接导致肾脏生成的尿液增多。咖啡因和酒精具有利尿作用,即使少量饮用,也可能刺激膀胱,增加排尿次数。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则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加重前列腺充血,降低膀胱肌肉的收缩能力,间接导致夜尿频繁。此外,精神压力大、焦虑等情绪问题,会使大脑对膀胱的控制能力下降,诱发“心理性尿频”,夜间安静时症状更易凸显。
夜尿增多的药物推荐
和健康管理
1. 药物治疗
多沙唑嗪是一种选择性α₁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阻断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上的α₁受体,松弛平滑肌,从而改善尿流梗阻,缓解排尿困难症状。主要治疗作用包括:
● 改善尿流动力学:降低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张力,增加尿流率,减少排尿阻力。
● 缓解下尿路症状(LUTS):显著减轻尿频、尿急、排尿费力、尿流变细等症状。
● 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夜尿次数,改善睡眠,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多沙唑嗪的临床优势在于:
● 起效较快:通常用药1~2周即可见效。
● 副作用较轻: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低血压(尤其体位性低血压),但多数患者可耐受。
● 与其他药物联用:可与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联合使用,增强疗效。
2. 健康管理
对男性来说,预防夜尿增多比治疗更重要。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
● 定期体检:建议40岁以上男性每年做一次前列腺超声和尿常规检查,50岁以上加查血糖、心功能评估,做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
● 保护前列腺: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注意私处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禁欲或纵欲,减少前列腺充血机会。
●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因病情波动诱发夜尿;肥胖人群应积极减重,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前列腺增生的发病风险。
总结
夜尿增多,是身体在夜间发出的“健康提醒”。它可能是生活习惯的小问题,也可能是前列腺、肾脏、心脏等器官的“求救信号”。对男性而言,关注夜尿次数,就是关注自己的健康底线,早期治疗就是健康的后盾。当“起夜”成为常态,别再用“年纪大了都这样”自我安慰,及时找到原因、科学干预,才能让每一个夜晚回归安稳,让健康不被“频繁起夜”悄悄侵蚀。记住,好的睡眠与健康,从来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男科分会.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2022版)[J]. 中国男科学杂志,2022,36(2):96-102.
2、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慢病管理指南[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4,16(2):83-91,95.
3、张敏建,常德贵,宾彬,等.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男科学杂志,2023,37(01):3-17.
作者:杜智勇定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