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3500还在超市打工赚钱,看到老同事的朋友圈,我当天就不干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67岁的刘建华颤抖着手放下手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刚才老同事王志远发的那条朋友圈,彻底颠覆了他对这30年的所有认知。照片里,王志远一家三代其乐融融地坐在价值千万的别墅客厅里,而配文只有短短八个字:"感谢老领导当年提携。"

刘建华看着自己穿了三年的超市工作服,想起刚才还在为一包过期的面包被顾客投诉而低声下气地道歉。

他猛地站起身,撕下胸前的工牌,大步走向超市经理办公室:"我不干了!"



早上六点半,刘建华的闹钟准时响起。

他从1米2的单人床上爬起来,这张床已经陪伴他五年了,是从二手市场花80块钱买的。妻子走后,这个30平米的老房子就成了他一个人的全世界。

洗漱完毕,刘建华从冰箱里拿出昨天剩下的半个馒头,就着白开水当作早餐。

退休金3500元,房租1800,水电费200,剩下的钱要维持一个月的生活。如果不是在福润超市打工,每个月额外收入2000块,他连这样的日子都过不下去。

"建华叔,又这么早啊。"邻居小李刚好出门上班,看到刘建华也在锁门。

"嗯,早点到能多干点活。"刘建华笑了笑,心里却有些苦涩。

年轻人哪里知道,他这个年纪在超市打工,要比年轻员工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保住这份工作。

福润超市位于老城区,主要服务周边的居民。刘建华在这里干了整整三年,从最开始的理货员做到现在的熟食区负责人。

"刘师傅,今天的卤菜要多准备点,周末客人多。"超市经理小张交代着。

"知道知道,我这就去准备。"刘建华赶紧点头。

在熟食区忙活了一上午,快到中午休息时间,刘建华才有机会坐下来歇口气。他掏出那部用了五年的老年机,习惯性地翻看微信群里的消息。

退休职工群里偶尔有人发发养生文章,大部分时候都很安静。突然,一条朋友圈的红点提醒引起了他的注意。

是王志远发的。

王志远,刘建华的老同事,两人曾经在同一个车间工作了十五年。王志远比刘建华晚入职两年,按理说应该比他晚退休,可是五年前,王志远就以"身体原因"提前办了内退。

点开王志远的朋友圈,刘建华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恍惚。

照片里是一座欧式风格的别墅,至少三层,门前停着一辆奔驰S级轿车。王志远穿着名牌衬衫,搂着妻子和儿子,一家人笑得格外灿烂。

"新家落成,感谢这些年朋友们的支持。"

刘建华向下滑动,更多的照片映入眼帘:儿子在国外留学的毕业典礼、一家人在马尔代夫度假、王志远妻子戴着价值不菲的钻石项链出席晚宴。

这些照片的时间跨度从三年前一直到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

"怎么可能?"刘建华小声嘀咕着。

他记得清清楚楚,王志远退休前只是车间的一个普通技术员,工资和他差不多,退休金按理说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这样的生活水平,至少需要每年几十万的收入。

下午的工作时间,刘建华心不在焉。

一位大妈因为买的卤鸡翅有点咸,在柜台前大声抱怨了半个小时。刘建华只能不停地道歉,免费给她换了一份,还搭上了两个卤蛋。

"真是的,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工作,肯定是没本事才落到这步田地。"大妈嘟囔着走了。

这话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刘建华心里。

是啊,同样是从厂里退休,为什么王志远能住别墅开豪车,而自己却要在这里受气?

休息的时候,刘建华又忍不住打开王志远的朋友圈,这次他仔细看了每一条动态。

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王志远的消费水平明显超出了一个普通退休工人的能力范围。刘建华粗略计算了一下,光是这套别墅就得上千万,更别说其他的奢侈品消费。

他想起了一些往事。

三十年前,刘建华和王志远都在国营机械厂工作。刘建华是技术骨干,王志远刚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刘建华的班组。

"建华师傅,这个工艺流程我还不太熟悉,您能再教教我吗?"王志远当时总是这样虚心请教。

刘建华人好,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了王志远。后来车间进行技术改造,需要有人负责新设备的调试工作,刘建华主动推荐了王志远。

"小王有天赋,让他去试试吧。"刘建华当时这样对车间主任说。

那次技改项目很成功,王志远因此获得了厂里的技术革新奖,还拿到了3000块钱的奖金,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

后来的几年里,但凡有好的机会,刘建华都会想着王志远。培训名额、技术比赛、甚至是入党推荐,刘建华都为王志远说过好话。

"建华哥,您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王志远曾经拍着胸脯这样说。

可是现在看来,这些话都成了笑话。

晚上下班后,刘建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小区门口的花园里坐了很久。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他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妻子因为癌症去世三年了,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十几万的债务。儿子在外地工作,收入也不高,刘建华从来不敢开口向儿子要钱。

而王志远呢?他的儿子能出国留学,一家人住着别墅,过着他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越想越觉得憋屈,刘建华决定给王志远打个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背景音很嘈杂,似乎是在什么高档餐厅。

"喂,建华?"王志远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意外。

"志远,看到你的朋友圈了,新家很漂亮啊。"刘建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

"哈哈,还行吧,就是离市区远了点。你最近怎么样?听说还在超市上班?"

"是啊,闲不住,出来找点事做。"

"那挺好的,活到老干到老嘛。我这边有点事,改天再聊啊。"

电话匆匆挂断,刘建华握着手机愣了好久。

王志远的态度明显很冷淡,和朋友圈里展示的热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他刻意回避了关于自己现状的话题。

第二天是周六,超市的客流量比平时大了很多。刘建华忙得脚不沾地,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又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微信里有一条新的群消息,是退休职工群里有人转发的一篇新闻报道。

标题是:"某机械厂原车间主任受贿案开庭审理"。

刘建华随手点开,当看到报道内容的时候,整个人如遭雷击。

报道中提到,某机械厂车间主任李某在担任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设备采购、人员调动、技术改造等方面收受贿赂共计800余万元。案件涉及多名相关人员,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李某,就是刘建华他们车间的原主任,退休已经五年了。

刘建华的手开始颤抖。他想起了那些年车间里的各种项目,想起了李主任对王志远的格外照顾,想起了王志远莫名其妙的快速升迁。

难道说...

他急忙翻出王志远最新的朋友圈,那条"感谢老领导当年提携"的配文,现在看来格外刺眼。

突然,一个更加可怕的念头涌上心头。王志远为什么能够提前退休?为什么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而自己作为技术骨干,为什么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

刘建华想起了当年技改项目的细节。那个项目不仅仅是技术改造,更涉及大量的设备采购。而设备供应商的选择,正是在李主任的决策范围内。

当他想到这里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

来电显示:王志远。

刘建华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名字,心跳得越来越快。

然而就在他准备接听的时候,一个更加震惊的发现让他彻底愣住了。

他无意中点开了王志远的微信头像,查看了对方的个人信息。在"个人相册"里,有一张照片特别引人注目。

那是王志远和李主任的合影,两人举着酒杯,笑得格外灿烂。照片的背景是一家高档会所,拍摄时间显示是三年前,正是李主任退休的前一个月。

而照片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合作愉快,友谊长存。"

看到这张照片的瞬间,刘建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