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一晃眼的功夫头伏就过去了,而明天就入中伏了!今年的中伏只有十天,从7月30日到8月8日!
老话讲“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这段时间可是一年里最热、最潮湿的时候,身体特别容易出问题。
不过咱老祖宗传下来不少应对中伏的法子,记住“吃2样,做3事,忌3事”,顺时养生,舒舒服服度过这难熬的中伏天。
吃2样:应季美食,消暑又滋补
①吃伏面
民间一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中伏吃面,这个习俗从三国时期就有了。伏天里,人的消化功能变弱,面条好消化,不会给肠胃添负担。
而且吃热汤面还能发汗,带走身体里的暑气,达到“以热制热”的效果。
做法也简单,煮上一把劲道的面条,过凉水后捞出来。
配菜可以准备黄瓜丝、豆芽、胡萝卜丝这些,清爽又解腻;炸酱用甜面酱和豆瓣酱按1:1的比例炒,加点肉末更香,拌匀后吃起来,那叫一个舒坦。
②吃鸭肉
在南方很多地方还有句俗语叫“头伏吃鸡二伏鸭”,说的是头伏吃鸡肉,而二伏要吃鸭肉!
三伏天里,人体消耗大,鸭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能补充体力,还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特别适合中伏食用。
推荐冬瓜鸭肉汤,把鸭肉焯水后和冬瓜块一起下锅,放姜片、葱段去腥,小火慢炖一小时,煮出来的汤鲜美清甜,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滋补身体,一家人都爱喝。
做3事:顺应天时,养生正当时
第一:晒伏姜
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和红糖搅拌均匀,装进容器里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暴晒。
经过阳光的“催化”,姜的辛辣和红糖的甘甜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伏姜。
中伏喝伏姜,能温胃散寒、发汗解表,尤其适合脾胃虚寒、容易感冒的人。
早上起来用温水冲一杯伏姜水,一整天都元气满满。
第二:晒背
上午8 - 10点,下午4 - 6点,找个阳光不那么强烈的地方,背对太阳晒20 - 30分钟。
晒背能补充阳气,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
晒的时候记得保护好头部和眼睛,别晒伤了。
第三:午睡!
中伏昼长夜短,晚上休息不好,午睡就格外重要。
中午11点到1点是午时,小睡30分钟到1小时,能让身体得到放松,恢复精力,下午工作学习都更有劲儿。
但午睡别睡太久,不然起来后会头晕脑胀,反而不舒服。
忌3事:避开误区,健康度中伏
忌贪凉
中伏天热,大家都喜欢吃冷饮、吹空调,但千万别过度。
冷饮吃多了,容易刺激肠胃,引起腹痛、腹泻;空调温度开太低,室内外温差大,一冷一热,身体受不了,很容易感冒。
空调温度最好设置在26℃左右,冷饮也要少吃,实在想吃,就饭后吃一点解解馋。
忌情绪大起大落!
高温天气本来就容易让人烦躁,中伏时阳气又旺,肝火也跟着旺盛,情绪就更难控制。
情绪波动太大,不仅影响心情,还会损伤肝脏。平时可以多听听舒缓的音乐,和朋友聊聊天,遇到烦心事,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忌睡眠不足
虽然夏天提倡“夜卧早起”,但熬夜、睡眠不足可不行。
半夜11点到1点是子时,是阳气初起的时候,这时候睡好觉,能助长阳气;中午小睡一会儿,也能养护心经。
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炎热的中伏天。
中伏天,照顾好自己和家人,顺应老传统养生。吃对食物、做好该做的事、避开禁忌,咱们一起健康、平安地度过这个夏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