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统计局更新了2025年6月及上半年的国内芯片(集成电路)生产数据,一组组数字背后,是中国芯片产业稳步向前的真实写照。
先看生产端,6月份国内芯片产量达到450.6亿颗,同比增长15.8%;而1至6月累计生产芯片2394.7亿颗,同比增长8.7%。
![]()
简单算笔账,这半年平均每天生产芯片约13.3亿颗,直接创下新的日产纪录。其实关注芯片产业的人都有感知,最近几年中国芯片产量一直在“刷记录”——从月产到年产,数字不断往上跳,这背后是国产芯片产能的快速扩张。
具体到企业,变化更直观。以中芯国际为例,2024年前它还在全球芯片代工厂中排第五,2024年就升到了第三,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和第二名三星的距离越来越近,说不定哪天就能更进一步。
![]()
除了中芯国际,华虹、晶合集成等企业的产能也在稳步增长;长鑫、长存等在存储芯片领域更是“开足马力”,生产的芯片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些企业一起发力,撑起了“中国芯”的产量大盘。
产量上来了,效果也逐步显现。一方面是满足国内需求,提升芯片自给率,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从数据看,2021年中国芯片进口额曾达到440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之后一直没再超过这个数,这正是自给率提升的直接证明。
![]()
另一方面,多出来的芯片还走向了海外市场。2024年全年,中国出口芯片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明显;而2025年1至6月,芯片出口额达到6502.6亿元,同比增长20.3%,平均每天出口约36亿元;出口数量更是达到1677.7亿个,同比增长20.6%,日均出口约9.32亿个,两项数据都创下历史新高。
过去总有人说“中国芯片受制于人”,但如今的事实是,在美国等外部压力下,中国芯片产业不仅没被打垮,反而越做越强。
从自给提升到走向海外,从追赶者到竞争者,中国芯片正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自己的实力。可以预见,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产能持续释放,未来海外芯片市场必将感受到更多“中国力量”的冲击。至于那些海外芯片厂商接下来如何应对,或许真得好好想想对策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