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持续深度融合,网络已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交流合作的新纽带。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机构甚至个人,随意收集、过度使用、违法获取、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严重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以我们要注重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
【典型案例】
某日,王先生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告知其有份保险理赔因银行卡账号错误无法打款,随即添加了王先生的微信,并通过微信发送了条链接给王先生,让王先生点击链接,在链接跳转的网页内输入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户。
王先生恰巧在某保险公司申请了保险理赔,未产生足够的警惕心,在未核实保险公司名字和自己理赔案件信息的情况下,盲目点击了网页链接,并输入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次日,王先生拨打了某保险公司电话,得知自己的理赔案件正在处理中,并未发生银行退票的情况,随即意识到自己被骗,王先生立刻选择了报警处理。
【风险提示】
个人信息泄露会产生许多危害,影响消费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举例如下:
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不断;
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造成经济损失;
3、案件事故从天而降,账户钱款不翼而飞;
4、个人名誉无端受毁,精准诈骗量身定做。
消费者要将信息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常态化安全意识,以降低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消费者要增强主动维权意识,在使用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如遭遇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泄露、篡改、丢失等情况,应及时行使信息安全权,提高理性维权能力,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远离“代理退保”“代理维权” 等不法行为,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个人信息防范呢?我们来介绍其中几种:
1、使用手机APP时尽量关闭敏感权限;
2、不要随便连接免费Wi-Fi;
3、不要随手丢弃各类单据;
4、不要滥用身份证复印件;
5、“海投”简历需谨慎;
6、不随意点击陌生网站或者链接。
总而言之,保护个人信息应在日常养成良好习惯,当每个个体都成为个人信息的积极守护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将失去滋生土壤,共同维护信息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和谐健康秦皇岛中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