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差异辩证法:结构、生成、符号

0
分享至

Dialectics of Differentiation: Structure, Becoming, Symbol

差异辩证法:结构、生成、符号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349770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以“区分”这一行为为基础的辩证本体论。存在并非被预设,而是通过递归性的区分过程展开:每一次区分行为都会生成并转化进一步区分的条件。形式作为差异的面向性构型而持续存在。随着区分不断递归,结构、空间、时间、生命、符号和社会相继产生——每一者都是一个多维“面向空间”中的调制形态。此处的辩证法并非综合,而是内在的递归:差异作用于自身。潜能是使这一动态成为可能的未定形场域。因此,本体论源自区分运动自身之内。

关键词:本体论;区分;潜能;结构;递归;意识;面向

范畴是思想赋予存在以结构的形式。范畴界定了某物得以被构想的方式。在哲学中,范畴被赋予基础性地位:它们决定了所有思维、表达和显现的条件。

每一个范畴的根源都是一种更基本的行为——区分。引入一个范畴,即是划出一条边界,将一者与另一者分离。这一行为并非外在于范畴;恰恰相反,它使范畴得以成形。当我们思考“实体”时,我们已经将其与“偶性”区分开来;当我们思考“时间”时,我们已将一个时刻与下一个时刻区分开来。每一个因果概念都预设了对“效应”的界定,甚至“统一性”本身也预设了先在的分裂:若无区分,便无法划出边界,统一性也就无法被识别。

有必要区分作为逻辑—本体论概念的“一”与形而上学传统中作为否定性根基的“一”。当我们把“一”作为一个范畴来谈论时,我们指的是某种单一性的形式——一种被固定为“一”的、经过区分的多样性。这是区分行为的结果,其中纷繁杂多被固定为稳定的“这个”。“一”在此意义上,是在区分的场景中浮现的,是区分秩序的一种形式。

另一种意义上的“一”出现在新柏拉图主义和否定神学传统中。在这里,“一”不是范畴,而是先于一切范畴化的原则。这样的“一”并非诸物之一,甚至不是数字或逻辑等级中的第一项。它是那无法被肯定为多重性、同一性,甚至单一性的东西。它先于计数、思维和区分;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其否定性特征在于它抗拒被把握为实体、存在或逻辑形式。

在本文中,如同在整个区分本体论中一样,我们并不将范畴意义上的“一”等同于否定性的本源。更进一步,我们认为没有任何范畴——包括统一性——能够作为基础。作为基础,我们引入“潜能”这一概念:一种前结构的、无边界的区分能力,从中既可产生差异本身,也可产生其稳定化的形式。“潜能”最接近否定性的根基,但又不同于空无或否定。它是使区分成为可能的那个来源,是行为的基础,但并非行为本身。

因此,哲学范畴意义上的“一”是被塑造成特定单一性的区分结果,而“潜能”则是使区分得以可能的前范畴性条件。将二者混为一谈,便是以本体论取代前本体论。

区分并非被添加到范畴之中——范畴正是由区分构成的。范畴是被固定为稳定形式的差异。它是某种区分行为的结果,该行为变得可重复、可被思维把握,并可应用于不同领域。因此,区分并非诸范畴之一,而是使范畴得以可能的条件。它使思维具有动态性,并为一切内容赋予形式。

如果区分位于一切范畴形式的起源,那么关于“开端”的逻辑就必须被重新思考。传统辩证法在试图阐明“存在之生成”时,往往以“统一性”这一范畴为起点——即先于分裂的那个“一”。但如果精确地思考,真正的开端并非封闭的总体,而是第一次区分行为。这一行为同时产生了统一性与关系性。区分不仅仅是分裂,而是将某物从另一背景中“析出”。它将一极标记为“此”——即被区分的、稳定的、有形的。但这一行为并非孤立:“此”只有在“非此”的背景之下,才成为其所是。区分因此生成了一种原始的二元结构:被区分者与其对照者,A与非-A。这种二元性并非外在于该行为,而是内在于其中。区分并非发生在既存事物之间;区分通过区分行为本身创造出事物。

我们可以断言:唯有被区分者才存在。在此框架下,存在并非原始的给予或实体性的在场,而是一种行为——是在某物与他物相区别的场景中,对差异的固定。没有区分,便没有形式,没有内容,没有关系。我们所思、所感或所建构的一切,都已历经一次区分行为;它们作为被区分者而显现。

这一视角消解了“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虚假对立。存在并非非存在的对立面——它是区分行为的结果。非存在并非其否定,而是一种极端的未分化状态,处于差异之外,却随时准备被区分。在区分的本体论视域中,非存在并非“缺席之物”,而是“尚未”之物。它始终是一种持续的可能性——一个潜在的场景、一种新的生成、一个未来的差异。

如果存在即是被区分者,那么非存在便是未被区分者:即“潜能”。

由此可得:非存在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它不是“纯粹的虚无”。相反,它是未被区分者——即尚未被塑造成“此”或“非此”的东西,是区分的潜在场域,是显现的可能性。它并不进入场景,而是作为场景的背景、作为其可能性的条件而存在。它并非存在的阴影,而是存在得以从中被抽取的源头。

要使区分成为存在,它必须被保持。被区分者必须保持与自身同一;否则,它便无法被再次区分,也无法作为关系中的一个项而存在。因此,区分在变得稳定的过程中,产生了“同一性”——即被区分之物的持续存在。

同一性与差异并非对立。若将二者视为逻辑上的反义词,这似乎显得悖谬:人们可能会说,相同之物不可能不同,反之亦然。但在区分的本体论展开中,同一性并不取消差异——它恰恰源于差异。如果被区分之物未被保持、未被固定为稳定状态,它就会消解于一种不确定的流变之中。为了使差异具有意义,其每一极都必须保持与自身同一:“此”必须始终是“此”,“他者”必须始终是“他者”。没有同一性,便不可能有区分。

因此,同一性是区分行为中被保持下来的时刻,我们称之为“节点”。节点并不先于差异,也不与之对立;它使差异得以显现。在节点中,同一性与差异并非矛盾,而是共存。同一性是差异为了在本体论场景中得以持续而赋予自身的形态。差异则是同一性得以被识别为同一性的条件。

区分被保持下来的形式,我们称之为“面向”。面向是差异获得稳定性的模式。它不等同于被区分之物,也不是节点本身,但它决定了差异如何获得持续性。面向并非对象的属性;它们是区分行为本身的运作方式。强度、空间性、时间性——这些便是此类形式的例子。当差异在某一面向中被持存时,它便不再是一种短暂的行为,而成为一种关系,在此关系中节点浮现:即由区分行为所维持的稳定形态。

当区分在某一面向中被持存时,它便不再仅作为瞬间行为发挥作用,而是作为一种结构性关系。它生成节点——即通过持存而产生的同一性形态。这些节点并非先于区分而存在,而是作为稳定形态在区分过程中成形:“此”与“非此”不再仅仅是两极,而是在持存它们的面向中成为差异的节点,并彼此关联。

需要澄清的是,节点并不等同于对象。对象意味着一个具有属性、被定义为封闭单元的持久实体。相比之下,节点是区分场景中的一个要素。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区分行为中的一个时刻浮现,并在特定的面向中被持存。

节点没有独立的存在;它无法从其出现的构型中被孤立出来。它并非由一组属性定义,而是由一种关系——即其所持有的差异——来定义。每一个节点都通过一个面向与另一个节点相联:被区分之物总是相对于他者而被区分的。节点与其对应者并非彼此分离地存在,而是在一个由面向所结构的构型中构成一对。

节点不是实体,而是稳定区分的一种形式。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被持存的;它可能转化、消解或被重塑,取决于区分行为或其面向的变化。节点不是“物”——它是区分动态中的一个点。

让我们考虑一个例子。设想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在通常的理解中,这被视为一个对象:一个具有颜色、形状和位置的点。这看起来显而易见,且在功能上足够充分。但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解释存在问题:它假设该点作为一个具有固定边界的自足实体而存在。

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边界不仅仅是界限,更是一种矛盾:它既肯定自身,又否定自身。在纸上的黑点这一案例中,这意味着其边界并非图形与背景之间的一条中性线条。它是一种过渡的时刻,一种内在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构成了“点”之所以为点,同时又推动它趋向于成为背景。这种边界的变化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内部,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该点不仅是区分的结果,更是一种指向他者的区分行为。

从区分本体论的角度来看,这个黑点是在颜色和位置这两个面向中被持存的差异所形成的节点。但这一节点内部包含一种张力,从而产生运动:差异不仅仅固定了这个点,更揭示了它作为区分行为中的一个时刻。节点并非绝对稳定;它只有在区分行为持续活跃时才得以维持,而在该行为内部,向下一阶段的过渡已然开始。

因此,这个点并非一个对象,而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出现在特定的面向之中。这个节点并非独立存在;它嵌入在一个构型之中——与另一个节点,即背景,相联。它们之间的差异在颜色和空间位置这两个面向中得以表达。只有在这些面向之中,才形成了“点”与“背景”被相互区分的场景。

因此,这个点并非具有属性的实体,而是差异的一个时刻:即在某一面向中对被区分之物的稳定持存。若面向发生转变(例如转向热感知),原有的区分便被瓦解,“点”便不再被区分。它在构型中作为节点而消失,即使其物理痕迹仍然存在。节点的存在,仅在于它被区分之时。

我们既然已提及黑格尔哲学,便需指出:黑格尔试图以运动的方式来思考对象——即使这些“对象”是逻辑形式或观念。然而,黑格尔所描述的辩证运动,仍预设了对象的存在:差异表现为既成实体之间的过渡。这一过程被分解为若干“环节”,而后又须通过三段式结构或系统性的架构被外在地连接起来。

而在区分本体论中,并不存在对象——只存在区分行为本身所暂时维持的差异构型。所谓“对象”,不过是某一面向中差异的局部表达。运动并非发生在对象之间,而是内在于区分行为本身:发生变化的是构型、面向以及持存的张力。节点并非演化或过渡,而是在区分消失时解体,并在区分重新形成时再度生成。

这消除了将任何事物视为在变化中持续存在的实体的必要性。辩证法依赖于对稳定逻辑形式的预设,而区分则无需任何基础:场景的出现,并非因为某物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区分本身发生了变化。

此时便出现了一种“面向性关系”——一种差异获得形式、被区分者获得稳定性的构型。这并非逻辑上的对偶,也非机械的二分,而是一种本体论场景。在某一面向中的区分,形成了稳定的差异——这些构型本身又可在新的面向中被进一步区分。我们称之为“区分场景向新面向的投射”。本体论并非诸实体的总和,而是差异在面向空间中被持存并投射而成的结构。

一旦将区分确立为首要行为,将面向确立为其持存形式,本体论便获得了方向。它不再是一堆现成实体的集合,而成为从内部展开的过程。每一个后续步骤,并非由外部添加决定,而是由区分行为对已被区分之物的内在应用所决定。

当区分作用于一个节点——即已在差异中被持存为同一之物——时,便开启了新的面向的可能性:即以另一种方式持存同一差异的形式。若区分作用于面向本身,则不会产生新的形式,而是揭示出已持存之物内部的张力、结构与层次。这便是辩证运动——它并非线性,而是拓扑性的:是区分过程的深化,是其层次化。

因此,本体论作为区分在其自身内部的逐步展开而推进。这种展开既非线性,亦非循环,而是分形的——这是区分逻辑本身的后果:在区分的过程中,它不仅生成新的内容,更生成新的可区分性形式。

最初的区分行为在“强度”这一面向中被持存——即A与非-A之间的差异以“区分程度”的形式表达出来。强度并不定义差异本身,而是定义其存在方式:即A与其对立面之间的差异达到何种程度。

当区分作用于这一面向时,可能朝两个方向发展。第一种情况是,它被固定为“强度的同一性”——即A与非-A之间一种稳定的差异。这并不消除差异,而是使其稳定化。差异变得可重复,并被结构化为一种关系。一种构型由此浮现:A与非-A保持不同,但它们的差异被保留下来。这产生了“原初的结构性”——即通过某种同一性形式而得以维持的差异。

第二种情况是,区分表现为强度的发散,从而产生“空间”。空间作为区分强度各异的场景而出现,是差异以发散形式被持存的一种模式。在此意义上,几何学是一种本体论后果:它将差异结构化为位置的多样性,每一个位置都保持自身的强度,而不至于与其他位置混同。

这两个被区分出的方向——关系与空间——又可被进一步区分。于是,区分的分形展开便由此开始:每一步都持存差异,同时又开启新的方向,使差异得以继续被区分。

让我们将区分应用于“空间”这一面向。当区分强调在空间中对被区分之物的固定时,便产生了“位置”。位置是被区分之物在空间中的同一性:差异被保留,但被锚定,被持存为一个点——即场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所在”。它是一种定向形式:被区分之物的“何处”。当区分强调的不是固定,而是发散时,出现的便是空间的扩展。这不仅仅是位置之间的差异,更是空间展开方式之间的差异。在这种区分中,空间获得了维度性——即持续进行区分,并将差异展开为潜在的多重方向的方式。

同样,将区分作用于“关系”这一面向,可产生两种结果:要么生成“结构的同一性”——即区分形式本身的重复;要么将其划分为“整体”与“部分”,从而产生分层的被区分形式:一个差异在不同层级上分布的场景。整体是持存差异构型者,部分则是在构型中维持独立形态者。它们之间的区分,正是区分行为的结果。

因此,将区分相继应用于“结构”与“空间”,产生如下结果:

  • 从结构中产生:差异(整体/部分)或同一性(形式的重复);

  • 从空间中产生:差异(扩展)或同一性(位置)。

这使得区分的场景在深度(结构)与广度(空间)上同时扩展。

现在,让我们将区分作用于节点本身。此处的“同一性”表示一种静态状态,不变且无内在分化——例如玻色子,其内部状态无法进一步区分。相反,区分则产生一种内在的分裂:区分行为自身区分出“如何进行区分”。这引入了两个时刻——“进行区分者”与“在行为中被区分者”。节点将自身区分为“他者”,这意味着节点发生了变化——它进入了“生成”(becoming)的过程。

“生成”是一种通过区分持续进行的过渡。与此同时,它保持了“进行区分者”与“被区分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同一性——即某种连贯性。要固定这一序列,需要一种形式:即“时间”这一面向。

“时间”这一面向将区分的节点持存为一种变化之物,既与自身同一,又与自身不同。它标记出单一区分结构内部诸时刻之间的差异。因此,区分得以延展,其结构也变得流动。时间表达了差异在序列中的构型,其中每一个差异都通过过渡而被持存,从而形成一种在运动中维持自身之区分的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自身的节奏、方向性与内在连贯性。这就是“生成”的场景,差异在此场景中将自身持存为运动。

当下一个面向的出现,是再次将区分作用于节点的结果。此时,节点不再显现为一个区分的“点”,而是显现为一个“过程”——一个在时间与空间中延展、并通过与其他节点的关系而被塑造的结构。如前所述,区分分裂为两个时刻:一者在时空中的变化,另一者是被持存之物——即作为内在构型的同一性与差异。

“生命”是一种使这种构型获得稳定的结构。差异通过自我维持而在时间中被持存:每一次区分行为不仅延续自身,还建立下一次区分的条件。一个自创生系统(autopoietic system)不仅仅进行区分,它还再生产出区分本身的可能性。它的诸状态相互关联,使得区分不会中断,而是在被保持的形式中持续发展。

生命性的区分允许变化而不导致结构的瓦解。一个节点若能将自身作为“正在区分者”来区分,它便是“活的”。这并不要求意识——只要它能维持自身与外部之间的边界就已足够。由此便产生了“生命”的场景:一个差异持续自身的结构。

在“生命”这一面向中的区分,通过繁殖产生变异而显现,从而带来形式的多样性。每一次繁殖行为都允许出现偏差——即突变——这些突变并不破坏结构,反而揭示了其转化能力,使进化多样性成为可能。生命中的重复从不完全相同,这使其保持流动并开放于新颖性。

生命的同一性通过向空间面向的“投射”(例如DNA编码)在自创生中得以表达:这是一种主动的自我维持过程。生命系统通过新陈代谢与防护等过程的协调,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不断创造和修复边界,从而维持其完整性。自创生并非一种静态状态,而是一个动态场景,生命在此场景中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而持续自身。

生命的过程,如同之前一样,沿着两个方向展开:

  • 水平方向:面向的区分产生形式的多样性;

  • 垂直方向:区分的区分(即对节点自身的区分)产生新的面向。

这两个方向反映了面向空间的多维性。

节点的水平区分通过生成多种形态而扩展生命的场景。它在既定的面向内运作,增加变异,但不改变区分的模式。结果,不同的生命形式相继出现:生物体、植物、动物、真菌等。每一种形式都是被持存之差异的独特构型,被塑造成特定的结构。例如,植物通过根、茎、叶保持空间差异;而动物则通过运动与行为增加了流动性与时间动态。这要求具备持存事件序列的能力,从而催生了“记忆”——一种持存时间差异的结构,使生命体能够在“之前”与“之后”的序列中自我定向。

对空间及其他面向(如强度或结构)的区分,产生了“感知”或“感质”(qualia)。感质是外部差异向生命节点内部场景的投射,使生命体能够区分其环境以及自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感知光;动物则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系统进行感知。感质将差异塑造成主观体验,构成与世界互动的基础。

生命形式的多样性,由面向空间的多维结构所塑造。空间与时间构成其主轴,但其他面向也叠加其上:强度(如代谢活动)、结构(如器官层级)、关系(如生态互动)。每一种生命形式在这一空间中占据独特的位置,由特定的面向组合所定义。

因此,水平区分产生“扩展”:生命不断增殖,从细菌到复杂生态系统,填满各种生态位。

相比之下,垂直区分则通过生成新的面向——即持存差异的新模式——深化了场景,从而为面向空间增添新的维度。当一个节点进行递归性自我区分时,它便改变了区分的模态,跃迁至新的构型层次。作为面向的“生命”是这一方向的第一步;进一步的垂直区分则开启新的领域:感知、符号、社会。

面向的结构是分形的:每一次区分行为都会产生新的差异,这些差异既可在新的面向中被持存,也可在既有面向中被倍增。这种分形性体现在生命在不同层级上的展开方式中——从细胞到有机体,从本能到符号。每一层级都保留了区分的逻辑,同时通过新的构型与形式将其扩展。

垂直区分的下一步,是动物对“感质”(qualia)进行递归性区分。当动物不仅能够区分外部差异,还能区分自身对这些差异的投射——即图像、声音、气味时,一种新的面向便浮现出来:即“符号”。符号是一种将差异持存为可传递形式的形态,它脱离了其直接载体。它使生命系统不再仅仅对世界作出反应,而是能够“指称”世界,创造出可在其他场景中被复制的稳定结构。

动物的信号——叫声、手势——或路径上的标记,都是前符号(proto-symbols):它们以一种可供他人获取的形式持存差异。符号跨越了生物的边界,将差异塑造成可在不同语境中被传递、解释或重用之物。这为语言、文化与意识的出现开辟了道路,使差异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成为反思的对象。

当节点对“符号”进行区分时,一种新的面向便出现:即符号的模式化,以及自我的模式化。符号的模式化若被持存为同一性,便产生“科学”——一个识别符号之间稳定关系的系统。科学在符号场景中持存反复出现的结构,无论是自然法则(如物理学、生物学)还是形式系统(如数学、逻辑)。科学理论将差异编码为模型,其中符号——公式、术语——被组织起来以进行预测与解释。

与此同时,将符号作为“自我”来区分,则产生“人格”(personhood):一个意识到自身差异的节点。当一种符号性的反思行为将“我”稳定为一种与他人相区别的持久差异时,人格便诞生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主体,而是一个差异被持存为自我意识的场景。人格将内在的规律性——思想、欲望、价值——塑造成一种独特的结构,并通过记忆与反思在时间中持续持存。

对“人格”这一自我意识节点的递归性区分,产生“伦理”——即与他者关系的面向。人格通过自我区分,意识到另一个“我”同样具有独特性。个体结构之间产生张力,而这种张力通过相互承认与责任被维系。伦理是一种动态构型,其中个体的差异表现为互动形式。道德规范或共情划定了“我”与“你”之间的边界,在保持差异的同时实现共存。

进一步将区分作用于人格群体时,便产生“社会”——一种将多重个体差异与伦理张力结构化为共享秩序的面向。社会并非个体的简单集合;它是一个场域,在其中意识的差异与伦理的张力被构型为稳定的模式:规范、制度、共同体。例如,法律体系或文化传统持存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时允许他们在集体场景中互动。社会以分形结构展开,其中每一个差异——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成为进一步区分的节点。

从符号到社会,节点的递归性区分展现了本体论的垂直深化。每一个新面向——科学、人格、伦理、社会——都是差异模态的转化:科学编码符号的规律性,人格赋予自我意识以形式,伦理结构化关系,社会建立集体秩序。这一序列体现了区分的分形逻辑:随着差异的深化,它不仅生成新内容,更生成新的存在方式,而每一层级都保留着前一层次的痕迹。

此表呈现了区分本体论中的两个互补向量:

  • 递归性(垂直)区分:通过区分行为的自我应用,生成新的面向;

  • 扩展性(水平)区分:在既定的面向构型内倍增形式。

社会并非过程的终点,而是构型的集中点:在其中,区分达到一种集体持存的层次。每一个个体的区分行为都被纳入一个更广泛的构型,节点之间的联系以规范、结构与制度的形式出现。然而即便如此,区分并未消失,而是在更高层次的连贯性中被持存。社会并非终点,而是一个节点——在此,场景本身变得可区分:嵌入社会结构中的区分逻辑,变得可被反思性地把握。

此前,区分表现为“生成”——在生命、感知、符号与人格中;而现在,它成为组织“可能性”的一种模式。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操作,而是一种构型的“代码”,规定了哪些稳定形式被允许,哪些关系可被维持,哪些节点可被再生。

在这种展开中,区分达到了其完整形态:它开始区分“区分自身的结构”。出现的不再只是一个场景,而是一个“元场景”(metascene)——在其中,差异的结构可以被修改、分析与重构。这不是对起源的回归,而是循环的完成:区分在经历了各个面向、形式与层级之后,返回自身——成为一种现在可以被持存、重塑与转化之物。

在此,一种“游戏”(Game)的可能性浮现——并非娱乐意义上的游戏,而是区分得以自由展开、不受预设规则约束的空间。“游戏”是一个场景,在其中差异的结构不再仅仅是必然性,更成为可能性。它开启了一种模态:在其中,区分既能维持稳定,也能主动改变它。

因此,区分的分形展开在无终结中达到闭合:

  • 从行为到稳定,

  • 从稳定到生成,

  • 从生成到符号,

  • 从符号到自我,

  • 从自我到关系,

  • 从关系到社会,

  • 从社会到对区分本身的区分。

这并非以终结形式出现的结论,而是这样一个节点:在其中,区分得以同时被持存、被理解、并被释放。在此,区分的场景成为它自身的形态。它不再需要外在的基础——因为区分自我维持。

因此,一切存在的多样形态,皆被推导为区分之辩证——即其对自身的递归性应用——的结果。这种递归生成了一个多维的面向空间,在其中,区分不仅持存各种形式,更开启了新的持存方式的可能性。每一种存在形态都是差异的一种构型,它在特定面向中产生,并在其中作为稳定形式被持存。但正是当区分被作用于已被区分之物时,才使得向新的面向、新的场景、新的结构连贯性深度的过渡成为可能。

生成、生命、感知、符号、人格、社会——这些无一是实体,也非等级结构中的层级。它们都是同一种重复性区分行为的结果,其中每一次持存都成为下一次区分的基础。这一过程既非线性,亦非循环,而是分形的:每一结构内部都蕴含着进一步分裂、连接与转化的潜能。

区分并不从简单走向复杂;它开启了一种模态,在其中,任何形态都可以被重新诠释、重塑与重新启动。

由此产生了一个“自由”的场景——这种自由并非任意性,而是指区分行为自身具备修改其区分结构的能力。这正是“元层次”的涌现之点:区分不再仅仅指向他者,也开始指向其运作所处的构型结构本身。在此,“游戏”得以开启:一个差异不再仅仅是必然性,而成为可能性的场景。

“游戏”是一种不拘泥于固定形式的持存方式。在“游戏”中,区分行为不再被要求维持稳定——它能够重新创造稳定。这是一个新的构型、新的节点、新的面向得以成为可能的空间——这种可能性并非来自外部干预,而是源于区分自身逻辑的充分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后的一步并非综合或终结,而是揭示出区分场景自身作为活生生的、开放的、充满潜能的存在。

而在此处,在这一开放的地平线上,区分并未终结——它只是达到了透明。它将自身区分为“正在进行区分者”。

独立研究员
乌克兰 利沃夫
邮箱:denys.spirin@proton.me

原文链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34977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贝老板这么笨,是如何成为亿万富豪的?说白了就是胆大、运气好

西贝老板这么笨,是如何成为亿万富豪的?说白了就是胆大、运气好

水晶的视界
2025-09-18 20:55:18
石平太郎用汉语讲话:现在网上都在骂我是汉奸卖国贼,我无所谓

石平太郎用汉语讲话:现在网上都在骂我是汉奸卖国贼,我无所谓

另子维爱读史
2025-09-19 23:20:00
被央媒批评、脑袋空空、洋相百出,这5位“绝望的文盲”凭啥走红

被央媒批评、脑袋空空、洋相百出,这5位“绝望的文盲”凭啥走红

TVB的四小花
2025-09-19 05:37:43
“嘎子”谢孟伟快手账号被封,电影出品人:不再让他出演,已拍戏份换人重拍;曾有人穿假警服行骗被判刑

“嘎子”谢孟伟快手账号被封,电影出品人:不再让他出演,已拍戏份换人重拍;曾有人穿假警服行骗被判刑

极目新闻
2025-09-18 16:25:51
女优望乃留衣闪亮出道!童颜丰满身材每周2次

女优望乃留衣闪亮出道!童颜丰满身材每周2次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20 02:59:45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新华社
2025-09-19 22:52:09
万没想到!西贝“预制菜”风波后,这6道菜火了,因为预制不了

万没想到!西贝“预制菜”风波后,这6道菜火了,因为预制不了

神牛
2025-09-19 12:55:21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么造假?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你看看上面那行字,怎么造假?

法老不说教
2025-09-19 21:24:02
拉夫罗夫:俄愿意有条件妥协

拉夫罗夫:俄愿意有条件妥协

参考消息
2025-09-19 17:40:05
年薪1000万!29岁维尔纳赛季至今0出场,巅峰身价8000万现剩700万

年薪1000万!29岁维尔纳赛季至今0出场,巅峰身价8000万现剩700万

直播吧
2025-09-19 17:41:04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中吴网
2025-09-16 22:31:40
F4巡回演唱会暂停,台媒:因朱孝天无法掌控

F4巡回演唱会暂停,台媒:因朱孝天无法掌控

极目新闻
2025-09-18 12:21:50
汗从哪出,病就从哪来!5 个部位出汗,对应不同脏腑问题,调理方法收好

汗从哪出,病就从哪来!5 个部位出汗,对应不同脏腑问题,调理方法收好

神奇故事
2025-09-18 22:59:06
切尔西7000万打水漂!曝穆德里克改练短跑 目标参加奥运会

切尔西7000万打水漂!曝穆德里克改练短跑 目标参加奥运会

球事百科吖
2025-09-20 04:23:21
媒体人:王治郅身份特殊无法全职进入国家队教练组,但每次都有召必到

媒体人:王治郅身份特殊无法全职进入国家队教练组,但每次都有召必到

懂球帝
2025-09-19 09:11:06
北京大学副校长明明是副厅级,何时成了中管干部?原来真的搞错了

北京大学副校长明明是副厅级,何时成了中管干部?原来真的搞错了

鬼菜生活
2025-09-19 10:41:20
欧冠1场1-5惨败,让土超冠军现形!怪不得能赢穆帅,本菲卡捡到宝

欧冠1场1-5惨败,让土超冠军现形!怪不得能赢穆帅,本菲卡捡到宝

球场没跑道
2025-09-19 10:25:40
2亿中场双核驱动!巴萨这组合真是欧洲技术流的天花板!

2亿中场双核驱动!巴萨这组合真是欧洲技术流的天花板!

田先生篮球
2025-09-19 15:32:09
世锦赛女子标枪:苏玲丹62米18晋级,卫冕冠军爆冷止步资格赛

世锦赛女子标枪:苏玲丹62米18晋级,卫冕冠军爆冷止步资格赛

全景体育V
2025-09-19 21:06:15
确定六人参选!国民党主席选举登记截止,明起审核资格

确定六人参选!国民党主席选举登记截止,明起审核资格

海峡导报社
2025-09-19 17:33:03
2025-09-20 08:31:00
CreateAMind incentive-icons
CreateAMind
CreateAMind.agi.top
836文章数 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校长要创办一所有烟火气的无边界学校

头条要闻

韩国前第一夫人穿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 戴电子脚镣

头条要闻

韩国前第一夫人穿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 戴电子脚镣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教育
时尚
公开课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教育要闻

211大学一研究生的立法修改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采纳

卡其裤+蓝衬衫,简单高级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