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这书,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朋友,不说漂亮话,却懂得人性真相。
年轻时读可能觉得是“大道理”,等摸爬滚打到三四十、五六十岁,回头再看,句句都是生活熬出来的“醒酒汤”。
01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给人恩惠,要由淡薄到浓厚,慢慢增加。如果一开始就给很多,后来少了,人家就忘了你的好;管人立规矩,要由严格到宽松,先紧后松,如果一开始很松,后来突然严了,人家就会怨恨你太苛刻。
这简直是处理人情世故的“金科玉律”!
比如,帮亲戚朋友,一开始就掏心掏肺,大包大揽,后面稍有怠慢或力不从心,对方可能就觉得你“变了”“不够意思”,甚至心生怨怼。
不如开始量力而行,关键时候再“雪中送炭”,人家反而更感激。
管孩子或带团队,一开始就嘻嘻哈哈没规矩,等孩子大了不服管或者团队散漫了,你再想收紧就晚了。
大家只会觉得你怎么“突然变了”,抵触情绪会很大。
不如一开始就明确底线和规则,后面再根据情况适当放松,大家反而觉得你“通情达理”。
人到中年,亲戚朋友、工作关系和家庭责任,处处都需要有“度”的把握。
这句老话点透了人性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和“习惯被优待后受不了约束”的弱点。
做事讲策略,不是算计,而是让善意可持续,让管理更有效。
02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批评别人的毛病别太狠,想想人家受不受得了;教人学好别要求太高,得让人家够得着、做得到。
比如,孩子成绩没考好,火蹭就上来了,一顿数落“笨死了”“不用心”,结果孩子蔫头耷脑,更没信心了;
或者对伴侣做家务总不满意,唠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结果对方干脆甩手不干了。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容易急,但越是急,越要管住嘴。
批评不是泄愤,目的是让人改。
刀子嘴,伤的是关系,毁的是效果。
对孩子、对伴侣、对下属,甚至对父母,指出问题时,想想对方的感受和实际能力。
要求太高,步子太大,容易把人“吓退”;给点台阶,给点具体的、能做到的小目标,效果反而更好。
真正的善意,是让人能接得住,改得了。
03
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在热闹喧嚣的场合,保持一分冷静观察的眼光,就能省掉很多无谓的烦恼和算计;在冷清寂寞的时候,保持一份热忱的心肠,反而能体会到许多真正的乐趣。
单位聚会、朋友饭局、亲戚攀比圈…人声鼎沸时,别光顾着凑热闹,抢风头,或焦虑自己是不是“掉队”了。
稍微抽离一点看看,谁在吹嘘?谁在奉承?哪些话听听就好?保持这份清醒,能避免卷入是非、盲目跟风,也少了很多回家后的懊恼和自我怀疑。
再比如,孩子离家后的空巢,工作瓶颈期的迷茫,退休后的落差,或者就是某个无所事事的周末下午,别光顾着失落。
这份“冷清”反而是难得的空间。
拾起放下多年的爱好,画画、养花、钓鱼,或静心读本书,好好做顿饭,甚至认真打扫一次房间…用“热心”去对待这些“冷落”的时光,往往能发现生活里最踏实、最治愈的小确幸。
《菜根谭》这句话点醒我们:顺境时别太飘,留份清醒;低谷时别太丧,找点热爱暖自己。
平衡的心态,是中年最大的福气。
04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别太往心里去。像看自家院子花开花落一样自然,像看天上云聚云散一样随性。
这境界,听着简单,做到还是比较难的。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职场江湖、人情世故,哪能没点波澜?
工作上,项目成了,被夸了,心里要明白几分是实力,几分是运气,几分是时机。
项目黄了,挨批了,也别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让它成为心理成为包袱。
“宠”来了,笑笑,该干嘛干嘛;“辱”来了,消化消化,该干嘛还是干嘛。
日子照过,花照开,你的价值,不全在别人一张嘴上。
生活里,孩子出息了,高兴!但别满世界嚷嚷,恨不得贴脸上。孩子暂时遇到坎儿了,也别觉得天塌了,脸都丢尽了,焦虑得睡不着。
云有云的轨迹,孩子有孩子的路。
你该给的爱和支持一点不少,但别把心全系在孩子那朵“云”上,忘了看自己头顶的天空。
朋友来了又走,圈子聚了又散,也平常。合则聚,不合则散,强扭的瓜不甜,强留的人不暖。随它去,云卷云舒,自有它的道理。
花不会常开不败,云不会静止不动。
人生也一样,有高光就有低谷,有相聚就有别离。
试着去接纳,而不是对抗。
接纳不是躺平,而是明白这是自然规律,把精力用在能改变的地方,对不能改变的事情,保持一份“去留无意”的洒脱。
人到中年,拼的往往不是谁爬得更高,而是谁的心更稳。
任凭外面风吹浪打,褒贬议论,我自有一方小小庭院,能静看花开花落;头顶一片广阔天空,能笑看云卷云舒。这份内心的安定与从容,才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最珍贵的福气。
起落平常事,心定见真章。
05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在狂风暴雨(困境危机)中,要能站稳脚跟;在花红柳绿(名利诱惑)中,要把眼光放高远;在危险的小路(歧途邪路)上,要能及早回头。
这就是中年危机的“避坑指南”。
遇到困境,比如失业、疾病、家庭变故…这时最需要的是“定力”,不慌神,脚站稳了,咬牙熬过去,才有翻盘可能。
遇到诱惑,有点小权力,有点小积蓄,外面灯红酒绿,各种“机会”,这时候“眼光高”太重要了。
想想自己的责任,家庭、名声,想想可能的代价,别被眼前那点“花红柳绿”迷了眼,栽了大跟头。
遇到“路危径险”,无论是投资陷阱、不良嗜好,还是情感歧路,一定要“回头早”。
中年经不起大的折腾,及时止损是最高智慧,别等到泥足深陷,回头无岸。
中年人站在人生半坡,上有老下有小,最怕的就是“行差踏错”。
《菜根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顺境要清醒,逆境要坚韧,走出歧路要果断。
守住底线,才能护住安稳。
06
《菜根谭》里的智慧,不是什么玄乎的大道理,就是教我们在人情冷暖、世事浮沉中,如何护住自己的心,走稳脚下的路。
尤其人到中年,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再读这些句子,更像是老友递来的一杯温茶,初尝微苦,细品回甘,暖的是心窝。
有些道理,早点懂,少踩坑;现在懂,也不晚。
毕竟,活明白,是一辈子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