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在人工智能技术“狂飙突进”的背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愈发凸显:无论技术如何先进,人类尊严才是文明的核心。
文/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李志民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
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教育理念落地
如今,评价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已成为热门话题。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能。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时,会发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尽管它发展迅速,却无法像人类一样真正地思考。在情商方面,人工智能缺乏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细腻的情感感知能力。它无法理解人类在特定情境下的喜怒哀乐,无法给予情感上的慰藉与支持。在创造力领域,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人类能够凭借灵感、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作品、发明前所未有的科技产品,而人工智能的“创作”往往基于已有的数据和算法,缺乏真正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人工智能虽被称为“智能”,但本质上是由人类创造的。它旨在模仿人类行为并影响人类,其发展始终和人类的参与、互动及影响强度紧密相连。它并非完全独立于人类而存在,我们的世界和人类生活,因人工智能而发生的改变,并非是“人工”的,而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类尊严面临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如同又一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维护人类尊严、正义和劳动带来了新挑战。
从劳动层面来看,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部分传统工作岗位的消失,引发就业结构的调整。一些重复性、规律性强的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使得一些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其劳动价值可能被低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这些劳动者的尊严,让他们在技术变革中不被边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人类尊严方面,人工智能的算法偏见和数据滥用等问题可能对个人权利和尊严造成侵害。如果人工智能系统在招聘、司法判决等领域存在算法偏见,就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结果,损害特定群体的尊严。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对个人数据的广泛收集和分析,个人隐私面临严重威胁,一旦个人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将严重侵犯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在正义层面,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往往缺乏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医疗诊断、金融风险评估等,人工智能的决策可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利益,但由于其决策机制复杂,人们难以理解其算法依据,这可能导致正义难以得到伸张。
以人类尊严为准则的造福使命
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人类发明工具大多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工作更高效,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人工智能科研人员,作为将这项技术带给人类的一代人,肩负着重大责任。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助力药物研发。通过对大量生物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让病人更安全。在物质科学研究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材料。通过模拟材料的性能和结构,预测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前景,推动科技的进步。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社会科学家浏览并从海量数据中学习,以了解经济运行方式,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所有这些应用都必须以人类尊严为准则。在利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我们要确保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避免因技术的不当使用而对人类造成伤害。不能仅仅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效率的提升,而忽视了人类尊严这一文明的核心价值。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6月刊(总第115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