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直在跨境电商前沿奋战的人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正在发生,人工智能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技术噱头,而是逐渐成为支撑交易链路的关键。墨腾创投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AI将为东南亚电子商务带来1310亿美元的市场增量。在这一趋势中,东南亚一些主流电商平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摸索AI+电商合适的方案,取得不错成果。其中,Lazada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AI工具布局,正在勾勒出“AI+电商”飞轮协同进化路径,颇为惹人关注。
从消费者的购物链路来看,AI渗透已悄然改变决策习惯。Lazada推出升级AI购物助手Lazzie,核心逻辑是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深度理解实现精准推荐。这种推荐并非简单的“猜你喜欢”,而是结合地域消费特征、实时需求变化形成的动态匹配,最终推动购买转化效率的提升。更细微的变化发生在商品页面——AI辅助生成的用户内容正在成为信任载体。平台通过引导消费者用AI工具撰写评论、上传图片,让带有图片的评论数量显著增长,这些真实且丰富的内容,自然提升了商品页面的吸引力与可信度。
对卖家而言,AI工具正在重构运营效率的基准线。过去,东南亚跨境卖家上架商品时,需要手动处理图片优化、多语言标题撰写、本地化描述等繁琐工作,而Lazada的AI智能上架工具将这一过程自动化,系统能根据商品属性生成符合平台规范的图片、标题和描述,直接缩短商品从筹备到上线的周期。售前服务环节同样受益,LISA聊天机器人不仅能快速响应咨询,还能基于历史对话数据优化回复逻辑,高效服务推动订单转化,商家售前客服好评率也水涨船高。
语言曾是东南亚跨境贸易的天然屏障,毕竟该地区存在多种官方语言与方言,很多商家朋友在跟客户沟通过程中,因沟通不畅影响订单的例子不在少数。常规翻译软件或者AI工具无法真正意义上较大比例的替代人工沟通,“机翻”感显著,且很多时候无法真正理解当地语言风格,无法真正触达消费者,沟通低效。
Lazada上线的AI多语言翻译功能,支持15种语言实时切换,翻译更地道,沟通更自然,让卖家无需额外投入本地化团队,就能实现商品信息的精准呈现,这种一键本地化能力,本质上是降低了市场准入的技术门槛。
这些分散在消费端与供给端的AI工具,正在形成相互驱动的协同效应。卖家通过AI提升运营效率后,能将更多精力投入产品与服务优化,进而改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提升直接带来更高的转化率,推动平台交易规模扩大;而规模增长又为AI技术的迭代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样本与投入空间——这便是Lazada正在验证的“AI+电商”飞轮,即每个环节的优化都在为下一个环节提供动能,最终形成持续增长的闭环。
面对东南亚电商市场AI工具热闹景象,不少行业人士表示乐见其成,他们指出若平台能通过技术工具降低卖家使用AI门槛,推动更多参与者融入这一生态时,整个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效率提升或将进入加速期。而Lazada的实践,或许正是这种加速的开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