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介绍了甘地和国大党崛起,其实是英国南亚殖民当局和印度买办资产阶级刻意扶植的结果,目的是为了抑制南亚的独立运动。
鲍斯之死
难道早年印度就没有人看出这其中的门道吗?
当然有。
由于国大党和甘地这种行为有损于印度的民族利益,因此作为印度独立运动先驱之一的苏巴斯·钱德拉·鲍斯,最终忍无可忍与甘地分道扬镳,他选择退出国大党另起炉灶推进印度的独立运动。
然而鲍斯其后却错误地选择了与日本法西斯合作,将印度独立的希望寄托于日本攻入南亚次大陆驱逐英国人。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了,鲍斯借助日本人驱逐英国人的想法破灭了。
日本宣布投降后,鲍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向苏联提出了避难申请,苏联出于战后在南亚争霸的需要同意了他的避难请求。
然而1945年8月17日,鲍斯乘坐的装载着巨额资金的飞机便在台北失事;
8月18日,鲍斯在台北医院中离世。
对于鲍斯之死至今都有诸多猜测,但是不管怎么样,以鲍斯为代表的印度民族主义派与日本法西斯结盟的事实,都使得坚定的印度民族主义派在其后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进程中,英国殖民当局有理由将其给边缘化,从而保证英国能从独立后的印度获得的利益最大化。
历史的车轮是没法阻挡的,尽管鲍斯死了,不到两年后印度依旧独立了。
不过由于英国的一手安排,导致印度独立时其政府内部充斥着买办资产阶级代表和印度教代表,而最应该站出来领导印度现代化国家过程的民族主义派却靠边站了。
为了维持统治,印度买办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印度教的宗教力量,而这使得印度教深入印度政权内部,让印度政权始终带有一股子神权味。因此尽管印度政府在建立之初就将废除种姓制度写入了宪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安抚印度教的政治盟友,对于取消种姓制度只能做一些表面文章。
甘地之死
尽管鲍斯及时地死去了,但是在二战中遭到重创的英国也无力再维护自己印度皇帝的皇冠,不得不同意印度独立了。但是在允许南亚殖民地独立的过程中,英国打进去了很多的钉子。
比如大到印巴分治,小到甘地只能作为一个偶像图腾存在,不能在印度政体中拥有实际的地位。
难道甘地真的甘愿当国大党和英国殖民当局的傀儡吗?
甘地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啊,他也是一个很有理想和抱负的人。
甘地在成为印度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之后,他的目标是将国大党建成一个团结富人与穷人,工业家与工人,印度教徒、穆斯林与基督教徒,学生与老师,高种姓者与贱民等各阶层人士在内的,在南亚拥有最广泛基础的政党。
这听起来像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所以这个主张无疑太过理想化。但是我们从这个主张可以看出,甘地内在是一个泛南亚的民族主义者。
难怪甘地明明在协助英国维持南亚的殖民统治,但是邱吉尔这个顽固的殖民主义者却看不惯他。
1943年南亚各地难得的大丰收,而英国为了维持自己战争的炫耀,竟然在当地强征七成五的粮食,人为地造成了大饥荒,光是孟加拉一地便饿死了350万平民!
最终英国在德里的殖民当局都看不下去了,向伦敦发报请求粮食援助,而邱吉尔的回电只有一句话:为何甘地没有饿死呢?
从甘地的一贯政治主张,我们不难推知他是反对印巴分治的,而甘地在获悉印巴分治后,也确确实实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与不甘。以甘地的巨大声望,自然印度国内会群起响应,而从印巴分治中分得了大蛋糕的阶层对此当然十分恐慌。
所以在印度独立仅仅五个月后的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身亡,动手的据称是印度教激进分子,那不就是国大党的政治盟友吗?
甘地死了,这个当了大半辈子提线傀儡的人,在印度终于独立的当下想要自己做操线人时,就这么轻易地遇刺了。
甘地、鲍斯、尼赫鲁并称为印度独立运动三杰,三者虽然有长期合作关系,但是他们背后的支持者不尽相同。而甘地、鲍斯早早亡故,他们所代表的的泛南亚民族主义势力随之式微,南亚次大陆格局就此定型。
尼赫鲁之死
对了,还有尼赫鲁呢,鲍斯、甘地之死,按理说得益最大的就是他了。
鲍斯、甘地相继离世后,印度独立三杰中仅存的尼赫鲁再无人可以与他分庭抗礼,因此他长期掌握印度大权,开创了国大党长期执政的先河。
按理说甘地死后,印度政府中大权在握的是买办阶层,但是尼赫鲁的所作所为显然并不符合一个传统买办的做派,他确确实实推动了第三世界运动的发展。
当然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以及各种世界进步力量联手,在全世界瓦解老欧洲的殖民体系,尼赫鲁的做法也可以视为向这个世界的新领袖递上投名状。
尼赫鲁生平最让我们意难平的事情,就是1962年他悍然挑起中印战争。
这场战争发动得确实莫名其妙,中印当时关系很好,尼赫鲁赌上自己的全部声望与我国开战显然是不值当的。这场战争印度即便获胜,也只会是恶化印度与我国的关系,而我国握有整个青藏高原俯视南亚次大陆,从此以后印度北方将要承受巨大的国防压力。
那尼赫鲁为啥还要冒险呢?
据称尼赫鲁当时在国内推动深层次的改革(极有可能是仿照我国的全国土改)遇阻,为了能获取压倒反对派的声望,所以他才发动战争。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尼赫鲁赌输了。
1964年尼赫鲁带着满心的遗憾与不甘离世,印度失去了最后一个能推动深层改革的强人。
最能推动印度现代化进程的三杰——鲍斯在印度建立前夕死于空难,甘地在印度刚建国时就被人刺杀,尼赫鲁虽然聚集起了声望却中道崩殂。
印度这些独立运动领导人的相继早早去世,使得印度在立国之初时未能完成对国家的现代化改造,而现在世界大环境已经没有了当年那种氛围和机遇。
总有人在网上贬损我们当年的新民主主义战争,将一切战争都妖魔化。
可想要社会进步,不经过剧烈的社会变革,难道指望占据统治地位的既得利益集团突然醒悟立地成佛,主动放弃其既得利益吗?
不是我们先贤那一代人将仗打完了,将中国的历史糟粕尽可能地扫进了垃圾堆,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关于印度人民党
当年与印度教联合的策略,虽然使得国大党长期执政,但是最终国大党还是栽倒在了印度教面前。自2014年以来,印度政权都由深受印度教教义影响的印度人民党掌握。
既然说到了印度人民党,那就多说些吧。
明明人民党这些年执政水平一般般,但是印度底层却极其拥护人民党以及其党首莫迪,这使得印度人民党十年来一直大权在握,这在我们外人看来无疑是咄咄怪事。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印度人民党拥有广大的印度教信徒,而莫迪出身吠舍种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种姓出身,因此从莫迪身上,印度广大底层人民看到了提升社会地位的希望。也因为莫迪的出身,印度底层人民拿他当自己人看待,这是国大党那些高种姓总理所没有的一个执政民意基础优势。
然而莫迪的全名是纳伦德拉·达摩达尔达斯·莫迪,这个达摩达尔达斯可是一个刹帝利姓氏。因此莫迪其实是出身在一个没落的高种姓刹帝利家族,这是他为何能成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党首的关键。
所以啊,现在印度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因为其代表的是印度教上层阶级,所以它并无意从根子上解决印度各种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它一遇到内部矛盾高涨,就会对外去找邻国的麻烦将矛盾转向外部。结果就是印度这些年与周边邻国频频爆发冲突,导致南亚诸国纷纷选择与印度保持距离转向北方。
而印度的现代化进程,又怎么可能由这么一个,代表印度已经不能简单称之为保守势力利益的政党来推进呢?
印度立国之初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未能解决,到了今天已经深深绊住了印度发展的脚步,这对于印度当然是不幸的。
至于这结果对我们而言如何,大家就见仁见智吧。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的朋友还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