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高德康和即将满58岁的梅冬,面临着接班人的问题。
来源丨华博观察
编辑丨何慧芳
“波司登了,太贵了!”不少消费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从曾经亲民的国货代表,到如今价格不断攀升的中高端品牌,波司登的转变让不少人感到陌生。
自2017年起,波司登羽绒服的均价从1000元左右一路飙升,到2024年已涨至1800 - 3000元,甚至还推出了万元的登峰系列,这样的价格让许多中产消费者望而却步。网上关于波司登价格过高的抱怨随处可见,“每次想买都被价格劝退”成了不少人的心声。
然而,消费者的身体却很诚实。尽管吐槽不断,波司登在各大购物节的销量却依旧亮眼,稳居电商平台销量前列。不久前,波司登公布了2025财年的成绩单,营收首次突破250亿元,达到259.02亿元,同比增长11.58%;归母净利润为35.14亿元,同比增长14.31% ,两项指标均连续9年创新高。
这样出色的成绩背后,是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梅冬夫妇独特的经营策略。高德康从服装代工、服装厂厂长起步,1976年创立波司登,是公司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梅冬则从缝纫工、车间主任做起,与高德康结婚后逐渐进入公司核心管理层。在公司的运营中,高德康主外,负责战略规划,行事果敢有魄力;梅冬主内,专注战略落地,做事细致入微。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主外主内”协同战略,推动波司登业绩再创新高。高德康始终坚持高端化战略,认为降价是品牌的“自杀行为”,明确将主品牌核心价格带锁定在1000 - 3000元区间,并向3000元以上市场拓展。在2024年双11期间,波司登主品牌客单价达1740元,较2017年提升了58% - 74%,1800元以上产品成为增长主力。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高德康这位“营销老司机”将广告学运用得淋漓尽致。在上海中心大厦举办云端大秀,用无人机点亮高楼展示轻薄羽绒服,直播吸引1200万观众,产品当日售罄;在冰雪大世界举办时装秀,通过极寒环境验证产品性能,短视频传播量破5亿次,有效推动了东北地区的销量增长。在产品上,深挖品类价值,拓宽品类边界,以极地极寒系列带动大户外系列发展。
主内的梅冬,凭借“运营铁腕”构建波司登的成本护城河与响应速度壁垒。她持续进行渠道精细化运营,优化供应链,主导拓展多元化品类。比如推出“叠变”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成功打入户外市场,吸引了大量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此外,还布局防晒服赛道,拓展非旺季增量。梅冬强调,多元化品类必须与主品牌基因相匹配,目的是为了让羽绒服卖得更好。
波司登如今的辉煌并非一帆风顺。曾几何时,波司登一度濒临破产。国际快时尚品牌如ZARA、加拿大鹅的冲击,加上内部管理粗放,门店数量虽大幅增加,但单店效益骤降。暖冬的影响和渠道挤压,导致2014年库存高达20亿元,净利润断崖式下跌,随后不得不关闭超8000家门店。
面对困境,高德康、梅冬夫妇展现出惊人的决断力,进行“断臂求生”式的战略调整,用三年时间砍掉12个非核心品牌,将资源全部集中到羽绒服主业。随着消费升级和气候适应需求的推动,中国羽绒服市场量价齐升,波司登抓住机遇,对产品进行升维,成功摆脱“土味”标签。
除了战略调整,人才也是波司登崛起的关键。高德康求贤若渴,对人才十分慷慨。程伟雄从美特斯邦威跳槽到波司登时,就感受到了高德康的诚意。一个设计总监买车,高德康直接打款100万元。多年来,即使一些人离开公司,波司登依然会给他们寄东西。而梅冬“护犊子”的性格,也让核心高管团队愿意长期坚守,如芮劲松、黄巧莲、何茂生等,他们在品牌、产品、供应链等关键岗位工作超过15年,为波司登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波司登的受众定位已从“中老年保暖品牌”转变为“全年龄科技时尚品牌”,核心客群为25 - 45岁的中高端消费人群。但这些消费者对波司登的态度却十分复杂,可谓又爱又恨。一方面,波司登通过联名设计师、登陆国际时装周、签约明星代言等方式,提升了品牌的时尚感和知名度,产品的功能性也得到认可,如极寒系列在严寒地区表现出色;另一方面,不断上涨的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登峰系列的万元顶配版更是让许多人直呼“消费不起”。
除了价格,波司登的品控也存在争议。在黑猫投诉上,有上千条关于波司登羽绒服充绒不足、掉色等问题的投诉,高价与质量的不匹配引发消费者不满。但即便如此,许多消费者在权衡品牌溢价和使用价值后,还是选择了购买。
波司登之所以越卖越贵,一方面是为了打造高端化产品,在原材料、技术、设计等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促使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广告宣传费用高昂,且直营门店与加盟店的利润差异、淡旺季之分等因素,都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然而,波司登的高端化之路并非坦途。众多竞争对手纷纷入局,国际品牌加拿大鹅依旧占据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国内的高梵、天空人等品牌也在高端羽绒服领域发力,专业户外品牌君羽、黑冰以及运动品牌李宁、安踏推出的高端线羽绒服,都对波司登形成了夹击之势,稀释了其品牌溢价能力。在大众市场,波司登的子品牌雪中飞虽然增速较快,但规模仍不敌鸭鸭等平价品牌。
面对竞争,波司登需要重新审视资源分配。波司登旗下的冰洁、康博等子品牌,由于资源过度向主品牌倾斜,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2025财年,波司登主品牌营销费用投入约80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31%,而子品牌依赖内部输血,缺乏独立营销预算。波司登不重视子品牌发展,可能是受历史上多元化失败的影响,也可能是为了避免分散主品牌高端化的注意力,还有内部权力掌控的因素。
夫妻档的经营模式也存在隐忧。在羽绒服高端化定价上,梅冬侧重用户价值,高德康更强调“品牌自信是最高领导力”,二者理念存在差异。此外,73岁的高德康和即将满58岁的梅冬,面临着接班人的问题。儿子高晓东主导的业务表现未达预期,长期远离集团主营业务,分管的多元化业务仅占集团营收的0.9% 。
波司登未来的路充满挑战,如何平衡价格与品质,满足消费者“为真实价值买单”的诉求;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重围,拓展子品牌的发展空间;如何解决接班人问题,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发展,都是摆在高德康、梅冬夫妇面前的难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波司登在他们的带领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也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