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妈妈,我做了个梦。"
"什么梦?"
"梦见有人往我的牛奶里倒了亮晶晶的水,说是能让我长高的魔法药水。"
"那是好梦啊。"
"可是我醒来时,全身都在疼。妈妈,为什么好梦会让人疼呢?"
深夜的走廊里,母亲的脚步声突然停住了......
01
凌晨一点十三分,老式单元楼六楼的声控灯突然亮了。
昏黄的灯光透过磨砂玻璃洒在走廊里,照出墙壁上斑驳的水渍和剥落的涂料。602室的门缝里传出断断续续的哭声,像被风吹断的琴弦,每一声都带着颤抖。
"妈妈……妈妈……"
周玲从睡梦中惊醒,侧身看见女儿念念蜷缩在床角,小小的身体抱成一团,就像一只受伤的小兽。孩子的脸颊贴着墙壁,双手紧紧抱着膝盖,黑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
"念念,怎么了?"周玲摸索着打开床头灯,温和的光线瞬间充满了这个不足十五平米的卧室。她看见女儿的睡衣已经被冷汗浸透,原本粉色的小兔子图案变得暗沉。
念念猛地转过头,眼中盈满泪水,瞳孔比平时显得更大更黑:"妈妈,骨头缝里像有虫子在爬……全身都疼……"
小女孩的指甲深深掐进母亲的胳膊,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树叶。周玲感觉到女儿手指的冰凉,那种透骨的凉意让她打了个寒颤。
"哪里疼?"周玲轻抚着女儿的背,感觉到念念脊骨突出的轮廓,"是肚子疼吗?还是腿疼?"
"都疼……"念念突然像触电般弹起来,冷汗顺着额角滴在枕头上,在浅色床单上洇出深色的圆点,"从脚趾头疼到头发丝……"
周玲慌乱地掀开被子,仔细检查女儿的身体。念念的皮肤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就像发烧时那样,但摸上去却没有发热的感觉。她的手指划过女儿的胳膊时,念念突然尖叫一声,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
"这里也疼?"周玲的声音开始发抖。
她摸遍女儿全身,没发现任何伤口或红肿,却注意到念念的脚踝处有一圈淡青色的印记,像戴过太紧的镯子留下的痕迹。印记呈不规则的圆形,边缘有些模糊,看起来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
"念念,脚踝上这是怎么回事?"
念念低头看看自己的脚踝,眼神有些迷茫:"不知道……可能是撞到了吧……"
窗外传来垃圾车的声音,那是每天凌晨两点准时经过的环卫车。车轮压过井盖的哐当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伴随着机械摩擦的嘶嘶声,像某种未知生物的叫声。
周玲看看墙上的挂钟,指针指向一点二十分。她从床头柜的抽屉里翻出体温计,塞到念念的腋下。五分钟后,水银柱停在三十七度的位置。
"没有发烧。"周玲喃喃自语,但眉头皱得更紧了。
念念突然抓住她的手:"妈妈,我害怕……"
"不怕不怕,妈妈在这里。"周玲把女儿抱在怀里,感觉到她身体的每一次颤抖,"我们去医院看看,好不好?"
念念点点头,但眼中的恐惧并未消散。周玲起身去衣柜翻找厚衣服,动作有些急促。衣架在衣柜里碰撞,发出金属敲击的脆响。
"妈妈……"念念的声音又响起,"我觉得有人在看我……"
周玲回头,看见女儿正盯着窗户。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有边缘透出一丝微弱的路灯光。她快步走到窗前,掀开窗帘一角朝外看,楼下空无一人,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孤零零地亮着。
"没有人,念念。"周玲重新拉好窗帘,"我们赶紧去医院。"
十分钟后,母女两人走出单元楼。深夜的小区安静得有些诡异,连平时吵闹的野猫都不见踪影。路灯下,她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像两个飘忽的黑色幽灵。
02
市人民医院的急诊科灯火通明。
挂号处的护士刚打完哈欠,看见周玲抱着念念走进来,立刻精神了一些。她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戴着厚厚的眼镜,胸前挂着"值班护士长"的牌子。
"孩子怎么了?"护士长接过周玲递来的身份证,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她说全身疼,疼得厉害。"周玲把念念抱得更紧,女儿的头靠在她的肩膀上,显得疲惫不堪。
护士长盯着电脑屏幕皱眉:"孩子体温三十七度,没发烧啊。"她抬头看看念念,"小朋友,哪里不舒服?"
念念有气无力地指指自己的腿:"这里疼……"然后又指指胳膊:"这里也疼……"
"就是疼,疼得直打滚。"周玲声音压得很低,"会不会是生长痛?"
护士长递过体温计的手顿了顿:"生长痛不会全身疼,而且也不是这个年龄。"她看看挂号单,"先去儿科看看吧,今天值班的是陈医生。"
候诊区里坐着几个抱着孩子的家长,有的孩子在哭闹,有的昏昏欲睡。墙上贴着各种儿科疾病的宣传画,五颜六色的卡通图案在日光灯下显得格外刺眼。
周玲抱着念念坐在角落里,尽量远离其他人。念念靠在她怀里,眼睛半闭着,偶尔发出轻微的呻吟声。
"妈妈,我渴……"念念舔舔干裂的嘴唇。
周玲起身去饮水机那里接了杯温水,回来时发现念念正盯着墙上的宣传画发呆。那是一幅关于儿童健康的漫画,画着一只小兔子在医生的帮助下恢复健康的故事。
"那个穿白大褂的,拿针扎小兔子!"念念突然尖叫起来,声音在安静的候诊区里格外刺耳。
周玲慌忙用围巾捂住她的嘴,瞥见邻座一个男人投来审视的目光。那个男人大约五十岁,穿着深色夹克,怀里抱着一个约三岁的小男孩。他的目光在念念身上停留了几秒,然后转向别处。
"念念,别乱说话。"周玲的脖颈泛起一层热汗,"那只是卡通画,不是真的。"
念念的手指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像在抓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她的指甲在空中划来划去,偶尔会抓到周玲的衣服,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妈妈,有东西在我身体里爬……"念念的声音变得更加微弱,"好多好多小虫子……"
周玲感觉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她低头看看怀中的女儿,小女孩的脸色比刚才更加苍白,嘴唇几乎没有血色。
这时,候诊区的喇叭响起:"念念小朋友,请到三号诊室就诊。"
03
陈铭刚结束一台阑尾炎手术,换下手术服时发现指针已经指向凌晨两点半。他的眼底布满红血丝,太阳穴隐隐作痛,但作为儿科的主治医师,深夜急诊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三号诊室里,他看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八岁左右的女孩。女孩的头发有些凌乱,睡衣外面套着一件厚外套,显然是匆忙赶来的。
"请坐。"陈铭指指诊室里的椅子,然后洗手,"孩子什么情况?"
周玲简单描述了念念的症状,陈铭一边听一边在病历本上记录。他注意到女孩的精神状态很差,眼神有些涣散,偶尔会无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胳膊。
"念念,叔叔给你检查一下,好吗?"陈铭蹲在念念面前,声音尽量温和。
念念点点头,但身体明显在颤抖。
陈铭先检查了念念的喉咙和耳朵,然后让她躺在检查床上。他按压念念的腹部时,女孩没有什么反应;检查膝盖反射时,念念也表现正常。但当他的手碰到念念肋骨下方时,女孩突然弓起身子,像只被踩住尾巴的猫。
"这里疼?"陈铭的听诊器悬在半空,他注意到念念的瞳孔比正常孩子大了一圈。
"疼……好疼……"念念的声音带着哭腔。
陈铭用手电筒照照念念的眼睛,瞳孔对光反应比较迟钝。他皱起眉头,这种症状有些不寻常。
"最近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他翻着病历本,钢笔在纸页上划出沙沙声,"有没有误食什么不该吃的?"
周玲的眼神飘向走廊:"就……幼儿园的加餐,还有路边买的棉花糖。"她停顿了一下,"对了,昨天下午她说有人给了她一颗糖。"
"什么糖?"陈铭抬起头。
"她说是彩色的,很甜。"周玲回忆着,"但我没看见。"
念念突然拽住陈铭的袖口,含糊不清地说:"那个亮晶晶的水,甜甜的……张爷爷说能让我长高……"
"张爷爷?"陈铭看向周玲。
"我们小区门口修电器的老师傅,孩子们都叫他张爷爷。"周玲解释道,"念念有时候会去看他修东西。"
陈铭在病历本上记下这些信息。念念的症状让他想起了某些中毒的案例,但具体是什么毒物,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我建议做个血常规和生化检查。"陈铭合上病历本,"可能需要住院观察。"
"严重吗?"周玲的声音有些颤抖。
"现在还不确定,需要看检查结果。"陈铭避免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案例并不简单。
念念在检查床上闭上了眼睛,呼吸很浅很快,就像一只疲惫的小鸟。
04
抽血室里,护士小李刚值完一个夜班,眼皮沉重得快要合上。她机械地准备着采血用具,针头、试管、消毒棉球,每一样都按照标准程序摆放。
念念躺在采血椅上,小手紧紧抓着周玲的衣角。她的手臂很细,血管不太明显,护士小李需要用橡胶带扎紧上臂才能找到合适的血管。
"小朋友,忍一下啊。"护士小李调整好针头的角度,"很快就好了。"
针头刺入的瞬间,念念只是轻微地哼了一声,但护士小李的脸色突然变了。从针头流出的血液呈现诡异的暗紫色,比正常的鲜红色要深得多,就像变质的葡萄汁。
"这……"护士小李停下动作,仔细看看试管里的血样,"凝血功能有问题。"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周玲还是听见了。"什么意思?"
"没事,可能是血管问题。"护士小李勉强笑笑,但她拿试管的手明显在发抖,"我们再抽一管看看。"
第二管血的颜色同样异常。护士小李把试管递给化验室时,特意叮嘱:"加急,尽快出结果。"
化验室的技师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姓王。他接过血样时也注意到了颜色的异常,但没有多说什么。血常规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白细胞计数略高,血小板偏低,但最引人注意的是肌酸激酶指数异常升高。
陈铭拿到检验报告时,正在诊室里查阅相关资料。肌酸激酶升高通常意味着肌肉损伤,但念念并没有外伤史,也没有剧烈运动。他突然想起上周接诊的一个食物中毒的孩子,症状有几分相似,又不完全相同。
"安排做个毒物筛查。"陈铭对护士说,"重点检查重金属和有机磷。"
周玲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手机屏幕亮着和老师的聊天记录。她的手指停在"今天有没有小朋友给念念零食"的输入框上,迟迟没按下发送键。凌晨三点的医院走廊很安静,只有空调机的嗡嗡声和远处传来的脚步声。
她突然想起下午接女儿时的情景。那时候正是黄昏,小区门口的路灯刚刚亮起。她远远地看见念念在和小区门口修电器的老张头说话,小女孩手里还拿着一颗彩色的糖果,在夕阳下闪闪发亮。
当时她没有在意,只是催促念念赶紧回家吃饭。现在回想起来,那颗糖的颜色确实有些特别,不像普通的水果糖,更像是某种工艺品上的装饰。
"妈妈……"念念的声音从诊室里传来,打断了周玲的回忆。
她快步走进诊室,看见念念正躺在检查床上做腹部B超。超声医生是个中年女性,动作很轻柔,但脸上的表情逐渐凝重起来。
"肝脾肿大。"超声医生指着屏幕上的影像,"而且脾脏周围有一些异常的回声。"
陈铭凑过去看屏幕,那些回声呈点状分布,在器官周围形成不规则的图案。他从业十五年,从未见过类似的影像。
"建议做CT。"超声医生收起探头,"可能需要增强扫描。"
念念在检查床上翻了个身,呢喃着说:"张爷爷说,这是魔法药水……喝了就不疼了……"
陈铭和周玲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意识到事情可能比想象中复杂。
05
凌晨四点三十分,CT室里机器的轰鸣声刚刚停止。
陈铭坐在读片室里,调出念念的全身CT影像。屏幕上,女孩的内脏器官以灰白色的轮廓呈现,但在多个位置都有异常的高密度阴影。
他用鼠标在屏幕上放大脾脏部位,那团不规则的光斑边缘闪烁着金属光泽,在肝脏、肾脏和心脏周围形成放射状的纹路。
"这是……"陈铭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白大褂的纽扣蹭到键盘,发出刺耳的声响。
化验室的电话突然响起,陈铭接起电话的瞬间,脸色顿时大变:“立刻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