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房产证递到父亲手中的那一刻,整个客厅陷入死寂。父亲的手在颤抖,眼里噙着泪水,声音哽咽着:"这...这是真的吗?"堂哥脸色铁青,狠狠瞪着我,而母亲则捂着嘴,眼泪不停地流。二十年的辛酸、羞辱和挣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应。我平静地看着父亲:"比起您心中的好儿子,我这个不成器的孩子,终于做对了一件事。"
01:
记忆中,父亲总是皱着眉头看我。
"看看你堂哥,才高三就拿了省奥赛一等奖,你呢?整天就知道玩游戏!"这是父亲对我说过最多的话。每次家族聚会,父亲都会主动把话题引到堂哥身上,仿佛在他眼里,我和堂哥之间的比较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战役,而我注定是那个失败者。
我叫陈明远,今年二十八岁,在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而我那位光芒万丈的堂哥陈俊杰,早在五年前就成了省城最年轻的金融精英,年薪百万,出入豪车,是整个陈家的骄傲。
小时候,我和堂哥的关系其实不错。记得六岁那年,他来我家做客,我们在后院捉迷藏。
他故意躲在一个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让我能找到他,然后又装作很惊讶的样子夸我聪明。那时候的他,眼睛里还没有后来的傲慢与算计。
一切的改变始于小学四年级那次期末考试。堂哥考了全校第一,而我只排在班级中游。父亲接到成绩单后,脸上的失望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那天晚上,他罕见地喝醉了,醉醺醺地对母亲说:"你看看俊杰,再看看咱儿子,这差距,这以后可怎么办啊?"
从那以后,父亲开始无休止地拿我和堂哥比较。学习、体育、人际关系,甚至连吃饭的姿势,他都要说上几句:"你看看你堂哥,吃饭都不发出声音,多有教养。"每一次对比都是一次无形的打击,我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害怕与人交流。
高中时期,情况愈发严重。堂哥考入省重点高中,而我只上了普通高中。
父亲整整一周没和我说话,仿佛我做了什么天大的错事。而当堂哥高考考入清华大学时,父亲在亲戚面前笑得合不拢嘴,却对我的二本院校只字不提。
我清楚地记得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家那天,父亲看了一眼就随手扔在了桌上,轻描淡写地说:"能上大学就不错了,别再给我丢人了。"那一刻,我心里某个地方彻底碎了。
大学四年,我很少回家。每次回去,父亲的第一句话总是"你堂哥最近又......"。而母亲则总是在一旁偷偷抹泪,却不敢多说什么。她曾经半夜悄悄来到我房间,轻声说:"明远,妈妈知道你很优秀,只是你爸爸他......"
毕业后,我留在了省城,从一家小公司的基层员工做起。父亲得知我的工资只有堂哥的零头时,当着全家人的面讽刺道:"看来这辈子你是比不上你堂哥了,认命吧。"
那一年,我二十三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内心充满了迷茫与不甘。
02:
"陈明远,你还要继续加班到什么时候?公司都没人了。"项目部经理李哥站在我的工位旁,看着我电脑上密密麻麻的代码。
"再半小时就好,这个功能必须今晚调试完。"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声音有些嘶哑。
"你知道吗,你是我见过最拼的年轻人,但有时候我真担心你会把自己逼得太紧。"李哥拍了拍我的肩膀,"对了,周末有个科技创新大赛,公司准备派团队参加,你有兴趣吗?"
我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有兴趣。"
那是我进入公司的第二年,已经从普通程序员成长为项目骨干。每天早上七点到公司,晚上十一点离开,成了我的常态。
同事们都说我疯了,但只有我知道,我是在和时间赛跑。
科技大赛上,我们团队凭借一款创新的智能家居系统获得了一等奖。这是公司第一次在省级比赛中获此殊荣,总经理亲自在全体会议上表扬了我们。
"陈明远,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创业?"颁奖后,一位风投公司的代表递给我一张名片,"你的项目很有潜力,如果有兴趣,可以来聊聊。"
那一刻,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
当晚回到出租屋,我给母亲打了电话。电话那头,母亲压低声音:"明远,你爸又在和亲戚们夸你堂哥了,说他刚刚买了一套江景房,还说......"
我打断了她:"妈,我想创业。"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是母亲担忧的声音:"创业?那多危险啊!你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我想试试,"我深吸一口气,"我已经想好了,就做智能家居系统,我有信心。"
"那...需要钱吗?"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不用,我这几年的积蓄足够了。"我撒了谎。其实我的积蓄远远不够,但我不想再听到父亲的嘲讽。
第二天,我正式向公司提出辞职,并开始了创业之路。从租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办公室开始,我一个人编程、设计、联系客户。
夜深人静时,常常是我一个人对着电脑,思考如何将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创业初期的艰辛超出了我的想象。资金短缺、人手不足、市场拓展困难,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我不得不向几个大学同学借钱,还接了不少外包项目来维持公司运转。
半年后,我成功研发出第一代产品原型,却面临着无法量产的窘境。恰在此时,堂哥陈俊杰突然联系了我。
"听说你在创业?做智能家居?"电话那头,堂哥的声音依旧充满了自信,"巧了,我们投资部正好在关注这个领域,要不要聊聊?"
我犹豫了。和堂哥合作意味着什么,我再清楚不过。
但当时的处境让我别无选择,于是我同意了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