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顺,全靠 “不搭理” 这三个字
楼下张大妈纳着鞋底,跟我唠起年轻时的事:“那会儿在菜场卖菜,遇上个大爷,非说我秤上有鬼,站那儿骂得唾沫星子横飞。我就搬个小马扎坐他对面,等他骂得口干舌燥,才慢悠悠问:‘大爷,菜您要还是不要?不要我收摊回家给孙子做饭了。’”
她用顶针使劲按了按线头:“你说这人啊,就怕钻牛角尖。他骂他的,我过我的,犯不着把自己气出个好歹。”
回家路上踩着满地梧桐叶,忽然想通了:那些糟心事就像粘在鞋底的烂泥,你越使劲跺,越粘得牢。《菜根谭》有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实则并非世道多么洁净,而是心中不存污秽之物。
一、遇上小人,转身走比硬碰硬强
无门禅师那首诗我总记不全,就记得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 “闲事” 里头,最让人膈应的就是遇上小人。
前院老李开五金店,对门老王见不得他生意好,天不亮就往他门口泼水。老李媳妇叉着腰要去理论,被老李一把拉住:“他泼他的,咱拖咱的。跟他吵一架,耽误了给张家修水管、李家换灯泡,亏的是咱自己。”
过了俩月,老王见老李压根不接茬,自己倒觉得没趣,再也不泼水了。
小区以前有个姓赵的,借了张婶的铁锹拿去挖菜窖,归还时只剩个断柄;蹭了李叔半瓶老抽,转头说 “早知道你不稀罕”。后来大伙见了他都绕着走,他找人搭话也没人应,没过半年就搬回老家了。
上次公司聚餐,有个新同事借着酒劲挤兑我:“听说你写的方案被老板打回来了?” 我假装没听见,夹了块红烧肉放嘴里。旁边做会计的王姐后来偷偷说:“你没瞧见他那脸,跟被针扎了似的 —— 你越接话,他越来劲,晾着他,比啥都管用。”
二、计较来计较去,最后困住的是自己
画家陈丹青说他不生气,我以前总觉得这是冷漠,直到去年跟邻居因为停车位吵了一架。
就因为他临时占了我家车位半小时,我堵着他车门骂了十分钟,回家后气得胃疼,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看着镜子里自己发红的眼睛,突然觉得不值当 —— 那点破事,还没我闺女画的画重要。
小区门口修鞋的老王,其摊位老是被卖菜的三轮车占据。他从不跟人争,就往旁边挪挪,继续埋头钉鞋掌。“计较这三尺地,耽误了修鞋,亏的是自己。” 他用锥子往鞋帮上扎,“人这辈子就像这鞋,线拉得太紧绷,反倒容易断。”
上周在超市,见俩大妈为半颗白菜吵得脸红脖子粗。一个说 “你碰掉了就得买”,一个说 “又没坏凭啥”,最后连保安都来了。其实那半颗白菜也就块八毛,可那股气堵在心里,怕是三天都顺不过来。
人啊,就像个竹筐,装的鸡毛蒜皮多了,就装不下金银细软。学着睁只眼闭只眼,不是傻,是明白啥该上心,啥该当耳旁风。
三、往后的日子,对自己好点比啥都强
巷尾茶馆的吴大爷,七十多了还天天早上打太极。他说年轻时爱管闲事,东家吵架他去劝,西家拌嘴他去拉,结果东家嫌他多事,西家骂他偏心,落了一身不是。
“后来在公园听下棋的老头说‘各人有各人的劫数’,才算想明白。” 他给我倒了杯茉莉花茶,“就像这茶,得慢慢泡才出味,急不得。”
现在他每天泡茶听戏,谁来抱怨家长里短,他就递过一杯茶:“先喝口润润嗓子。” 往往对方喝着茶,气就消了大半。
人这一辈子,就像赶庙会,碰上卖假货的,不买就是了,犯不着站那儿骂到散场。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小日子上,早上给孩子煎个溏心蛋,晚上跟老伴烫壶黄酒,比啥都实在。
小区张姐的儿子被同学造谣说 “考试抄答案”,她没去学校找老师,就跟孩子说:“下次考个第一给他瞧瞧。” 结果期中考试,孩子真考了全班第三,那造谣的同学反倒红着脸来道歉了。
说到底,日子终究是过给自己的。不搭理烂人,是为了腾出时间陪爹娘唠嗑、陪孩子搭积木;不搭理糟事,是为了留着心思琢磨明天做啥菜、周末去哪儿玩。
心里亮堂了,日子自然就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