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在驿站乘凉。阳林玥供图
“以前复诊得重新挂号排队,现在一次挂号管三天,省了不少事!”刚在县人民医院续诊的王华英拿着检查单,对这项新服务赞不绝口。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广元市剑阁县坚持“开门搞教育、实干惠民生”,从田间地头的健康守护到街头巷尾的清凉关怀,用一件件接地气的民生实事,把“群众呼声”变成“幸福回声”。
医疗惠民:把健康送到家门口
“张婆婆,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记得按时吃降压药,这是健康手册,上面写得很详细。”4月,汉阳镇卫生院里,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为老人做完基础检查后叮嘱道。这是剑阁县“万民医护走基层”活动的一幕,从4月到6月,医护团队深入汉阳镇、武连镇等12个乡镇,脚步遍布山村角落。
6月24日,鹤龄镇的集市旁格外热闹。县人民医院联合绵阳市中心医疗队搭起临时诊疗点,测血糖、做心电图、讲健康知识……不到半天就为120余名群众提供服务。“我腿脚不方便,医生上门来看病,还送手册,太贴心了!”78岁的李大爷握着医生的手连声道谢。据统计,这一系列活动累计服务群众520余人次,发放健康手册200余份,让老弱孕残等特殊群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
针对群众“看病烦”“管理难”的痛点,剑阁县还拿出“科技方案”。投入300余万元建成的县域慢病管理云平台,成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身健康管家”——61岁的陈桂芳每天会收到用药提醒,打开手机就能查血压记录;乡镇医生通过平台实时调阅患者数据,再也不用担心治疗“断档”。
而“心电一张网”的建设,更在与死神赛跑。乡镇卫生院采集的心电数据实时传至县医院,AI辅助分析加专业医师远程判读,让急性心梗等急症救治响应时间缩至15分钟内。这项成果入选全国智慧治理优秀案例库,用科技为生命撑起“防护网”。
清凉守护:为户外劳动者撑伞
“累了能歇脚,热了能乘凉,这驿站比家里还舒服!”盛夏的午后,环卫工人张文华走进县城的爱心驿站,拿起冰镇西瓜咬了一大口。在剑阁县,这样的“清凉港湾”有5处,空调凉风习习,饮水机旁摆着成箱的饮用水,医药箱里放着解暑药品,墙角的书架上放着报刊,成了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的“避暑天堂”。
入夏以来,这些驿站已服务户外劳动者超1.2万人次,发放解暑药品3000余份、饮用水250余桶。更暖心的是,剑阁县正计划升级驿站功能:增设维修工具角,方便大家修电动车;开辟技能学习区,提供职业培训资料。
“不仅要送清凉,更要解难题。”县环境卫生事务中心主任何林峻说,要让爱心驿站从“歇脚点”变成“解忧站”。
机制护航:让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群众点单—部门接单—跟踪督单—满意评单”,这套闭环机制让剑阁县的民生服务不流于“一阵风”。县人民医院每月开“患者吐槽会”,23条意见建议条条有整改:有人反映“检查单打印慢”,医院立刻增配自助机;有人觉得“病房热水少”,3天内就加装了热水器。
爱心驿站则实行“周巡查、月评估”,工作人员每周走访收集需求,每月根据反馈调整物资。“上次有师傅说想要充电宝,第二周就配上了。”张文华笑着说。
从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到户外劳动者的“夏日清凉”,剑阁县以“开门搞教育”为契机,将民众的“表情包”化为行动的“风向标”。一桩桩、一件件带着温度的民生实事,正悄然汇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让作风建设成果如涓涓细流,浸润千家万户的心田。( 阳林玥、杨光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