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消息终于坐实。
少林寺官网发布情况通报,内容震撼。
原文如下:
> 情况通报
>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 少林寺管理处
> 2025年7月27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舆论瞬间炸锅。
但其实,在这份通报发布之前,已有风声四起。
![]()
一、早有传闻,却无人确认
7月26日开始,社交平台上流传出一则爆料:
“中原某知名寺庙的方丈被带走调查。”
虽未指名道姓,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释永信。
毕竟他是全国最知名的佛门人物之一。
消息登上热搜,引发全网关注。
有媒体去电话求证,少林寺回应含糊:
“目前没有明确消息。”
“我们也不太清楚。”
甚至有人挂断电话。
有人说,这是在“等指令”;
也有人说,是“不敢说”。
总之,当时寺方没有正面回应。
直到7月27日晚,一纸通报,盖棺定论。
![]()
二、20天前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释永信上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20天前。
彼时,他出席了少林寺一场内部法会。
现场有图片,有视频。
但之后,整整20天,再无新影踪。
就连寺庙的动态,也避而不提住持的行踪。
这20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何突然被立案调查?
![]()
三、释永信其人:从“小和尚”到“少林CEO”
释永信,本名刘应成,1965年生于安徽亳州。
19岁出家,法号永信,拜在少林寺德禅长老门下。
他不是一般的和尚。有人说:他是商人里的和尚,和尚里的“董事长”。
1999年,释永信正式接任少林寺方丈。
从那年起,少林寺的“生意经”越念越响。
他主导的“商业化改革”包括:
组建武僧团,出国巡演;
成立少林实业、少林制药、少林文化传媒等公司;
办少林武校、功夫节、国际交流营;
推出少林功夫数字文创、演艺项目。
他甚至一度走进联合国、达沃斯论坛、人民大会堂,被视作“佛门外交家”。
媒体报道,少林寺年收入上亿,仅门票与培训收入就数千万。
但钱的流向,始终是谜。
![]()
四、曾被实名举报,如今锤落实地
2015年,一封实名举报信将释永信推上风口浪尖。
举报内容包括:
与多名女子存在私情关系,甚至育有多名子女;
利用寺院资金购置多套房产;
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严重;
假借弘法之名,实则敛财。
当时,宗教事务部门最终回应:查无实据。
有人说他“化险为夷”,也有人说他“后台很硬”。
但这一次,风暴再次来袭,不是网上流言,而是“官宣调查”。
![]()
五、网友评论炸锅,社会反应强烈
通报一出,评论区瞬间炸裂:
@小李哥:原来净土也藏污纳垢,信佛信的是“理”,不是信人。
@善缘居士:我还带孩子去过少林寺,现在只剩讽刺。
@南风不竞:佛法无边,也架不住“人心贪婪”。
@老张说事:一个和尚住别墅、开豪车、管公司,说出去就不是佛教,是资本教。
微博、抖音、知乎等平台上,“释永信被查”关键词冲上热搜第一。
![]()
六、公众关心的不只是“和尚出事”,而是信仰坍塌
释永信,不只是一个住持。
他是整个少林寺的“代言人”。
他一举一动,代表着千年古刹的形象。
现在他出事,信众心中的“清净地”也随之蒙尘。
很多中老年人,尤其是经常去寺庙祈福、敬香的,纷纷留言:
“我信的是佛,不是和尚。”
“少林寺不是旅游景点,是精神寄托。”
“希望国家严查,还佛门一个清净。”
![]()
七、释永信倒了,少林寺怎么办?
从通报来看,释永信正被“多部门联合调查”。
这意味着问题涉及面广,金额可能巨大。
未来有三点值得重点关注:
1. 人事更替:谁来接任方丈?是否有真正德高望重的僧人?
2. 财务清算:过去几十年的资产、产业,是否需要全面审计?
3. 宗教整顿:宗教商业化是否该设立更明确的红线?
![]()
八、写在最后
普通人看热闹,信众看门道。
释永信的倒下,是警钟。
警示所有宗教界人士,也提醒每一个信仰者:
信仰不是商品,不能被贩卖;
寺庙不是公司,更不能变成权钱交易之所;
公共人物必须接受监督,哪怕他披着袈裟。
风暴刚开始,后续如何发展,还需继续关注。
但不管结果如何,真正的佛法,不应被污染。
愿信仰归于纯净,愿真理远离铜臭。
(全文素材来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少林寺官网、凤凰网、央视网等公开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