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性能制造与智能制造分论坛丨JME学院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

0
分享至




JME学院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

论坛背景

"JME学院青年科学家论坛"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指导,《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主办,一年一度的重要学术活动。汇聚学界新锐,共话前沿科技,为青年学者搭建一个思想碰撞、学术交流的广阔平台。这场知识的盛宴将于2025年8月17日~19日在大连举行。

会议注册

1. 会议注册费


注册费用包括会务费、资料费等,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参会代表可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缴纳会议注册费。

2. 会议报名采用微信小程序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注册系统,完成信息填报和会议注册,请务必正确填写报名信息。 已完成注册的参会代表可登录微信小程序持续关注会议相关信息。


3. 发票事宜

会议注册费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开具发票,微信小程序注册报名与缴费时,请同步提交开票信息与电子邮箱。 缴费成功后会务人员根据缴费确认结果与填报信息开具电子发票,并发送至预留邮箱。 开票内容为会议费。

4. 账户信息

户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百万庄支行

帐号:0200001409014473834

行号:102100000144

通过银行转账,请在附言中标注“JME论坛”。

活动安排

时间:2025年8月17日~8月19日

地点:大连体育中心皇冠假日酒店


复合材料制造分论坛

分论坛主席:

董志刚(大连理工大学)

宋学官(大连理工大学)


分论坛报告


陈磊 西南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原子级抛光/改性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陈磊,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原子级抛光与表面摩擦调控相关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原创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四川省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2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ACS nano、Nano Letter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获得202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3)、2024年中国稀土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结题项目(1157选10项)等。受邀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30余次;担任Chin J Mech Eng-en、《表面技术》等6个SCI和EI期刊的编委、青年编委。提出的“能否实现材料表面原子尺度可控去除”科学问题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协10大前沿科学问题,以此联合执笔“有关推动原子级制造建议书”,得到国家重视,推动原子级制造领域的孕育与发展。

报告摘要:

原子层抛光是指去除精度达到原子层量级的可控抛光技术。先进芯片的特征尺寸持续微缩,不仅要求晶圆表面粗糙度达到原子量级,以保证光刻分辨率,还需要将互连异质表面材料的抛光去除精度控制在原子层量级,才能实现抛光终点的准确抓取,满足芯片良率要求。在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极端环境下核心零部件的长寿命、高可靠运行对制造精度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原子层抛光通过原子级精度无损加工,结合原子级表面性能调控,有望实现特殊功能和性能表面的有效创成,为突破现有服役性能极限提供有效创新途径。


赵欢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机器人智能加工与操作

报告人简介:

赵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杰青。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加工与操作,发表SCI期刊论文70余篇,被引21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4次成果转让)。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余项,获2022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特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4年上银优秀机械工程博士论文奖银奖、2019/2025年机械工程学报第三届/第七届高影响力论文奖、中国科协第六届优秀论文、NSR最佳论文奖。担任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副总干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IJIRA专辑客座编辑等学术职务。

报告摘要:

以航空航天装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体现着国家科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装备核心零件日益呈现超大尺度、狭小空间、复杂工艺等典型特征,亟需变革传统“人工+专机”的制造模式,满足高效高品质制造需求。报告人将机器人与数控技术相结合,融合机器人精细加工和工匠智能操作的双重优势,构筑面向复杂曲面的仿形顺应+面向复杂特征的仿人灵巧加工策略,从而支撑形成“随时随地、即插即用、集群协同、人机共融”的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新范式,拓展制造的空间尺度与智能程度。


赵磊 大连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航空复杂整体构件制造温度场调控理论与技术

报告人简介:

赵磊,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大连市优青,辽宁省优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Science、Nature Physic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国际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7科技重大专项独立任务等项目10项,获Microsystem & Nanoengineering优秀青年科学家。

报告摘要:

高温合金涡轮盘、高强钢起落架等复杂整体构件是航空发动机、先进战机等高端装备中重量占比最大、性能要求最高的一类零件。为满足严苛服役环境要求,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温度场调控材料组织性能演变。本次报告将主要介绍高温构件温度场控制基础理论、宽温域温度场仿真预测方法以及自主研制的多介质高速射流控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石怀涛 沈阳建筑大学

报告题目:数字孪生驱动的极端工况下陶瓷轴承退化机理研究

报告人简介:

石怀涛,教授/博导,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高端装备故障诊断与数字孪生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等。主持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7项;先后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人物奖、全国好设计金奖、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包含领域TOP期刊35篇,其中年度ESI热点论文2篇;出版专著、编著4部,制修订国家标准7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担任《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SmartBot》、《轴承》、《制造业自动化》等期刊副主编/青年编委。现任全国标准化技术国家标准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兼职。

报告摘要:

陶瓷轴承作为航空航天、高速加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立足于高性能制造对核心零部件高可靠性的迫切需求,在高速、宽温域等极端工况下的服役稳定性直接影响装备整体性能。探究陶瓷轴承在不同退化阶段的故障演化路径与核心驱动因素,准确评估系统性能退化状态是当前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面向陶瓷轴承常见故障,从机理层面搭建故障形貌与退化特征之间的关联;结合应用场景与工况参量对其健康状态进行精准识别,获取系统智能运维策略。结果表明,在不同退化阶段陶瓷轴承状态退化过程随工况参量变化呈现较强非线性,结合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状态预测与智能运维策略制定。研究结果为提高装备智能运维效率,助力提升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的制造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张德权 河北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固体动力性能不确定性量化与工艺偏差调控

报告人简介:

张德权,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复杂装备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他引2000余次,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连续3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兼任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等,《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Reliabil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机械设计》和《计算力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报告摘要:

固体动力作为固体导弹和固体运载火箭的“心脏”,直接决定导弹射程和火箭运载能力。本报告汇报课题组在固体动力不确定性度量与工艺偏差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提出了固体发动机性能数据增强和分布特征提取策略,构建了发动机性能参数相关性与不确定性度量方法;建立了发动机“零件-部件-整机”多级偏差传递模型,提出了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偏差分解与反向溯源方法;提出了涵盖工艺参数优化与材料性能改进等要素的偏差控制方法,实现固体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偏差有效抑制,为固体动力性能一致性保证和可靠性设计提供模型与方法支撑。


梁忠伟 广州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复杂动载能场域的具身机器人关节模组跨尺度改性强化调控技术

报告人简介:

梁忠伟,广州大学机电学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示范产业学院)副院长、智能制造学科带头人、广东省高端装备高性能微纳加工工程中心\教育部-博世核心部件智能制造联合中心主任、广州市机器人智能装备研究平台主任、教授、博导。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创新人才、广州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等。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微纳制造\智能运维分会理事、中国机械联绿色制造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机械设计与生产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学会副理事长等。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联合重点及面上基金、国家星火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联合重点基金等国家\省部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获全国发明金奖、中国先进技术、互联网、挑战杯、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及省特等奖\一等奖)等10余项,入选国家绿色技术、中国机械学会绿色制造丛书、中国机械联工业设备智能运维蓝皮书等,效益显著。

报告摘要:

针对具身机器人关节模组动载能场域复杂、动载性能交互机制不清、强化制造技术落后、承载可靠性低等“卡脖子”瓶颈难题,开展面向复杂动载能场域的关节模组跨尺度改性强化调控研究。建立全息动载能场→摩擦磨损分析→跨尺度改性强化→服役性能调控一体化的核心模组功能部件特征\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体系。通过在复杂动载能量传递-接触性态演化新理论、跨尺度改性强化制造新方法、服役性能精准调控新技术等取得创新性突破,依托物理\信息\工艺域多维数字孪生决策及机-电-液-智协同管控,为解决关节模组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瓶颈难题及实现具身机器人高服役性能目标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保障,助力国家“新质生产力”、“制造强国”及“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集群”战略的高质量实现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谢鹏程 北京化工大学

报告题目: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模塑成型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谢鹏程,北京化工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注塑专委会秘书长。长期致力于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模塑成型技术与装备的前沿研究,已发表SCI论文9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4件、国外专利3件,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研制出系列化高端模塑成型技术和装备,在多家行业领军企业产业化应用,荣获“中国塑料机械行业发展30周年科技英才”称号、“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卓越贡献奖”等。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

报告摘要:

高分子材料制品在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装备及国防工业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针对航空航天、国防科工等高端领域对高分子材料构件提出的高成型精度与极端服役性能协同的严苛要求,模塑成型技术及装备亟需突破成型精度建模与调控、高速重载装备精确控制、批量化高稳定生产三大瓶颈。本报告系统阐述相关研究突破成果:(1) 创建考虑温度梯度影响的连续性双域 PVT 状态方程,首次实现极端冷却速率与高压条件下比容积的精准预测;建立同时空形性一体化调控数学模型,阐明微观形态到宏观性能的跨尺度演变规律,为成型精度调控提供理论支撑;(2) 创新多伺服轴并行直驱塑化机构,突破传统装备驱动能力与可靠性局限;发明大型合模系统重型模板多动作并行校正与制动压力智能调控方法,攻克高速重载装备运动控制精度不足的技术难题;(3) 阐明外部扰动下高温熔体复杂流动行为及响应机制,研发注射成型过程扰动自适应补偿技术,实现模塑成型装备从被动控制到主动智能决策的技术跃升。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核电、航天、武器、交通等关键领域典型高性能注射制品生产,显著提升了核心构件的自主制造水平与保障能力。


杜晗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题目:微纳结构阵列超精密加工方法及其关键技术

报告人简介:

杜晗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微纳结构超精密加工与功能性应用研究。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两篇封面文章,合作发表Nature一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敢为”计划等6项科研项目。现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Research、PhotoniX等SCI期刊青年编委,在npj advanced manufacturing设立Next-Generation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Atomic-Level Manufacturing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专刊。获第十三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优秀奖和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

报告摘要:

微纳结构阵列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准医疗等领域,如何实现其高效高质制造已成为学界和业界急需解决的难题。针对微纳结构阵列的迫切需求与加工难题,本报告提出超精密伺服切削方法,开发大行程高带宽多轴联动快刀伺服设备,设计动态驱动-在线感知-实时补偿一体的闭环控制策略,形成超精密切雕工艺。此外,针对硬脆材料微纳结构加工时存在表面损伤严重、面形误差大等问题,提出原位能场辅助超精密加工技术,实现单晶硅、无结合剂碳化钨等典型硬脆材料微纳结构的高质量制造。最后,介绍微纳结构阵列在光学防伪、高温散热等领域的应用。


冷杰武 广东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高性能制造系统内涵、性能指标及优化方法初探

报告人简介:

冷杰武,西安交通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香江学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自2021),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研究产线设计优化及其数字孪生软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防基础科研课题、面上基金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担任IEEE TSMC-Systems副主编、JIM副主编、Proc. Inst. Mech. Eng., Part B: JEM副主编等8个JCR期刊编委。一作/通讯SCI论文60余篇,其中入选ESI高被引15篇,谷歌学术被引9500次、h-index=42;参与制定IEEE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专利6件。获SME“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序2)、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序3)及河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序3)。

报告摘要:

当今市场对个性化服务和高端品质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变化推动企业将制造系统的诸多能力置于优先地位,例如柔性、可重构性、韧性和可靠性。受启发于郭东明院士提出的高性能制造(HPM)理念,提出了一种名为“高性能制造系统(HPMS)”的制造系统范式,旨在为系统的设计、制造、配置和运行提供指导,以满足对系统性能的需求。类似于HPM理念,HPMS聚焦于制造系统性能的精确保证,而不仅仅是加工精度等最大能力的极致追求。基于该范式,对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首先,从整体视角深入回顾了制造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及评估方法;其次,分析了多项性能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探讨了在高性能制造系统生命周期管理中可能的关键驱动因素、挑战和研究方向。

交通及住宿信息

会议期间大连正值旅游高峰期,往返车票及酒店房源十分紧张,请参会代表提前规划行程,预订车票/航班及酒店房间,如需住宿,请在会议小程序的“酒店预订”模块中完成酒店预订。

会议联系人

鲍岩:

电话:13998421193

邮箱:baoy@dlut.edu.cn

金程:

电话:13552710036

邮箱:cjme@cmes.org

征集

论坛赞助单位、参展单位、支持媒体征集中,欢迎相关单位、机构、企业成为论坛赞助单位、参展单位、支持媒体。 请有意者与会议联系人联系。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2025年7月23日

责任编辑:李 娜

责任校对: 金 程

审 核: 张 强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添加小助理-暖暖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学院官方群!

欢迎关注JME学院视频号~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需要转载的文章题目及要转载的公众号ID以获取授权!

微信投稿、转载等:

联系人:暖暖

电话:010-88379909

E-mail:jme@cmes.org

网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号:jmewecha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机械工程学报 incentive-icons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5193文章数 132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