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孩被清华大学录取,读了3年半后懵了,清华:我们根本没招过你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什么?你们说我不是你们学校的学生?这怎么可能!"

李雨桐拿着手机,声音在颤抖。电话那头清华大学招生办的回复如晴天霹雳:

"我们查遍了所有记录,从来没有录取过叫李雨桐的学生。"

但她明明在这里读了三年半!明明有录取通知书!明明每天都在上课!



01

2020年的夏天,对于星河市第一中学的李雨桐来说,注定是人生的转折点。

清晨五点半,李雨桐就已经坐在书桌前开始背诵英语单词。这个习惯她坚持了整整三年,从未间断过。即使是在最炎热的夏日,她也会准时起床,因为她知道,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雨桐,早饭做好了。"母亲王淑芬轻轻推开门,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走了进来。

李雨桐头也不抬,继续专注地背着单词,"妈,您放那儿就行,我一会儿喝。"

王淑芬看着女儿瘦削的背影,心疼得不行。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学习从来不用大人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进入高三以来,更是拼命地学习,常常学到深夜一两点才睡觉。

"雨桐,你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王淑芬在女儿身边坐下,轻抚着她的头发。

李雨桐这才放下书本,转过身来看着母亲。王淑芬发现女儿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也消瘦了许多。

"妈,我没事的。马上就高考了,这是最关键的时候,我不能松懈。"李雨桐端起粥碗,小口小口地喝着,"我一定要考上清华,这是我从小的梦想。"

"妈相信你能行。"王淑芬握住女儿的手,"但是身体最重要,梦想再大也不能把身体搞垮了。"

李雨桐点点头,心里却想着今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数学还有三套模拟题没做,物理的电磁学部分需要再复习一遍,化学的有机化学方程式还要再背一背...

父亲李建民是星河市一家国企的普通工人,母亲王淑芬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虽然家境普通,但父母从来没有在李雨桐的教育上省过钱。为了让女儿能安心学习,他们省吃俭用,甚至连衣服都舍不得买新的。

李雨桐从小就知道父母的辛苦。小学时,别的同学都有家长接送,但她总是自己走路上下学。不是父母不愿意接送,而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学校时间冲突,实在抽不开身。

"爸爸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你们过上好日子。"这是李雨桐从小就经常说的话。

每次听到女儿这么说,李建民和王淑芬都会相视而笑,心里充满了骄傲和期待。

初中时,李雨桐考入了星河市最好的初中。她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各科老师都很喜欢这个安静、努力的女孩。

"李雨桐这孩子真是让人省心。"班主任张老师经常这样夸奖她,"成绩好不说,人品也特别好,从来不和同学发生矛盾,还经常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中考时,李雨桐以全市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了星河市第一中学。那天,全家人都激动得不行。

"我的女儿真争气!"李建民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这下能上最好的高中了!"

进入高中后,李雨桐更加刻苦了。她知道,只有在这里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高一时,她就已经确定了目标:清华大学。

"为什么选择清华?"班主任刘老师曾经问过她。

"因为清华是最好的大学之一,我想去那里学计算机科学。"李雨桐认真地回答,"我希望将来能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老师听了很欣慰。这个女孩不仅成绩优秀,志向也很远大。

高二分科时,李雨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虽然她的文科成绩也很好,但她知道要学计算机,理科是必然的选择。

进入理科班后,竞争更加激烈了。班里聚集了全年级最优秀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一场激烈的较量。

但李雨桐并没有被压力击倒。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早上五点半起床背英语,晚上学到十二点才睡觉。周末和假期更是全天候学习,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雨桐,你这样学习太辛苦了,偶尔也要放松一下。"同桌小林经常劝她。

"没关系,我不觉得累。为了实现梦想,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李雨桐总是这样回答。

高三上学期,李雨桐的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三。老师们都认为她很有希望考上清华。

"李雨桐的基础很扎实,理科思维也很好,只要正常发挥,清华应该没问题。"数学老师王老师在家长会上这样对李建民夫妇说。

听到老师的话,李建民和王淑芬心里美滋滋的。他们从来不敢奢望女儿能考上清华这样的名校,但现在看来,这个梦想真的有可能实现。

高三下学期,随着高考的临近,整个班级的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目,考不完的试卷。

李雨桐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她的成绩波动不大,基本上都能保持在年级前五的位置。

"雨桐,你的状态很好,继续保持。"班主任刘老师经常这样鼓励她。

三月份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这次考试完全按照高考的标准进行,连考场安排都和高考一模一样。

李雨桐考得很好,总分达到了680分。这个分数已经超过了往年清华的录取分数线。

"雨桐,这次考试你表现得很好。"刘老师拿着成绩单,脸上满是笑容,"如果高考也能发挥这个水平,清华绝对没问题。"

李雨桐点点头,心里充满了信心。她觉得这三年的努力终于要有回报了。



四月份,各大高校开始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刘老师建议李雨桐报考清华的自主招生,作为一个保险。

"虽然你的成绩很好,但多一个机会总是没错的。"刘老师这样建议。

李雨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清华的自主招生。她花了很多时间准备材料,写个人陈述,准备面试。

自主招生考试在五月份举行。李雨桐和父母一起去了北京,第一次走进清华大学的校园。

看着宽阔的校园,古典的建筑,李雨桐心中充满了向往。

"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里的学生。"她在心里暗暗发誓。

自主招生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相对来说比较顺利,李雨桐感觉发挥得不错。面试时,几位教授问了她很多关于计算机科学的问题,李雨桐都能够流利地回答。

"你为什么选择计算机科学?"一位教授问道。

"我认为计算机科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我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为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李雨桐认真地回答。

教授们对她的回答很满意,连连点头。

考试结束后,李雨桐和父母在清华校园里转了一圈。看着来来往往的大学生,李雨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雨桐,你一定能考上的。"李建民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骄傲。

回到星河市后,李雨桐更加努力地学习。她知道,无论自主招生的结果如何,高考才是最重要的。

五月底,自主招生的结果出来了。李雨桐获得了清华大学20分的加分优惠。这意味着,如果她的高考成绩达到清华录取分数线减去20分,就能被录取。

"太好了!"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李雨桐激动得跳了起来。

李建民和王淑芬也高兴得不行。有了这20分的加分,女儿考上清华的把握就更大了。

"我们的女儿真是太优秀了!"王淑芬眼含热泪,紧紧抱住女儿。

02

六月的星河市,天气格外炎热。但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李雨桐来说,这点炎热根本不算什么。

高考前一周,学校放假让学生们回家休息调整。但李雨桐依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每天坚持做题、复习。

"雨桐,这几天你就不要再熬夜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比什么都重要。"王淑芬每天都要叮嘱女儿好几遍。

"我知道,妈。"李雨桐乖巧地点头,但晚上还是会偷偷学习到十一点多。

李建民特意请了假,陪女儿备战高考。他虽然帮不上学习上的忙,但至少可以在生活上多照顾女儿一些。

"爸,您不用请假的,我自己能行。"李雨桐有些心疼父亲。

"这是爸爸能为你做的唯一的事情了。"李建民摸摸女儿的头,"你只管安心考试,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高考前两天,李雨桐去考场踩点。星河市第二中学就是她的考场,距离家里不远,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就能到。

看着考场门口贴着的考试须知,李雨桐心里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雨桐,紧张吗?"和她一起来踩点的同学小王问道。

"有一点,但主要还是兴奋。"李雨桐笑着回答,"毕竟这是我们十二年求学生涯的终点,也是新生活的起点。"

高考前一天晚上,李雨桐早早就睡了。但她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雨桐,睡不着吗?"王淑芬轻轻推开门,走了进来。

"有点。"李雨桐坐起身来,"妈,我有点担心明天发挥不好。"

"不会的,你准备得这么充分,一定能考好的。"王淑芬坐在床边,轻抚着女儿的头发,"就当是平时的模拟考试,正常发挥就行。"

在母亲的安慰下,李雨桐渐渐平静下来,最终进入了梦乡。

高考第一天,6月7日。

早上六点,李雨桐就醒了。她洗漱完毕,吃了母亲精心准备的早餐,然后和父母一起出发去考场。

"加油,雨桐!"在考场门口,李建民和王淑芬紧紧拥抱女儿。

"嗯,我会的。"李雨桐深吸一口气,拿着准考证和文具袋走进了考场。

第一科是语文。李雨桐看到试卷后,心里踏实了很多。题目的难度和平时练习的差不多,没有太大的意外。

作文题目是关于"传承与创新"的,这正好是李雨桐最擅长的议论文类型。她快速构思,然后开始流利地写作。

三个小时后,语文考试结束。李雨桐走出考场,感觉发挥得不错。

"怎么样?"李建民迫不及待地问道。

"还不错,感觉没什么大问题。"李雨桐笑着回答。

下午是数学考试。这是李雨桐最有信心的科目。从小到大,数学一直是她的强项。

试卷发下来后,李雨桐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的难度适中,有几道压轴题比较有挑战性,但都在她的能力范围内。

李雨桐按照平时的习惯,先做简单的题目,再攻克难题。整个过程很顺利,她甚至还有时间检查了两遍。

数学考试结束后,李雨桐更加自信了。

第二天的理综和英语考试也都发挥得很好。特别是理综,李雨桐感觉这是她考得最好的一次。

"感觉怎么样?"高考结束后,刘老师迫不及待地问班上的学生。

"发挥得很好,应该能达到平时的水平。"李雨桐如实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刘老师松了一口气,"你平时的水平考清华绰绰有余。"

高考结束后,李雨桐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疯狂地玩耍。她选择在家里安静地等待成绩。

"雨桐,要不要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玩?"王淑芬建议道。

"不了,我想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李雨桐摇摇头,"而且还要准备报志愿的事情。"

虽然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但李雨桐还是认真研究了志愿填报的策略。她查阅了近几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专业设置,制定了详细的填报方案。

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了。

李雨桐是在家里查的成绩。当她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分数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总分:692分!

这个分数比她预期的还要高,绝对能够稳稳地考上清华大学。

"爸!妈!"李雨桐大声叫着父母,"我考了692分!"

李建民和王淑芬听到女儿的喊声,立刻跑了过来。

"多少分?你再说一遍!"李建民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692分!"李雨桐指着电脑屏幕,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我的天啊!"王淑芬捂着嘴巴,眼泪也流了出来。"我们的女儿真的考上清华了!"

三个人抱在一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很快,这个好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小区。邻居们纷纷前来祝贺,夸赞李雨桐给星河市争了光。



"雨桐真是我们星河市的骄傲啊!"楼上的张大妈激动地说道。

"是啊,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学习又好,现在考上清华了,将来前途无量啊!"楼下的王大爷也赞不绝口。

李建民和王淑芬听着邻居们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他们觉得这些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当天晚上,李建民特意买了一桌好菜,全家人好好庆祝了一番。

"雨桐,你真是爸妈的骄傲。"李建民举起酒杯,"这些年你辛苦了。"

"爸妈才辛苦呢。"李雨桐也举起杯子,"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第二天,学校的老师们也纷纷打电话祝贺。

"雨桐,你真是给我们学校争光了!"班主任刘老师在电话里激动地说道,"这是我们学校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

"刘老师,这也是您教导的好。"李雨桐谦虚地回答。

"哪里哪里,主要还是你自己努力。"刘老师笑着说道,"对了,志愿填报的事情要抓紧了。"

李雨桐已经把志愿表填好了。第一志愿当然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二志愿是清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填报志愿的时候,李雨桐的心情特别激动。她觉得自己距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了。

03

七月初,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李雨桐每天都在等待着清华的消息。

"雨桐,别太着急,通知书肯定会来的。"王淑芬安慰着有些焦虑的女儿。

"我知道,就是有点兴奋。"李雨桐笑着回答,但心里确实很期待。

7月15日上午,李雨桐正在房间里看书,突然听到门外有人敲门。

"雨桐!雨桐!"王淑芬的声音特别激动,"快出来!通知书来了!"

李雨桐立刻放下书本,跑了出去。只见一个邮递员叔叔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

"请问是李雨桐同学吗?"邮递员问道。

"是的,是的!"李雨桐激动地点头。

"这是您的录取通知书,请签收。"邮递员将信封递给李雨桐。

李雨桐接过信封,看到上面印着"清华大学"四个大字,心跳得特别快。

"谢谢!"她对邮递员表示感谢,然后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

李建民也从单位赶了回来。三个人围坐在桌前,看着这个厚厚的信封。

"雨桐,你来拆。"李建民说道。

李雨桐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里面有一个红色的文件夹,还有一些其他的材料。

她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张印着清华大学校徽的录取通知书。

"恭喜李雨桐同学被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看到这几个字,李雨桐彻底确认了,她真的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李雨桐激动得跳了起来。

李建民和王淑芬也激动得不行,三个人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我们的女儿真的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了!"王淑芬擦着眼泪,"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不是做梦,这是真的!"李建民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很快,这个好消息又传遍了整个小区。邻居们纷纷前来祝贺,还有很多人要看看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样。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啊!"张大妈拿着通知书,小心翼翼地看着,"真好看!雨桐真是太优秀了!"

当天晚上,李建民摆了好几桌酒席,请亲戚朋友们一起庆祝。

"建民,你们家雨桐真是给你们长脸了!"李建民的哥哥李建国举着酒杯,"考上清华,这在我们整个家族里都是头一回!"

"是啊,雨桐从小就聪明,这孩子有出息!"其他亲戚也纷纷祝贺。

李雨桐坐在主位上,听着大家的夸奖,心里既高兴又有些不好意思。

"雨桐,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星河市争光啊!"市里的一位领导也来了,拍着李雨桐的肩膀说道。

"我一定会的。"李雨桐认真地点头。

随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李雨桐还收到了很多入学材料。包括新生报到须知、宿舍安排、课程表等等。

她仔细阅读每一份材料,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信息。

"雨桐,这些材料都看懂了吗?"王淑芬问道。

"基本上都看懂了。"李雨桐点头,"报到时间是9月1日,我们需要提前几天去北京。"

"好的,妈妈这就开始准备你的生活用品。"王淑芬开始忙碌起来。

在等待开学的这段时间里,李雨桐并没有闲着。她开始自学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提前适应大学的学习。

她还报了一个英语口语班,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雨桐真是用功,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还在学习。"楼下的王大爷经常这样夸奖她。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底。李建民和王淑芬开始为女儿准备行李。

"雨桐,这些衣服够穿吗?"王淑芬拿着一大堆衣服问道。

"够了,妈。北京那边也能买到衣服的。"李雨桐笑着回答。

"这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妈妈有点舍不得。"王淑芬眼圈有些红。

"妈,没关系的。现在通讯这么发达,我们可以经常视频通话。"李雨桐安慰着母亲。

8月30日,李雨桐和父母一起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在火车上,李雨桐一直很兴奋。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她觉得自己正在向梦想一步步靠近。

"雨桐,到了北京一定要好好学习,但也要注意身体。"李建民叮嘱女儿。

"爸,我知道的。"李雨桐乖巧地点头。

火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到达了北京。

走出车站,李雨桐深深地吸了一口北京的空气。她觉得这空气都带着知识的味道。

"北京真大啊!"王淑芬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感叹道。

他们打车来到了录取通知书上标注的报到地点。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新的校区,建筑都很现代化。

"这就是清华大学吗?"李雨桐看着校门口的牌子,有些疑惑。牌子上写的是"清华大学星辰校区"。

"应该是清华的一个分校区吧。"李建民也有些不确定,"现在很多大学都有分校区。"

虽然心里有些疑问,但看到确实有很多新生在报到,李雨桐也就没有多想。

报到处设在一个大礼堂里,有很多工作人员在为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你好,我是李雨桐,来报到的。"李雨桐拿着录取通知书走到了一个工作台前。

"李雨桐是吧?"一个工作人员查看了一下名单,"来,填一下这个表格,然后去那边缴费。"

整个报到过程很顺利。李雨桐办完了所有手续,拿到了学生证、宿舍钥匙等物品。

宿舍楼也很新,设施都很齐全。李雨桐被分配到了一个四人间,室友们都很友善。

"你们好,我是李雨桐,来自星河市。"李雨桐向室友们介绍自己。

"我是张婷,来自春江市。"

"我是刘小慧,来自松山市。"

"我是王丽,来自海城市。"

大家很快就熟悉起来,一起聊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

"我们都是学计算机的,以后可以一起学习。"张婷提议道。

"好啊,互相帮助。"李雨桐点头同意。

第二天,李建民和王淑芬就要回去了。在火车站送别时,王淑芬哭得很厉害。

"雨桐,你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情一定要给家里打电话。"王淑芬抱着女儿不肯松手。

"妈,我会的。您也要照顾好身体。"李雨桐也眼含热泪。

看着父母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李雨桐心里既不舍又期待。不舍的是离开了父母,期待的是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04

九月份,李雨桐正式开始了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活。

第一堂课是高等数学,由一位看起来很年轻的老师授课。

"大家好,我是陈教授,这学期教大家高等数学。"老师自我介绍道。

李雨桐认真地听着,记着笔记。虽然内容有些难度,但她觉得还能跟得上。

课后,她和室友们一起去了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真大!"刘小慧感叹道。

确实,图书馆很大,有好几层楼,藏书也很丰富。李雨桐很喜欢这里的学习氛围。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雨桐完全沉浸在了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她每天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成绩一直很优秀。

"雨桐,你的编程作业做得很好。"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的老师经常夸奖她。

"谢谢老师。"李雨桐谦虚地回答。

除了学习,李雨桐还参加了一些社团活动。她加入了计算机协会,还参加了英语角。

"雨桐,你的英语口语很好啊。"英语角的组织者夸奖道。

"还需要多练习。"李雨桐笑着回答。

每周,李雨桐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雨桐,在学校还适应吗?"王淑芬每次都会关心地问道。

"很适应,妈。老师同学都很好,学习也很有趣。"李雨桐总是报喜不报忧。

"那就好,那就好。"王淑芬每次听到女儿的话都很安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期末考试。李雨桐认真复习,所有科目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雨桐,你这次考试成绩很好,专业排名第三。"班主任在期末总结会上宣布成绩时,特别表扬了她。

听到这个消息,李雨桐很高兴。她觉得自己在清华的学习很成功。

寒假回家时,李雨桐向父母汇报了自己一学期的收获。

"雨桐,看起来你在清华学得很好。"李建民看着女儿的成绩单,满脸骄傲。

"是的,清华的学习环境真的很好。"李雨桐点头。

春节期间,很多亲戚朋友都来家里拜年,大家都想听听清华大学的事情。

"雨桐,给我们讲讲清华是什么样的。"亲戚们都很好奇。

李雨桐就把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讲给大家听,大家都听得很入神。

"清华不愧是名校,连学习氛围都不一样。"大家纷纷感叹。

大二开学后,李雨桐继续着自己的学习生活。专业课程变得更加深入,但她依然能够很好地掌握。

"雨桐,你有没有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专业课老师有一次这样问她。

"我想在人工智能方面有所发展。"李雨桐认真地回答。

"很好,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老师点头赞许。

大二下学期,李雨桐开始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虽然只是打下手,但她觉得收获很大。

"雨桐,你的学习能力很强,将来可以考虑读研究生。"指导老师建议道。

"我也有这个打算。"李雨桐点头。

大三开始,李雨桐更加忙碌了。除了专业课学习,她还要准备各种实习和考研。

"雨桐,你准备考哪所学校的研究生?"室友张婷问道。

"当然还是清华啊,这里的计算机专业很强。"李雨桐毫不犹豫地回答。

"也是,我们已经在清华了,继续在这里深造是最好的选择。"张婷赞同道。

大三下学期,李雨桐开始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她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学习到很晚。

"雨桐,你的基础很好,考研应该没问题。"同学们都很看好她。

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让李雨桐困惑的事情。

有一次,她和同学们聊天时,提到了想要参加清华大学的一个学术会议。

"什么学术会议?"同学小李问道。

"就是清华主校区举办的人工智能前沿论坛。"李雨桐说道。

"主校区?"小李愣了一下,"我们不就在清华吗?"

"我说的是清华园那边的主校区啊。"李雨桐解释道。

同学们面面相觑,都觉得有些奇怪。

"雨桐,我们这里就是清华啊,哪有什么主校区分校区的说法?"另一个同学说道。

李雨桐心里产生了一丝疑惑,但很快就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冲淡了。

类似的疑惑还出现过几次。比如她想要查询一些清华的历史资料,却发现网上的信息和她的了解有些不符。

还有一次,她想要联系清华的某个著名教授,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可能是我记错了。"李雨桐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时间继续流逝,李雨桐在这所她以为的清华大学里度过了三年半的时光。她的成绩一直很优秀,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但那些偶尔出现的疑惑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让她不安。

直到大四上学期的一天,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她的认知。

李雨桐接到了一个让她完全懵掉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冷静而明确:"我们查遍了所有记录,清华大学从来没有录取过叫李雨桐的学生。"

"什么?您再说一遍?"李雨桐的声音在颤抖,手机差点从手中滑落。

"根据我们的官方记录,清华大学从未向星河市的李雨桐发放过录取通知书,也没有这个学生的任何入学信息。"

李雨桐瘫坐在宿舍的床上,脑海中一片空白。

这怎么可能?她明明在清华读了三年半!明明有录取通知书!明明每天都在上课!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