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人)
转自:楚天人
楚天科技 贺常宝
人吃五谷杂粮,血肉之躯难免有个头痛脑热、大病小恙,寻医问药也就成了芸芸众生逃不开的一大人生主题,华夏老祖宗神农氏遍尝百草,就是为了寻求良药以医民恙。不想我也一头扎进医药行业,至今已干了大半辈子。但细致说来,我倒不是直接制药,而是做“制药装备”,但不管怎么样,这也是贡献力量于为百姓制药,究其实也是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同样是为自己制药。
1
大家都知道药、知道药厂,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制药装备”这个说法,打个不那么准确但通俗的比方,饭店做饭得要锅碗瓢盆灶,这些都是“制饭装备”,药厂制药同样得有装备,而且不管是药厂自身,还是监管药品的政府部门,对制药装备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才能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药品的质量。
上世纪90年代,我在湖南大学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那时还是“国家包分配”,我毕业后分配回家乡湖南永州,去了位于永州下辖祁阳县的中南药机厂。祁阳是老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陶铸的家乡,中南药机厂在很长一段历史里可谓是中国制药装备领域里的中流砥柱,引领着民族制药装备的成长,支持着中国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
但实话实说,作为中国现代制药工业中重要一部分的制药装备起步很晚,相较欧美来说尤其如此,中国很多药厂长期以来只能购买引进欧美国家的制药装备。中南药机厂就承载着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要把民族制药装备技术做起来的理想。我毕业一进中南药机厂就先下车间,跟着师傅学习、从事各类制药机械的组装生产,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被调进研究所,参与制药装备的研发设计——开始“坐办公室”了。
![]()
世纪之交,经济改革、国企改制风起云涌,中南药机厂这家辉煌了几十年的国营大厂也到了历史拐点,一些技术和经营骨干下海创业,我也被大家喊到一起了,我所在的制药装备企业楚天科技——现如今在中国制药装备行业是首屈一指,在世界制药装备领域也有一席之地——就是这么来的。
2
指望着地理区位好些,楚天科技创业团队从永州山旮旯小县城来到了省会城市长沙,在市郊的畜牧农场里租赁了几间废弃牛棚开始创业。
创业艰难,只求企业能活下去,我自己也不能像以往在国营工厂里搞研发那样只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去跑销售——但好在,这不是人们通常理解中的只要会耍嘴皮子就能做的“销售”,没有相当的专业技术功底,是做不了制药装备的“销售”的。
20多年前,没有高铁,手机、电脑、互联网都不普及,我就肩背手提着沉重的产品手册印刷品,相伴绿皮火车、客运大巴车、公交车、小招待所、路边摊辗转在销售差旅之中,辛苦,但也见了世界、结了情缘。最初所遇,并且感遇至深、结缘至今的,就是江苏泰州的扬子江药业。
创业之初的楚天科技,名不见经传,我做销售遇冷无数——那个年代查询、联络客户的常用方式,是翻看厚厚一大本的“电话黄页”,查到药厂电话号码就打过去,一步一步转接到对口的部门,但很多时候是“半途而废”。在扬子江药业,则是一步一步地转接到了设备科,虽不相识,但对方客客气气,令我如沐春风,还约定了面谈的时间。
![]()
我坐绿皮火车到了南京,再找到南京的客运站坐汽车到了泰州,再坐公交车到了扬子江药业。20多年前的扬子江药业已经是声名卓著,我作为楚天科技的“业务员”,头一次来到扬子江药业,真好比“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舟车劳顿一扫而空,进入制药车间参观则更是令我这个从事制药装备研发生产多年的“专业人士”叹为观止。这次初访,后来促成了楚天科技与扬子江药业的第一笔合作,我记忆深刻。
3
当时,扬子江药业正准备对一种“大输液”药品的生产技术与装备进行更换。行业内说的“大输液”,就是大容量注射液,老百姓更通俗的叫法是“打吊针”。20多年前以至更早以前,“打吊针”的药瓶主要是玻璃瓶,这种玻璃瓶的塞子专业叫法是“翻边胶塞”。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打完吊针后,药瓶子还舍不得扔,带回家洗一洗装东西,特别是在冬天把热水灌进瓶子里,胶塞塞上,塞边往下一翻,看起来封得严严实实不漏水,用来暖被窝。
但这种翻边胶塞被发现存在胶塞碎屑等异物脱落的风险,可能会影响到药品质量和老百姓用药安全,于是扬子江药业计划更换这种瓶塞以及相应的加塞技术和装备——即便他们当时所用的生产装备是从国外进口的。而在前期沟通中扬子江药业了解到楚天科技刚好有一种生产装备,极有可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相约面谈。
当年,大容量注射液的生产技术和装备远没有现在这么智能化。把注射液灌装进玻璃瓶子里是一台单独的机器,叫灌装机;灌装后传输到另一台独立的机器上,用胶塞塞住,叫加塞机。当时楚天科技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胶塞——丁基胶塞的加塞机,而这种丁基胶塞可以规避翻边胶塞异物脱落的风险。
在20多年前,这可以说是楚天科技在行业中的首创,扬子江药业对楚天科技这一创新设备非常看好,在我去扬子江药业拜访后不久,他们就派团队来楚天科技考察,虽然当时我们还是在牛棚里面。但遗憾的是,楚天科技这一创新设备最开始对于扬子江药业的药品生产来说,并非十全十美,还是存在问题。
因为当时扬子江药业生产的一种大输液药品,药液在灌装时温度比较高,而应用楚天科技的设备进行丁基胶塞加塞时,存在胶塞跳起的概率性问题。如果不能彻底并快速解决掉这一问题,那么楚天科技的加塞机对于扬子江药业来说,还是可能存在质量风险。
我们就迅速组织团队,针对扬子江药业这一药品的特性和对生产装备的特殊要求,对楚天科技的加塞机进行定制化防跳塞技术攻关。按道理讲,这完全是作为供应商的楚天科技要全力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扬子江药业提出,为了加快技术攻关、加快解决问题,他们要委派自己的生产技术团队,和我们一起做技术攻关。
有了扬子江药业技术力量的加持,楚天科技加塞机在为扬子江特殊药液加塞时跳塞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并且形成了一套创新技术。更为难得的是,扬子江药业与我们共同申报了技术专利。当年楚天科技还只是一个小微企业,扬子江药业愿意与我们融合攻克难题,愿意引领我们共同成长,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很多年后,与扬子江药业的好朋友们聊起往事,他们说,当年你们企业虽然还在牛棚里面,但我们看得出你们所有人的朝气勃发,我们感受得到你们的坦诚实在,我们深知你们视技术突破、视质量提升如生命,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愿意一起把事情做好。
扬子江药业领军人徐镜人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掷地有声,而且扬子江人从来都不忌讳地说,扬子江药业在上世纪80年代遭受了两次重大挫折,均与质量有关,而最终因为质量没有问题,企业才得以生存与发展,质量理念深深融入扬子江药业的发展命脉。
其实,楚天科技也是如此。楚天科技创始人唐岳说,对质量要有敬畏感、惧怕感、崇拜感、虔诚感,质量意识要流淌在血液里,要根植于骨髓中。从牛棚创业开始,斑驳的墙壁上就刷着警醒员工质量意识的标语,而且落实到行动中。我想正是这样的“志趣相投”,才让扬子江药业与楚天科技从两台加塞机开始,携手合作至今20多年。
这20多年来,楚天科技从一家牛棚企业发展成为在中国、在世界制药装备行业里都有话语权的企业,扬子江药业更是昂首阔步前进,我们双方合作的项目已经不可胜数,但“质量是品牌的灵魂”这一信念始终没变,在对无数种制药装备、无数个制药项目的打磨中,扬子江药业牵引了楚天科技的技术突破与质量提升,这不是简单的需求方与供应方的关系,而是一种良性发展的生态共生关系。
![]()
20多年过去,“少年子弟江湖老”,我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到处“跑销售”,又干起了“坐办公室”的工作,但自我坐着公交车初次拜访扬子江药业时就认识的朋友们,至今依旧是很好的朋友。当年他们都是在最一线工作,20多年来兢兢业业,跟随企业前进,现在很多都成了骨干成员、核心成员。围绕着双方企业的合作,我们依旧有很多技术等各方面的交流,我们彼此来来往往,但也始终一如从前,工作告一段落,到了饭点儿,就去公司食堂里端着盘子打菜打饭,边吃边聊。
4
回首来时路,扬子江药业也是从几间平房里开始创业,半世纪以来“求索进取,护佑众生”。楚天科技创始人唐岳曾说,一个企业家往往决定一个领军企业的命运,徐镜人的奋斗和奋斗精神,不仅仅实现他自己的辉煌成就,也书写着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光辉历史,“这是令人十分尊敬和仰慕的!”
唐岳还曾这样评价扬子江药业——“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车间,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从这里发出去的药品,不是冠军,那也是一流!在这样高水平的园区制药,确确实实在践行扬子江人自己的诺言: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这正是扬子江药业的理念。
![]()
如果说我大学毕业后在药机厂里想要促进中国制药装备技术的突破,只是年轻人的一腔热血,但扬子江药业“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将我这一纯粹的“技术认知”往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为什么要技术创新?为什么要技术突破?肯定不只是为创新而创新、为突破而突破,而是要回归人的本质,视病患如家人,视病患如自己,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为自己制药,方能为百姓制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