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美关系持续紧绷,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剑拔弩张的氛围愈发明显。美国媒体频频敲响警钟,有人甚至断言:中美之间可能很快爆发军事冲突。而一旦真的动手,美军恐怕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中国导弹部队的“饱和打击”,可能会彻底突破他们引以为傲的防御系统。
那么,美媒为何会得出如此悲观的判断?中国的导弹力量,真的已经强大到让美军“无处可逃”了吗?
导弹太多太快,美军基地难保?
过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一直占据压倒性优势。然而近年来,美国战略界却越来越不安。根据2024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报告,中国火箭军已拥有超过2000枚中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其中,尤以东风-21D、东风-26等型号最为美方担忧。这些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导弹,不仅射程可覆盖整个第一岛链,精度也已达到能“点名”摧毁舰船和跑道的程度。一旦战争爆发,它们可能在开战头几小时内对关岛、冲绳等美军基地发起密集攻击,令美军战机无法起飞、补给中断、指挥瘫痪。
而且中国的工业能力也被视为巨大优势。导弹不仅数量多,生产速度也快,军工厂转产效率极高。相比之下,美国军工体系已多年“瘦身”,导弹成本高、库存少,无法支撑长期高强度战争。兰德公司2024年的模拟推演显示,中国如果发动大规模导弹攻击,美军现有的爱国者与萨德系统最多只能拦下一半,剩下的足以让一个美军基地陷入瘫痪。
高超音速+核威慑,美防御系统捉襟见肘
2025年6月,中国公开展示了东风-41洲际导弹。这款武器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核导弹,射程达1.5万公里,可携带多个独立弹头,从中国本土发射即可打击美国中部核心地区。
此外,中国还加快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展,例如东风-17,它能以5倍音速飞行,并拥有不规则变轨能力,使现有防空系统难以拦截。美国部署在亚太的防御体系,面对这种“速度+变轨”的组合,几乎等于裸奔。
更令人震惊的是核武库的增长速度。根据2025年美国情报机构的估算,中国核弹头数量已超过600枚,到2030年可能突破1000枚,洲际导弹发射井数量也突破300个。这一变化让美国不安,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二次打击”能力——即使被先发制人,也仍能反击。
美国当然也没坐以待毙。2025年初,五角大楼加大投资“金穹顶”防御体系,试图通过部署太空武器来提前预警并拦截洲际导弹。但这套系统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短期内难以实战部署。而美军在太平洋的宙斯盾系统,虽然覆盖范围广,但面对东风-26或东风-17这样的目标,拦截窗口实在太短。
战争代价沉重,美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一旦中美真的走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地理位置的差距将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中国打的是“主场战”,后勤、补给、修复都在可控范围内。而美军要横跨整个太平洋,补给线漫长脆弱,战略纵深完全被限制。
威切特这样的分析人士提出,美国可能只能依靠潜艇发起反击,但潜艇数量有限,且容易被中国日益进步的反潜系统发现。况且,一旦核潜艇被击沉,还可能引发严重海洋污染,后果无法想象。
此外,中国近年来在电磁战与网络战方面也不断突破。据悉,中国已具备电磁脉冲武器,能瞬间瘫痪美军的电子雷达系统,甚至让宙斯盾系统“失明”,进一步降低美军防御能力。
而美国国防部也在2025年5月罕见承认:未来若爆发全面战争,中国导弹不仅能打到关岛、冲绳,甚至具备打击美本土基地的能力。路透社还披露,美国新政府正加快“金穹顶”计划进度,力图在2027年前完成初步部署,但中国方面对此高度警惕,甚至可能将其视为挑衅,反而加快核现代化步伐。
结语:战争不是游戏,美中都该冷静
威切特的观点虽然偏向悲观,却也不无道理。他指出,美国如果不重新评估对中国的态度,盲目冒进,很可能陷入高代价、低胜算的战争泥潭。而中国的态度其实也并不激进,多数武器部署都是围绕本土防御展开。
从现实来看,美国在全球霸权体系中惯于压制竞争对手,但中国已不再是几十年前的模样。军事上的“淹没”式打击并非空想,而是建立在庞大工业能力、快速武器迭代、战略纵深等基础之上的真实威胁。
战争不是游戏,战略平衡的崩塌,带来的将是无数家庭的悲剧。对于两个核大国而言,如何管理分歧、避免误判、构建稳定的沟通机制,比谁先按下导弹按钮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