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洹北街道办花南巷社区,有一个温暖的“周五之约”,主角是位42岁的王丽君。这位看似平凡的家庭妇女,用一把剪刀和三年的坚持,在社区里编织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三年前的一天,王丽君在洹北小区做志愿服务活动中,无意间注意到该小区不少高龄老人为理发犯愁。这些老人大多行动不便,出门一趟要费不少劲,有的甚至因为腿脚不灵活,头发长得不像样也没法及时修剪。看着老人们略显窘迫的模样,王丽君心里泛起一阵触动——自己家住附近,年轻时又学过理发,手艺一直没丢下,平日里在家接送罢孩子后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用这点特长帮老人们解决难题。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她就立刻行动起来,主动找到了花南巷社区居委会,提出想每周五来社区做义务理发的志愿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又惊又喜,当即帮她协调出活动室的一角,还特意准备了桌椅和简单的消毒用品。就这样,从三年前的那个周五开始,王丽君的“理发志愿服务岗”正式“开张”了。
每周五清晨8点,社区活动室的门还没完全敞开,王丽君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门口。她熟练地把折叠椅摆好,将装着剪刀、梳子、围布的工具箱打开,细心地给工具做消毒,再把碎发收集袋铺在地上,这些准备工作她做得比经营自家事还要认真。一切就绪后就开始给早已排队等待老人们理发,随着来理发的老人越来越多,加上十一点还要去接孩子,王丽君一上午最多只能剪二十多个。无奈之下,社区只好让老人们取号排队,这一来,每逢周五,天还没亮透,就有老人早早来等着领号了。
“王师傅,又来麻烦你啦!”“小王(老人们总爱这么亲切地叫她),今天我想剪个精神点的发型!”老人们熟门熟路地走进来,像见了家人一样和她打招呼。王丽君总是笑着应着,一边给老人围上围布,一边唠几句家常:“张大爷,您这周气色好多啦,是不是儿女来看您了?”“李奶奶,您这头发长得快,上次剪完才三周,又该修修了。”剪刀在她手中灵活地舞动,伴随着细碎的交谈声,活动室里总是暖意融融。
三年时光里,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酷暑,王丽君从未缺席过这个“周五之约”。冬天的清晨,她顶着刺骨的寒风赶来,手冻得有些僵硬,就先搓搓手、哈口气,再拿起剪刀。夏天,活动室虽然开着空调但也由于排队等候的老人多而闷热难耐,她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也只是用袖子匆匆擦一下,生怕耽误了给老人理发的时间。
就这样,一千多个日子过去,王丽君的剪刀不知磨亮了多少次,围布洗得有些发白,可她服务过的老人却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十几位熟面孔,到后来社区的高龄老人都知道,周五去花南巷社区找王丽君理发,不仅不用花钱,还能享受到比理发店更贴心的照顾。三年累计下来,她为社区老人理发的次数早已超过千余次,每一次修剪,都藏着一份细致的关怀;每一缕碎发,都记录着一段温暖的陪伴。
如今,这个“周五之约”早已成了洹北小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老人们不再为理发犯愁,每周五去活动室坐坐,成了他们生活中一份期待的小确幸;而王丽君,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也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尊老、敬老、爱老”的意义——它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能像一缕阳光,悄悄照进人们的心里,让社区这个大家庭充满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