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期待的“2024·与古为新——中国写意画作品展”终于在中国美术馆启幕了。我有幸随冯远先生见证了展览的筹备过程,有感于展事的筹创初心,现场看到这些作品时的感触更为真切。展览颇有深意地以“中国写意画”的独立概念为范畴,遴选汇集了300余件当代画坛具有一定代表性和个性风格的写意作品,意笔与彩墨共赏,名家与新锐同台,展现了当代中国画写意面貌的新近成果和学术水准。
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我们应该以何种姿态和方式重提与聚焦“写意”?在今天纷繁多元的视觉艺术场域中,如何展现“写意”的深广与精妙?源自传统的“写意”如何能入古出新,展现时代的内涵与新意?与此同时,在图像时代、媒体时代和快餐时代,关注中国画笔墨表达的抒情性与写意性,更意味着在视觉图像制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息影响下,对中国画乃至绘画之“画意”“画味”的追寻与重建。
由此,以“与古为新”的姿态响亮地提出“写意画”,便带有了一种近乎崇高的历史感与使命感,更以笔墨为媒介,传达出时代的跫音。如此次展览作品中,冯远的《当打之年》以六位男女青年群像作为表现对象,用五彩斑斓的色彩与写意性笔法呈现当代都市生活情态,焕发出笔墨传统的当代朝气;吴为山的《华山我来了》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强化情绪的抒写,将写意精神灌注到山川造化的形制之中,给观者以身临其境之感;马锋辉的《苍涛隐》以笔墨写苍松,浓墨淡笔间将松树如君子般傲立的形象绘写于纸上;田黎明以其独有的淡墨轻色表现水光粼粼中游泳嬉戏的少年;马书林以大写意的笔墨展现暖阳下盛放的荷塘;贾广健则用轻松的笔意描绘香远益清的墨叶白荷……画家们以不同的风格与题材,呈现出写意在中国画的画理、画法层面的不同样态,也赋予这个古老而难以定义的概念以鲜活的性灵与生机。
![]()
冯远《当打之年》
![]()
吴为山《华山我来了》
![]()
张根虎《飞流直下三千尺》
![]()
徐晋平《太行春韵》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纤秾》从天人之际的关系讨论诗境的形成,认为自然造化中蕴藏的美景难以穷尽,需要诗人深入观察体味,这样才能以古人已经写过的题材,不断进行创新转化。与古为新,以求真意,既意味着对经典的守持意志和文化自觉,又昭示着传统可以不断延展蜕变、焕新重生的无限能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