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妈,三百万的拆迁款,我一分都分不到吗?”
“分什么分?你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钱当然都是建军的。”
“可是我也是您的女儿啊,从小到大我哪里对不起你们了?”
“对不起?我们把你养到十八岁就已经仁至义尽了!现在你嫁人了,就是别人家的人,凭什么还想要我们家的钱?”
“那您生病的时候是谁在医院照顾的?爸住院手术是谁出的钱?”
“那是你应该做的!赡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法律都有规定!”
“既然法律有规定,那为什么建军拿了三百万却不管你们?”
“建军工作忙,他有自己的事业要做。而且他是儿子,是我们的依靠,当然要把钱给他。”
“工作忙?妈,他有三百万,比我们夫妻俩一辈子挣的钱都多,您还替他找借口?”
“你这是什么态度?跟父母这样说话?我告诉你李秀娟,不管你愿不愿意,赡养我们就是你的义务!”
“那好,您既然这么说,我们法庭上见。”
“法庭上见就法庭上见!我还怕你不成?法官肯定站在我们这边,你一个女儿不孝顺父母,看法律怎么收拾你!”
“妈,您真的觉得自己会赢?”
“当然会赢!律师都说了,这种案子百分百能胜诉。到时候法官会强制你履行赡养义务,你想逃都逃不掉!”
“那我们就等着看吧。”
“哼,到时候你跪下来求我们原谅都晚了!”
01
清晨六点,闹钟准时响起。李秀娟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床上爬起来。丈夫王志华昨天刚去外地工地,家里又只剩下她一个人。
简单洗漱后,她骑着那辆已经骑了五年的电动车,朝县城的“万家乐”超市赶去。
“嘀嘀嘀,嘀嘀嘀。”收银台前,李秀娟机械地扫着条码,一件件商品在她手中流过。七年了,每天都是这样重复的动作,她的手指已经练就了肌肉记忆。
“一共68.5元。”李秀娟抬头看着面前的顾客,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推着购物车里面装满了各种零食和生活用品。
“现在什么都涨价,这点东西就要这么多钱。”女人一边抱怨一边掏出手机付款。
李秀娟点点头表示认同,内心却在想着自己家里的开销。女儿马上要上初中了,学费、生活费样样都要钱。丈夫在工地干活,一个月能赚七八千,她在超市的工资是三千二,两个人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下午五点下班后,李秀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菜市场。买了几个土豆,一把青菜,还有半斤肉。算了算,花了二十多块钱,她心疼地皱了皱眉头。
骑车回到村里的老家,远远就看到母亲李桂花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拿着针线在补衣服。六十五岁的老人,花白的头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她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妈,我回来了。”李秀娟停好电动车,提着菜走进院子。
“回来就好,快去做饭吧,你爸在地里还没回来。”李桂花头也不抬地说着,手上的针线活没有停下。
李秀娟走进厨房,熟练地洗菜切菜。这是她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下班后回来给父母做晚饭,然后等他们吃完了再收拾碗筷。
有时候她也会想,如果住在县城该多好,下班后就能直接回家陪女儿,可是父母年纪大了,总得有人照顾。
正在炒菜的时候,门外传来脚步声,李国强扛着锄头回来了。六十七岁的老人,背已经有些驼了,走路也不如以前利索。
“爸,洗洗手准备吃饭吧。”李秀娟从厨房探出头来招呼道。
“哎,来了来了。”李国强应着,在院子里的水龙头前洗手洗脸。
一家三口围在餐桌前,李秀娟夹了一块肉放在父亲碗里:“爸,多吃点肉,干活累。”
李国强点点头,慢慢嚼着肉。李桂花一边吃饭一边念叨:“建军这几天怎么没来电话?这孩子在城里忙工作,也不知道想着给家里打个电话。”
李秀娟心里一阵酸涩。哥哥李建军在城里做销售,一个月也就回来一两次,平时很少主动联系家里。可是母亲总是念叨着他,好像他才是这个家里最重要的人。
“妈,他工作忙,没时间打电话也正常。”李秀娟安慰着母亲,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委屈。
饭后,李秀娟收拾碗筷,李桂花坐在客厅看电视。李国强则是拿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这样平静的夜晚,李秀娟已经习惯了。
晚上九点多,李秀娟准备回县城的家。路过客厅的时候,听到电视里正在播放新闻。
“...本市老城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涉及拆迁户近千家,补偿标准按照最新政策执行...”
李国强放下报纸,看着电视说:“不知道咱们村什么时候轮到拆迁,听说补偿挺高的。”
李桂花也转过头来:“要是能拆迁就好了,这老房子住了几十年,也该换个地方了。”
李秀娟没有多想,骑着电动车回了县城的家。
女儿李小雨正在写作业,看到妈妈回来,甜甜地叫了一声:“妈妈,你回来了。”
“作业写得怎么样?”李秀娟摸摸女儿的头。
“已经写完了,明天的数学测验我肯定能考好。”李小雨自信地说。
李秀娟心里涌起一阵暖流。无论外面有多少烦心事,回到家看到女儿,所有的疲惫都会消散。
第二天,李秀娟照常去超市上班。中午休息的时候,接到了母亲的电话。
“秀娟,你快回来一趟,村里来通知了,说我们家要拆迁!”李桂花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李秀娟一愣:“拆迁?什么时候的事?”
“刚才村委会主任亲自来的,说我们家的房子和宅基地都在拆迁范围内,初步估算能补偿三百万左右!”
三百万!李秀娟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对于他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下班后,李秀娟急忙赶回老家。院子里已经聚了不少人,都是来打听拆迁消息的邻居。李国强满面红光地接待着大家,李桂花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秀娟回来了!”李桂花一看到女儿就激动地迎上来,“你说这是不是做梦?咱家居然能分到三百万!”
李秀娟看着拆迁通知书,上面确实写着他们家的地址和初步补偿金额。这一切都是真的。
“妈,这钱到账了吗?”李秀娟问道。
“还没有,村委会说要等最终测量完才能确定具体数额,不过不会少于三百万。”李国强在一旁解释。
就在这时,院子外传来汽车的声音。李建军开着他那辆白色的轿车回来了,后座上还坐着他的妻子刘美丽。
“爸妈,我听说咱家要拆迁了?”李建军一下车就急切地问道。他今年三十八岁,中等身材,平时注重打扮,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
刘美丽跟在后面,穿着时髦的连衣裙,化着精致的妆容。三十三岁的她保养得很好,看起来就像城里的白领女性。
“建军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李桂花赶紧招呼儿子和儿媳进屋。
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李国强详细地介绍了拆迁的情况。李建军听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三百万啊,这可是一笔大钱。”刘美丽感叹道,“建军,咱们在城里那套房子的贷款都能还清了。”
李秀娟静静地坐在一边,心里盘算着这笔钱能做什么。女儿的教育费用再也不用愁了,还能给她报个好的辅导班。房子也能装修一下,换个大一点的。想到这些,她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晚上,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饭。李桂花专门做了好几个菜,还开了一瓶酒。
“来来来,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们庆祝一下。”李国强举起酒杯。
大家都很兴奋,只有在说到钱怎么分配的时候,气氛有些微妙。
“爸妈,这钱到时候怎么分啊?”李秀娟试探性地问道。
李桂花和李国强对视了一眼,然后李桂花说:“这事等钱到账再说吧,现在说这些还太早。”
李秀娟注意到父母眼神中的闪躲,心里涌起一丝不安。
这种感觉让她想起了小时候,每当家里有什么好事,父母总是先想着哥哥。
刘美丽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是啊,这么大一笔钱,可得好好规划规划。”
李建军看了妻子一眼,然后对父母说:“爸妈,这钱你们做主就行。”李秀娟心里的不安更重了。她总觉得这话里有话,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晚上,李秀娟留在老家过夜。躺在床上,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总是想着白天的事情。三百万对于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能改变多少东西?
深夜时分,隔壁房间传来父母窃窃私语的声音。李秀娟竖起耳朵想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
“...这钱当然都给建军,秀娟是嫁出去的女儿。”这是母亲的声音。
“没错,儿子才是我们的依靠,女儿养不了我们老。”父亲附和着。
“三百万全给建军,让他在城里好好发展。秀娟那边,意思意思就行了。”
“对,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家还得靠儿子撑起来。”
李秀娟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在了床上。原来,在父母心中,她从来都不是这个家的一分子。三百万的拆迁款,她一分都不会有。
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打湿了枕头。那些从小到大的委屈,此刻全都涌了上来。
02
李秀娟盯着天花板,父母的话如同钢针一样扎在心上。她想起了很多往事,那些被刻意遗忘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吃饭的时候总是哥哥先夹菜。有肉的时候,哥哥能吃到大块的肉,她只能就着肉汤泡饭。母亲总是说:“男孩子要长身体,得多吃点好的。”
上学的时候,哥哥用的都是新书包新文具,她用的都是哥哥用过的旧东西。
有一次她想要一个新橡皮,母亲瞪了她一眼:“女孩子要那么多新东西干什么?能用就行。”
高中的时候,李秀娟的成绩很好,老师说她有希望考上好大学。可是李桂花却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来挣钱,供你哥上大学。”
于是十七岁的李秀娟就辍学了,去县城的工厂打工。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留下基本生活费,其余的都要交给家里。而哥哥李建军顺利地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了工作。
结婚的时候,李秀娟更是感受到了家人的冷漠。李桂花只给了她两千块钱的嫁妆,还说:“女儿是赔钱货,能给你两千就不错了。”
而李建军结婚的时候,父母砸锅卖铁给了二十万的彩礼钱,还借钱给他在城里买了房子付首付。
现在,面对三百万的拆迁款,父母的态度依然如此。李秀娟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外人,一个永远不被认可的外人。
第二天早上,李秀娟红着眼睛出现在餐桌前。李桂花看到她的样子,皱了皱眉头:“怎么了?眼睛肿得像核桃一样。”
“没睡好。”李秀娟简单回答。
李建军和刘美丽昨晚也留在了家里。刘美丽化着精致的妆容,看起来心情很好:“婆婆,这拆迁款什么时候能到账啊?”
“村委会说还要一个月左右。”李桂花回答,“到时候咱们就是有钱人了。”
“有了这笔钱,咱们在城里再买一套房子,房价还在涨呢。”李建军说着,眼中满是憧憬。
李秀娟听着他们的对话,心如刀割。她鼓起勇气问道:“妈,这钱我能分到多少?”
李桂花的脸色瞬间变了:“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想知道我能分到多少。”李秀娟坚持问道。
“分什么分?”李桂花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你是嫁出去的女儿,这钱跟你有什么关系?”
李秀娟的心彻底凉了:“妈,我也是你的女儿啊。”
“女儿?女儿能给我们养老吗?女儿能传宗接代吗?”李桂花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把你养到十八岁已经仁至义尽了,现在你嫁人了,就是别人家的人。”
李国强在一旁附和:“就是,女儿终究是外人,儿子才是自己人。这钱当然都给建军,让他好好发展事业。”
李建军坐在一旁,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秀娟,爸妈的意思是...”
“我知道爸妈的意思。”李秀娟打断了哥哥的话,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我早就应该习惯了。”
“你这是什么态度?”李桂花拍着桌子站起来,“我们生你养你,你现在翅膀硬了就开始埋怨了?”
“埋怨?”李秀娟也站起来,声音颤抖着,“我埋怨什么?埋怨你们从来没有把我当成这个家的一份子?埋怨你们从小就告诉我女儿是赔钱货?”
“你...”李桂花被女儿的话噎住了。
刘美丽在一旁冷笑:“既然都嫁人了,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别总想着娘家的钱。”
李秀娟看着刘美丽,心中涌起一阵愤怒:“你有什么资格说我?结婚的时候谁要的彩礼钱最多?”
“够了!”李国强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都别吵了!这钱的事就这么定了,都给建军。秀娟,你要是不服气,可以不来这个家。”
李秀娟愣住了。父亲的话就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打在她脸上。
“好,我知道了。”李秀娟擦干眼泪,转身就走。
“秀娟,你别走啊。”李建军站起来想要拦住妹妹。
“别拦我。”李秀娟头也不回地说,“既然我是外人,那我就不应该待在这里。”
李秀娟回到县城的家,王志华正好打电话回来。听到妻子哭泣的声音,他关切地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李秀娟把家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王志华听完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秀娟,咱们靠自己的双手也能过好日子。”
“我就是觉得心里憋屈。”李秀娟哭着说,“从小到大,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们就是看不起我?”
“因为你是女儿,在他们心里女儿就是外人。”王志华的声音里带着愤怒,“三百万啊,一分都不给你,他们的心也太偏了。”
“志华,我们搬到县城住吧,我不想再回那个家了。”李秀娟下定了决心。
“好,我支持你。”王志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秀娟没有再回老家。每天上班下班,陪女儿写作业,过着简单而规律的生活。虽然心里还是很难受,但至少不用面对父母的冷漠。
一个月后,拆迁款到账了。李桂花兴奋地给李建军打电话:“建军,钱到了,整整三百万,一分不少!”
第二天,李桂花就把三百万全部转到了李建军的账户上。李建军拿到钱后,和刘美丽兴奋地开始计划怎么花这笔钱。
“先把房贷还了,然后再买一套投资。”刘美丽盘算着,“剩下的钱做点理财,咱们以后就不愁了。”
李建军点头:“妈真好,三百万全给了我。”
“那是当然的,你是她儿子。”刘美丽得意地说,“不像某些人,还想分钱,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
与此同时,李秀娟正在超市里上班。同事小张过来跟她聊天:“秀娟,听说你家拆迁了?分了多少钱?”
李秀娟苦笑着摇摇头:“一分都没有。”
“怎么可能?那么大一笔钱。”小张不敢相信。
“因为我是女儿。”李秀娟简单地解释道。
小张愣住了,过了半天才说:“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李秀娟说着,继续扫着条码。
晚上回到家,李秀娟看着女儿写作业,心里五味杂陈。她想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条件,想让她上更好的学校,可是现在这个愿望似乎更难实现了。
“妈妈,你怎么了?看起来不开心。”李小雨抬起头关心地问。
“没事,妈妈只是有点累。”李秀娟摸摸女儿的头,“你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靠自己。”
“我会的,妈妈。”李小雨认真地点点头。
李秀娟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给女儿创造更好的条件。哪怕没有父母的支持,她也要让女儿过上好日子。
03
有了三百万之后,李建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先是还清了房贷,然后又在城里最好的小区买了一套大三居。刘美丽更是开心得不得了,每天都在朋友圈晒新房子的装修照片。
“老公,你看这个意大利进口的橱柜怎么样?只要八万块。”刘美丽拿着手机给李建军看。
“买买买,有的是钱。”李建军大手一挥,现在的他说话都比以前有底气了。
两个月后,新房子装修完毕。李建军还买了一辆三十多万的奥迪车,每天开着豪车上下班,感觉自己就是人生赢家。
而李桂花和李国强呢,还是住在村里的老房子里。虽然房子已经拆了一半,但政府给了他们过渡期,可以暂时住在剩下的两间房里。
“建军怎么这么久没回来了?”李桂花坐在门口念叨着,“有钱了就不回家了。”
李国强在一旁抽着旱烟:“孩子在城里忙事业,咱们别总念叨。”
“忙什么忙?再忙也得回家看看父母啊。”李桂花有些不满。
确实,自从拿到钱之后,李建军回家的次数明显少了。以前一个月还能回来一两次,现在两个月都不见人影。偶尔打个电话,也是匆匆忙忙几句话就挂了。
李桂花想念儿子,就给他打电话:“建军,什么时候回来吃饭啊?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妈,最近工作特别忙,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回去。”李建军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敷衍。
“那你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李桂花关心地说。
“知道了,妈,我先挂了,还有会要开。”
电话挂断后,李桂花有些失落。李国强看出了妻子的心思:“孩子有出息了,咱们应该高兴。”
“是啊,是应该高兴。”李桂花点点头,但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
而李秀娟这边,她已经和父母断绝了联系。每天上班下班,照顾女儿,过着平静的生活。虽然没有了三百万的期望,但她也不再为此伤心了。
“妈妈,为什么我们不去看爷爷奶奶了?”李小雨有一天突然问道。
李秀娟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女儿的问题。
“因为...因为妈妈和爷爷奶奶有些小矛盾。”李秀娟只能这样解释。
“那什么时候能和好呢?”李小雨天真地问。
李秀娟摇摇头:“不知道,可能很久很久以后吧。”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直到半年后的一个晚上,李秀娟接到了村里李大妈的电话。
“秀娟,你爸住院了,在县人民医院。”李大妈在电话里说。
李秀娟心头一紧:“怎么了?严重吗?”
“突发心脏病,现在在重症监护室。你妈在医院守着呢,一个人忙不过来。”李秀娟放下电话,心情复杂。虽然和父母有矛盾,但听到父亲住院,她还是很担心。
“志华,我爸住院了。”李秀娟给丈夫打电话。
王志华沉默了一会儿:“你想去看看吗?”
“我...我不知道。”李秀娟很纠结。
“无论怎样,他都是你父亲。去看一眼吧,至少问心无愧。”王志华建议道。
第二天下午,李秀娟下班后来到了县人民医院。在重症监护室外面,她看到了憔悴的母亲。李桂花坐在椅子上,头发乱蓬蓬的,眼睛红肿,显然哭了很久。
“妈。”李秀娟轻声叫道。
李桂花抬起头,看到女儿的那一瞬间,眼泪又流了下来:“秀娟,你来了。”
“爸怎么样了?”李秀娟问道。
“医生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需要二十多万。”李桂花哭着说,“我找建军,他说资金链断了,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李秀娟听了心中一凉。三百万到了李建军手里才半年多,就说拿不出二十万?
“建军呢?怎么不在医院?”李秀娟问。
“他说要想办法筹钱,让我先在医院守着。”李桂花擦着眼泪,“秀娟,你能帮帮忙吗?你爸真的不行了。”
李秀娟看着母亲,心情五味杂陈。这个从小就偏心眼,把三百万全给儿子的母亲,现在却要向她求助。
“妈,我没有那么多钱。”李秀娟实话实说,“我和志华的存款加起来也就十万块。”
李桂花失望地低下了头:“可是你爸真的快不行了。”
李秀娟看着重症监护室里躺着的父亲,心如刀割。无论怎样,他都是生养自己的父亲。
“妈,我去找建军谈谈。”李秀娟最终还是心软了。
“好好好,他现在住在城东的御景园小区。”李桂花赶紧告诉女儿地址。
李秀娟打车来到了御景园小区。这是县城最高档的小区,房价都在两万以上。她按照门牌号找到了李建军的新家。
按门铃后,开门的是刘美丽。她看到李秀娟,脸色立刻变得不好看:“你来干什么?”
“我找建军,爸住院了。”李秀娟说道。
“建军不在家,出差了。”刘美丽冷冷地说。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李秀娟问。
“不知道,可能要一个星期。”刘美丽准备关门。
李秀娟急了:“美丽,爸需要做手术,要二十多万。你们不是有钱吗?”
“什么有钱?”刘美丽冷笑,“买房买车装修,钱都花光了。现在我们也是月光族,哪来的钱给他看病?”
“可是...”李秀娟还想说什么。
“行了,别可是了。”刘美丽不耐烦地说,“老人家生病是自然规律,该走就走吧,留着也是受罪。”说完,刘美丽就“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李秀娟站在门外,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叫世态炎凉。
回到医院,李秀娟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李桂花听完后,整个人都瘫坐在椅子上。
“这...这怎么可能?三百万呢,才半年多就花光了?”李桂花不敢相信。
“妈,我们想想别的办法吧。”李秀娟安慰着母亲。
最终,李秀娟和王志华拿出了自己的十万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十万,凑够了二十万给父亲做手术。
手术很成功,李国强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康复期间,李秀娟每天下班后都会来医院照顾父亲。喂饭、擦身、按摩,一样都不落下。
而李建军呢,声称在外地出差,一直没有出现。偶尔打个电话,也是匆匆几句就挂了。
李国强看着女儿忙前忙后,心里五味杂陈:“秀娟,是爸对不起你。”
“爸,别说这些了,你好好养病。”李秀娟一边给父亲按摩一边说。
“那三百万...”李国强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李秀娟明白父亲想说什么,但她没有接话。有些伤害,不是一句道歉就能抹平的。
一个月后,李国强出院了。李桂花在家里照顾丈夫,心情很复杂。
“老头子,你说我们是不是太偏心了?”李桂花有一天突然问丈夫。
李国强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一口气:“也许吧。”
两个老人相对无言,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们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04
李国强出院后,身体虽然保住了,但元气大伤,需要长期康复治疗。每个月的药费就要两三千,还要定期去医院复查。更让人担心的是,李桂花因为长期照顾丈夫,过度劳累,血压也开始飙升,经常头晕恶心。
“妈,你也去医院检查一下吧。”李秀娟看着母亲憔悴的样子,心里很担心。
“我没事,就是有点累。”李桂花强撑着说,“你爸需要人照顾,我不能倒下。”
“那让建军回来帮忙啊。”李秀娟建议道。
李桂花摇摇头:“他工作忙,而且美丽不喜欢回村里来。”
确实,自从拿到钱之后,刘美丽就更加嫌弃农村的环境。每次李建军提到回家看父母,她都会找各种借口推脱。
“这村里又脏又乱,空气都不好。”刘美丽总是这样抱怨,“而且你爸妈身上总有一股老人味,我闻着就不舒服。”
李建军被妻子说得也不想回家了。在他看来,反正父母有李秀娟照顾着,自己偶尔打个电话关心一下就够了。
又过了两个月,李桂花终于支撑不住了。有一天早上起床时,她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邻居李大妈听到动静,赶紧过来帮忙,把她送到了医院。
检查结果很不好,李桂花的血压高达180/120,而且还有轻微的脑梗症状。医生建议住院观察治疗。
这下麻烦了,两个老人都需要人照顾。李秀娟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建军,爸妈都住院了,你快回来吧。”李秀娟给哥哥打电话。
“什么?妈也住院了?”李建军听起来很惊讶,“严重吗?”
“医生说要住院观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李秀娟说,“我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两个病人。”
“这...这我也没办法啊。”李建军为难地说,“公司正在谈一个大项目,我这个时候不能走。”
“项目重要还是父母重要?”李秀娟有些生气了。
“秀娟,你别为难我。我这边确实走不开,要不我找个护工?”李建军提议道。
“护工一天要三百块,两个病人就是六百,一个月要一万八。你出钱吗?”李秀娟问道。
李建军沉默了。一万八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不算什么,但他不想出这个钱。
“要不你先辛苦一下,我过段时间就回去。”李建军敷衍地说。
李秀娟听出了哥哥话里的推脱,心彻底凉了:“建军,爸妈把三百万都给了你,现在他们生病了,你连照顾都不肯?”
“我不是不肯,我是真的走不开。”李建军还在找借口。
“算了,我知道了。”李秀娟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的日子,李秀娟每天在医院和超市之间奔波。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照顾父母。王志华心疼妻子,专门请假回来帮忙。
“志华,辛苦你了。”李秀娟看着丈夫疲惫的样子,心里很愧疚。
“咱们是夫妻,不说辛苦。”王志华握着妻子的手,“只是建军这样做确实过分了。”
“他现在有钱了,看不上咱们这些穷亲戚了。”李秀娟苦笑着说。
半个月后,李建军终于出现了。他开着奥迪车来到医院,穿着名牌西装,看起来很有气派。
“爸妈,我来看你们了。”李建军走进病房,手里提着一些营养品。
李桂花看到儿子,眼泪立刻流了下来:“建军,你可算来了。妈想死你了。”
“妈,对不起,最近工作太忙了。”李建军在病床边坐下。
李国强虽然不说话,但眼神中流露出失望的情绪。他心里明白,儿子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孝顺的孩子了。
李建军在医院待了不到两个小时就要走。李桂花拉着他的手不放:“建军,你再待一会儿吧。”
“妈,我还有事情要处理。”李建军挣脱了母亲的手,“你们好好养病,我过两天再来。”
“建军,爸妈的医疗费...”李秀娟在门口拦住了哥哥。
“这个你先垫着,我回头给你。”李建军匆忙地说完就走了。
李秀娟知道,这个钱他是不会给的。
又过了一个月,李国强和李桂花的病情稍有好转,可以出院了。但出院不代表完全康复,他们还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复查。
回到家后,两个老人的生活质量大不如前。李国强走路都要人搀扶,李桂花也经常头晕,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秀娟,你看妈妈是不是请个保姆?”李桂花有一天提议道。
“保姆一个月要四千多,谁出钱?”李秀娟反问。
李桂花沉默了。她知道女儿已经为了这个家付出太多,不能再要求什么了。
就在这时,村委会主任来了。他是来了解两位老人的情况的,顺便做做思想工作。
“秀娟啊,你爸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作为女儿要多孝顺一点。”村委会主任语重心长地说。
“我已经尽力了。”李秀娟回答。
“但是你哥哥是不是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他不是分到了拆迁款吗?”村委会主任问道。
李桂花赶紧说:“建军工作忙,而且他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
村委会主任皱了皱眉头:“再忙也不能不管父母啊。而且拆迁款是三百万,不是小数目。”
“主任,您不了解情况。”李桂花不想让外人知道家里的矛盾。
“我了解什么情况?”村委会主任严肃地说,“我只知道儿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不管谁有钱没钱。”
李秀娟听了这话,心里涌起一阵委屈。
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她应该承担赡养义务,却没有人质疑李建军的行为?
村委会主任走后,李桂花对女儿说:“秀娟,你别往心里去。主任也是好意。”
“妈,我想问你一句话。”李秀娟看着母亲,“你觉得这样公平吗?”
“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李桂花避开了女儿的目光。
“三百万给建军,养老的责任给我。这就是你们心中的公平?”李秀娟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桂花无话可说,因为女儿说的是事实。
从那天开始,李秀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她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无条件地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而享受三百万好处的哥哥却可以置身事外?
王志华看出了妻子的纠结,对她说:“秀娟,你已经做得够多了。如果连你都不为自己争取权益,谁会为你争取?”
李秀娟点点头。她明白,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05
又过了三个月,李国强的病情突然恶化了。这次不是心脏病,而是肺部感染引发的呼吸衰竭。医生说需要立即住院治疗,而且费用会很高。
李桂花急得团团转,第一时间给李建军打电话:“建军,你爸又住院了,这次比上次还严重。”
“什么?怎么又住院了?”李建军在电话里显得很不耐烦。
“医生说要花很多钱,可能要十几万。”李桂花哭着说,“妈真的没办法了。”
“妈,我最近资金链有点紧张,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李建军找借口。
“那你想想办法啊,你爸快不行了。”李桂花哀求道。
“要不你找秀娟商量一下?她不是一直在照顾你们吗?”李建军把责任推给了妹妹。
李桂花听了这话,心如刀割。她没想到,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在关键时刻竟然如此冷漠。
“建军,妈求求你了,你爸真的不行了。”李桂花在电话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妈,你别哭了。我会想办法的,但是需要时间。”李建军敷衍地说完就挂了电话。
李桂花拿着手机,呆呆地坐在医院的椅子上。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这时候,李秀娟赶到了医院。看到母亲的样子,她问道:“建军怎么说?”
“他说资金紧张,拿不出钱。”李桂花低着头说。
李秀娟冷笑一声:“三百万半年就花光了?他当我们是傻子吗?”
“秀娟,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李桂花哀求女儿。
“妈,我已经为这个家掏空了所有积蓄。”李秀娟坚决地说,“现在我没有钱,也不会再为这个家出一分钱。”
“可是你爸...”李桂花还想说什么。
“爸的儿子不是我,是建军。”李秀娟打断了母亲的话,“三百万的好处他享受了,现在该他承担责任了。”
说完,李秀娟转身就走。这一次,她是真的决定不管了。
李桂花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女儿说得对,但是面对生死关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终,还是邻居李大妈帮忙,联系了几个亲戚朋友凑了十万块钱。李国强暂时脱离了危险,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
出院后,李国强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喝水都需要人喂,上厕所也要人搀扶。李桂花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经常累得腰酸背痛。
有一天,李桂花终于忍不住了,她给李秀娟打电话:“秀娟,妈求你了,回来帮帮忙吧。妈一个人真的撑不住了。”
“妈,我说过了,我不会再管这个家的事。”李秀娟的态度很坚决。
“可是你爸真的需要人照顾啊。”李桂花哭着说。
“那你找建军啊,找你的好儿子啊。”李秀娟的声音里带着愤怒,“三百万都给了他,现在该他尽孝了。”
李桂花无话可说,只能挂断电话。
又过了一个月,李桂花实在撑不住了。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起诉李秀娟不履行赡养义务。
刘美丽是这个主意的始作俑者。她对李建军说:“既然秀娟不愿意照顾老人,那就让法律来管管她。法律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她跑不了。”
李建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这样一来,爸妈的事就不用我们管了,法院会强制秀娟承担责任。”
于是,李桂花和李国强在刘美丽的怂恿下,花了五千块钱请了个律师,正式起诉李秀娟不履行赡养义务。
收到法院传票的那一刻,李秀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从小到大孝顺父母,现在却被父母告上了法庭。
“这是什么意思?”李秀娟拿着传票问王志华。
王志华看了看传票,脸色铁青:“他们这是恩将仇报!”
“志华,我该怎么办?”李秀娟感到很无助。
“找律师,跟他们打官司!”王志华愤怒地说,“我就不信法院会偏向他们。”
李秀娟请了县里最好的律师张律师。张律师看了案件材料后,对李秀娟说:“这个案子很有意思,关键是要证明你父母在财产分配上的不公。”
“怎么证明?”李秀娟问。
“银行流水、转账记录、证人证言,这些都是证据。”张律师分析道,“如果能证明你父母将大额财产全部给了儿子,那么法院在判决赡养义务时会考虑这个因素。”
李秀娟点点头,开始收集证据。她找到了拆迁款的银行流水,证明三百万全部转给了李建军。还找了几个邻居做证人,证明李建军平时很少回家看望父母。
与此同时,李桂花对这场官司信心满满。她逢人就说:“法律规定儿女必须孝顺父母,这次秀娟跑不了了。”
村里的大嫂们也纷纷表示支持:“就是啊,哪有女儿不管父母的道理?”
“我们请的律师说了,这种案子百分百能赢。”李桂花得意地说,“法官肯定站在我们这边。”
连李国强也觉得这次必胜无疑:“养了她这么大,现在不管我们,天理不容。法官肯定会教她做人。”
开庭前一天,李桂花特意去理发店做了头发,还买了一套新衣服。她觉得这次一定要在法庭上把女儿教训一顿,让她知道什么叫孝顺。
“明天秀娟就要败诉了,到时候看她还敢不敢不管我们。”李桂花对丈夫说。
“就是,法院会强制她尽赡养义务的。”李国强也很期待。
庭审当天,李桂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法庭上。她看着坐在被告席上的女儿,心里有种胜利在望的感觉。
“法官大人,您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李桂花在法庭上声泪俱下,“我们辛辛苦苦把她养大,现在她翅膀硬了就不要我们了。”
李国强也配合着演戏,故意咳嗽得很厉害,显得病恹恹的样子。
他们的律师也很自信地陈述:“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被告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
李桂花听了律师的话,更加得意。她小声对丈夫说:“你看,律师说得多好。秀娟这下败定了。”
李国强点点头:“法官肯定会判她败诉。”但是,当李秀娟的律师开始举证时,法庭的气氛突然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