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采购主管被裁撤,拿到赔偿金后断绝供应商关系,老板欲哭无泪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周一上午九点,恒昌机械的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总经理张志明拿着手机,脸色惨白地看着屏幕上的短信:"张总,经过慎重考虑,我司决定终止与贵公司的一切合作关系,即日生效。——华东钢材"

这已经是今天上午收到的第十三条类似短信了。

"不可能,这不可能!"张志明猛地站起身,"华东钢材跟我们合作了八年,怎么可能说断就断?"

财务总监李萍颤抖着声音说:"张总,刚才又有五家供应商发来了终止合作的通知,包括我们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商。"

张志明的腿一软,重重跌坐在椅子上。他想起三天前刚刚办完离职手续的刘国强,那个55岁的老采购主管临走时说的那句话:

"张总,希望你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当时他还以为这只是老员工的气话,现在看来...



事情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刘国强在恒昌机械工作了十五年,从一个普通的采购员做到采购部主管,负责公司所有原材料和零配件的采购工作。在他的管理下,公司的采购成本逐年下降,供应链稳定可靠。

但最近半年,公司的业绩开始下滑,张志明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了削减成本,他开始考虑人员优化的问题。

"张总,我觉得采购部可以精简一下。"新来的副总经理王磊在月度会议上提出建议,"现在都是数字化采购,很多工作可以用系统自动化完成,不需要那么多人工。"

王磊是张志明从大企业高薪挖来的职业经理人,年仅35岁就做到了副总的位置,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

"具体怎么操作?"张志明问。

"我建议可以先从管理层开始,刘国强已经55岁了,采购经验虽然丰富,但思维比较传统,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王磊翻开手中的报告,"我做过测算,如果引入智能采购系统,可以节省至少两个人的人工成本。"

张志明陷入思考。刘国强的月薪加上各种补贴接近两万,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最近刘国强也确实对公司推行的一些新制度表现出抗拒态度。

"但是刘国强跟很多供应商关系都很好,贸然换人会不会有风险?"财务总监李萍提出担忧。

"这正是问题所在。"王磊语气严肃,"过度依赖个人关系的采购模式存在很大风险,万一刘国强出什么问题,整个供应链都会受影响。现代企业管理讲究的是制度化、标准化,不能把公司的命运绑在某一个人身上。"

张志明觉得王磊说得有道理。作为一个有着三百名员工的制造企业,确实不应该过度依赖某个个人的关系网。

会议结束后,张志明私下找到了人事总监陈娟。

"老陈,你觉得刘国强这个人怎么样?"

陈娟想了想,"业务能力没得说,跟供应商关系处得很好,采购成本控制也不错。但确实有些固执,不太愿意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如果要优化他这个岗位,法律上有什么风险吗?"

"他在公司工作十五年了,如果是经济性裁员,需要支付15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大概30万左右。"陈娟算了一下,"不过程序上要合规,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并且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张志明点点头,30万的补偿金虽然不少,但如果能优化掉这个岗位,长期来看还是划算的。

一周后,公司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宣布了经济性裁员的决定。刘国强的名字赫然在列。

"为什么是我?"会议结束后,刘国强找到张志明,眼中满含不解,"我哪里做得不好?"

"老刘,这不是针对你个人。"张志明有些不自在,"公司现在经营困难,必须要优化成本结构。你的能力我们都认可,但采购部确实需要年轻化。"

"年轻化?"刘国强苦笑一声,"张总,采购这个工作,不是光靠年轻就能做好的。供应商的信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我理解你的想法,但公司的决定已经做出了。"张志明递给他一份文件,"补偿方案都在这里,我们会按照法律规定给你足额补偿。"

刘国强接过文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一个月是交接期。王磊安排了采购部的小李来接手刘国强的工作,同时开始推行新的数字化采购系统。

"刘主管,这个华东钢材的联系方式能给我一下吗?"小李翻着供应商资料。

"联系方式在系统里都有。"刘国强头也不抬地说。

"我是说,具体对接的负责人,还有一些特殊的合作条款。"

刘国强停下手中的工作,看了小李一眼,"小李,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建立关系。我不能把我十五年积累的资源直接转给你,那对我来说不公平。"

小李愣了一下,"但是您总得告诉我一些基本情况吧?"

"基本情况合同里都有,其他的你自己去谈。"刘国强的态度很坚决。

这种情况持续了整个交接期。刘国强严格按照公司制度办事,该移交的资料一样不少,但关于供应商的具体合作细节、价格谈判的技巧、各家供应商的特点等核心信息,他绝口不提。

"刘主管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合适?"小李私下向王磊抱怨。

"没关系,这正好说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王磊不以为然,"过度依赖个人关系本身就不健康,我们要建立标准化的采购流程。"

刘国强离职的前一天,张志明特意请他吃了顿饭。

"老刘,你在公司这么多年,也算是元老级人物了。"张志明举起酒杯,"虽然公司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我们的友谊不会因此改变。"

刘国强默默地喝了一口酒,"张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说。"

"你觉得采购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张志明想了想,"控制成本,保证质量,确保供应链稳定。"

"没错。"刘国强点点头,"但你知道这些是怎么实现的吗?"

"通过专业的采购技能和管理制度。"

刘国强摇摇头,"张总,采购的核心是信任。供应商愿意给你最优惠的价格,愿意在你资金紧张的时候给你账期,愿意在你紧急需要的时候加班加点赶货,这些都不是靠制度能做到的,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但是..."张志明想要辩解。

"没有但是。"刘国强打断了他,"张总,十五年来,我们公司从来没有因为供应商问题影响过生产,从来没有因为原材料质量问题被客户投诉,从来没有因为采购环节出现过重大损失。这些不是运气,是我用十五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

张志明感到一阵不安,"老刘,你想说什么?"

刘国强站起身,拍了拍张志明的肩膀,"没什么,只是希望你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餐厅,留下张志明一个人坐在那里,心情复杂。

刘国强正式离职后的第一周,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小李按照既定的采购计划联系各家供应商,虽然沟通起来没有以前那么顺畅,但基本的业务还是能维持。

"看吧,没有刘国强,公司照样运转。"王磊在周例会上得意地说,"这说明我们的制度化改革是成功的。"

张志明也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但到了第二周,问题开始出现了。

"王总,华东钢材那边有点情况。"小李匆匆走进王磊的办公室,"他们说这个月的钢材价格要上调15%。"

"上调15%?"王磊皱起眉头,"合同里不是有价格保护条款吗?"

"他们说那个条款只对特定客户有效,我们需要重新谈判。"

王磊拿起电话直接拨给了华东钢材的销售经理,"李经理,听说你们要涨价?我们可是老客户了,没必要这样吧?"

电话那头传来客气但坚决的声音:"王总,不好意思,现在钢材市场价格波动很大,我们也是没办法。如果你们觉得价格不合适,可以考虑其他供应商。"

王磊愣住了,以前华东钢材的态度从来没有这么强硬过。

类似的情况很快在其他供应商身上也出现了。原本很配合的电子元件供应商开始要求现金交易,不再给账期;一直提供优质服务的物流公司突然提高了运费标准;就连合作多年的包装材料供应商也开始挑三拣四,质量要求比以前严格了很多。

"这些供应商是怎么回事?"张志明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怎么刘国强一走,他们的态度就变了?"

"可能是巧合吧。"王磊心里也没底,"或者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

但张志明心里隐隐感到不安,这绝不是简单的巧合。

第三周,情况进一步恶化。

恒昌机械最重要的客户——华阳电子突然来电,要求紧急供货一批定制化的机械零件,交期只有三天。

"没问题,我们立刻安排生产。"张志明满口答应,这个订单价值200万,对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但当小李联系原材料供应商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什么?要两周才能发货?"小李对着电话大声说道,"我们以前下急单,你们不是24小时就能到货吗?"

"不好意思,现在我们的库存比较紧张,需要提前排期。"供应商的回答让小李傻眼了。

接连联系了五家供应商,得到的都是类似的回答。要么是库存不足,要么是排期太长,要么就是价格比平时高出一倍。

"王总,这个急单可能有问题。"小李汗流浃背地走进王磊办公室,"所有供应商都说没有现货。"

王磊也慌了,"怎么会这样?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他们联系了十几家潜在供应商,但得到的回复都差不多。最终,他们只能以高出平时50%的价格从外地紧急调货,但即使这样,也无法在三天内交付。

张志明不得不给华阳电子打电话道歉,并承诺延期交货。

"张总,你们这次让我们很失望。"华阳电子的采购总监语气严厉,"以前跟你们合作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这次差点影响我们的客户交付。"

挂断电话后,张志明坐在办公室里,感觉头痛欲裂。

他开始意识到,刘国强的离开可能真的给公司带来了问题。但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毕竟这等于承认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

"可能是我们运气不好,碰上了市场环境变化。"他对自己说,"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

但内心深处,他已经开始后悔了。

就在张志明还在自我安慰的时候,更大的打击来了。

第四周的周一上午,张志明刚到办公室,秘书就急匆匆地跑进来。

"张总,华东钢材发来了邮件,说要终止与我们的合作关系。"

"什么?"张志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们为什么要终止合作?"

"邮件里说,经过内部评估,认为我们公司的信用等级下降,不符合他们的合作标准。"

张志明立刻拨通了华东钢材销售经理的电话,"李经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合作了八年,从来没有出现过信用问题。"

"张总,不好意思,这是公司的决定,我也没办法。"李经理的语气很客气,但态度很坚决。

"那我们能不能谈一下?我可以立刻过去拜访你们老板。"

"真的不用了,我们的决定不会改变。祝你们生意兴隆。"

电话被挂断了,张志明呆呆地坐在那里。

但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公司陆续收到了十几家供应商的解约通知。有的说是战略调整,有的说是产能不足,有的干脆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到了下午,连一直合作很好的电子元件供应商也发来了类似的通知。

"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张志明在办公室里大声咆哮,"十几家供应商同时解约,这肯定不是巧合!"

王磊的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会不会是有人恶意操作?"

"是刘国强!"张志明突然想起了什么,"一定是刘国强在背后搞鬼!"

他立刻拨通了刘国强的电话。

"刘国强,你在搞什么鬼?"张志明的声音几乎是在咆哮。

电话那头传来刘国强平静的声音:"张总,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别装了!为什么所有供应商都要跟我们解约?这肯定是你在背后搞的鬼!"

"张总,我已经不是贵公司的员工了,我没有义务为贵公司维护供应商关系。"刘国强的语气依然平静,但话里透着寒意。

"你这是报复!你这是恶意报复!"张志明气得浑身发抖。

"报复?"刘国强轻笑一声,"张总,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告诉了供应商们一个事实。"

"什么事实?"

"我告诉他们,我已经不在恒昌机械工作了,以后再有什么合作问题,请他们直接联系公司的新负责人。"

张志明愣住了,"就这些?"

"就这些。"刘国强顿了顿,"张总,你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吗?"

确实,从法律角度来说,刘国强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他只是告诉了供应商们一个客观事实——他已经离职了。

但这个"客观事实"背后的含义,张志明现在终于明白了。

刘国强在供应商那里的地位,远比他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在那些供应商眼中,恒昌机械的信誉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刘国强个人的信任基础上的。

现在刘国强走了,这种信任关系自然也就断了。

"刘国强,我们能不能坐下来谈谈?"张志明的语气软了下来,"你开个价,回公司来吧。"

"张总,谢谢你的好意,但我已经找到新工作了。"

"什么新工作?"

"我去了华腾实业,担任供应链总监。"

华腾实业!张志明倒吸一口凉气。

那是恒昌机械最大的竞争对手,双方一直在抢夺市场份额。如果刘国强去了华腾实业,那意味着...

"张总,"刘国强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讽刺,"感谢你让我认识到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华腾的老板比你更懂得珍惜人才。"

电话被挂断了。

张志明瘫坐在椅子上,脸色惨白如纸。

他终于明白,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

就在这时,秘书又敲门进来,"张总,华阳电子的采购总监来电话,说要终止跟我们的长期合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