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个城市的图书馆以多种形式发出 “告家长一封信”,希望家长能承担起管理责任,不要仅将孩子放在公共图书馆,或是点外卖让孩子在馆内待一整天。孩子们在馆内打闹嬉戏影响他人、乱扔食品包装袋等问题,让图书馆不堪重负。澎湃新闻 7 月 23 日报道这一现象时,特别提到了衡阳图书馆的情况。
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衡阳图书馆保安班长颇有怨言:每天有近 100 名无成人看护的儿童在馆内吹空调,他们追逐打闹,真正看书学习的很少。对于这些孩子,图书馆只能提醒,却难以有效管理,提醒也无济于事。全国多个被同样问题困扰的图书馆都为此头疼,苦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新闻评论区里,有人出主意让图书馆接住这波 “流量”,这显得莫名其妙,毕竟图书馆并非靠流量盈利。还有人建议图书馆在馆内放置昂贵玩具,诱惑孩子向父母要钱购买,以此给家长施压;也有人提议图书馆开办暑托班,将这些孩子变成盈利的客源。
那些想用经济手段驯服无陪护儿童,或让家长忌惮而带离孩子的想法,都是市场经济思维,要么靠价格手段,要么利用消费心理学的驱赶效应 “曲线救国”。但他们忘了,公共图书馆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市场手段在这里行不通。
对双职工家长而言,若没有老人帮忙,把放暑假的孩子放图书馆其实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图书馆空调凉爽适合消暑,空间大不憋屈孩子,有同龄人玩耍不闷,有保安看守,还有图书能满足 “让孩子学习” 的想法,即便家长知道孩子不会好好看书。
公共图书馆成放娃好去处,不能怪这些家长不负责任。他们多是手停口停的阶层,照看暑期孩子时,老人、单位指望不上,社会暑托班收费高,只能在影响社会与家庭间选前者。不像一些机关单位,能为干部子女提供两个月精彩暑托班,普通家庭只能自想办法。
据湖南机关党建网 7 月 8 日消息,40 多名省总工会机关干部职工子女参加暑假托管班,分幼儿班、低年级班和高年级班,有专业老师提供阅读、书法等课程,还有社会实践课,能 “过充实有意义的假期”。这让很多人好奇,托管班费用是家长出还是财政拨款?若为财政拨款,暑期托管服务应一视同仁,机关干部子女能享受的,普通人家子女也该有。
如今,暑期托管服务未做到普惠,仅部分人享受到政府公益性服务,才导致一些家长把孩子放图书馆,使其成 “临时托管站”。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图书馆既不能拒客,又不能用经济手段遏制,最实际的是内部消化,比如划定专门儿童区域,与主馆区隔,降低噪音影响。
至于说,就此在物料、人力等方面产生一些开支,图书馆要是无法在拨款中解决的,可以争取财政资金的专门支持。既然机关干部职工子女可以有专门的暑托班,社会大众的子女花一点财政的钱,在图书馆中过一个大呼隆式的“暑托班”也不算过分,最怕就是一刀切将孩子们拒之门外。
有人认为在图书馆玩耍的孩子影响了其他人,这个很有可能,但要指责家长乱占公共图书馆职能,只怕也是苛责。某种意义上,将在图书馆过暑假的孩子管理好,也是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延伸,不该有什么“帮助别人哄孩子”的洁癖。那么多图书馆,不也有管理得当的吗?
当然,如果家长都把孩子往图书馆送,那势必会超出图书馆承受的极限。图书馆出于安全考虑,要限制入馆人数,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这事本质上并不是家长和图书馆之间的博弈,令图书馆头疼的,表面上是家长把娃一扔放手不管,其实是公共托管服务的缺位。光让图书馆填补制度性的空缺,肯定力有不逮。对于图书馆的叫苦不迭,相关部门不能置身事外,是时候拿出点行动,解决有娃家庭的痛点,让人看到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不是说说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